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老人日常用品店,银发优品老人用品店加盟

12月13日,陈杰向记者展示,他的反诈骗公司微信官方账号的关注人数激增。(央视记者何川摄)

(记者何川孔华)四川成都人陈杰今年43岁。

自2011年以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骗局给陈杰的父母造成了沉重的损失和冲突。为此,陈杰开了一家反诈骗公司,但他没有想过,于是他成了“网络名人”。

陈杰没想到的是,中国还有很多家庭遭受了这样的痛苦。国家九部委已经开始联合整顿这种乱象,他并不是孤军奋战。

央视网消息

陈杰认为,成立反欺诈公司的理由应该从2011年或更早开始。

2011年之前,的父亲陈先生和母亲胡女士经常参加一些老年人组织的活动。在“组织”部分成员的“家庭攻势”下,胡女士于2010年参与了成都公司组织的老年旅游投资项目。2011年公司负责人及其同伙被公安机关查获判刑后,胡女士为了挽回损失,选择隐瞒孩子,继续向5家类似公司投资30多万。

2016年2月,胡女士多次单独去这些公司,她已经去了大楼,所以没能拿回投资。胡女士突发脑梗,半身不遂。这时,陈从母亲那里得知了她行骗的全部细节:这些公司利用低价旅游团引诱老年人报名,然后利用高回报投资和“家庭攻势”引诱老年人投资虚构的保健品、老年公寓、生态养鸡场等项目进行诈骗。钱到了之后,公司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杰被拍到与母亲牵手。陈杰说他母亲一直支持他经营公司。(图片由陈杰提供。)

陈杰说,2016年10月,他和母亲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由此产生了成立反诈骗公司的想法。

”母亲说,如果当时,什么都给了她希望,就像一个掉进水里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她就不会昏倒,也不会发生脑梗塞。如果你想经营这样的公司,你必须像雨伞一样免费帮助老年人。”

2017年6月,陈杰注册了公司名称。然而,陈杰真的想在2017年8月6日成立这家公司。

在胡女士被骗的同时,陈先生在他的“组织”中被重用:他被任命为“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副主任兼董事”。2017年8月6日,一向信奉“组织”的陈先生驱车两天两夜来到北京,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注射了干细胞,据说能让胡女士好起来。据陈杰介绍,这一针20多万,目前似乎没有效果。

“我不能帮助父亲拯救他的家庭,让他过上正常的生活。我只是想尝试成立一家反诈骗公司,也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我想我还是要试一试。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感觉有点绝望。”

说到这里,陈杰停止了采访,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洗手间。

被骗80多万终醒悟 母子共创防骗公司

12月初,陈杰在家附近租了一个隔断作为咨询老人的办公室,反诈骗公司微信和微博微信官方账号正式上线。陈杰在商店门口为老年人张贴了一张公司海报,以防止欺诈并免费捍卫他们的权利。

即使成都雨伞公司正式成立。从公司成立之初到现在,他是唯一的正式员工。

起初,陈杰试图通过街上这样的“基地”来帮助前来咨询的老人。微信和微博微信官方账号上线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关注度每天增加100多。半个多月来,已有1000多人寻求帮助。每次求助,陈杰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核对后回答,或者指导老人找相关部门。他的大部分精力都从街头转移到了网络上。

;">被媒体大量报道后,有志愿者与他一起去看望帮助过两家被骗的老人,其中一家老两口都近90岁,买保健品被骗7000多元。


陈杰说,帮助被骗的老人是他创办公司的念头。他希望大家不要关注他个人,而是关注防骗公司的核心成果:正在不断更新的防骗手册。”


在陈杰的防骗手册中,他总结了“战略敌人”的共性:见利忘义,将个人利益置于公理道德之上;手段:亲情攻势、免费利诱、健康体检、专家名医、反公理反科学集中会议洗脑。


陈杰写道,其实,这些手段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以免费体验和免费小礼物为诱饵,登记老人收入及经济自由状况,然后定点展开“亲情攻势”,用“会议”、“旅游”等方式让老人彻底卸下防备,当家人反对时,无形中成为老人们的“敌人”,“不孝子孙”。


“这是对一个家庭正常人伦的侵害!”陈杰接受采访时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前,陈杰告诉记者,他正在设计自动应答系统,粉丝提出问题后,系统会根据内容跳出相应的答案,比如,应该找那个部分投诉,在哪里识别保健品真伪的常识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更多老人。


对于公司的资金来源和长远发展,陈杰说:“公司目前没有一分钱利润,我会考虑去办讲座,出书等方式筹集资金。只要我在一天,公司就要继续办下去,接下来我已经有了培训志愿者的计划,扩大公司规模。至于盈利,以后再说吧。”


“银发经济”变味


采访陈杰后,记者走访成都市老年人集中的几个社区。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辖区内,75岁的退休教师高淑同(化名)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的遭遇与陈杰相近。


高淑同说:“我的儿媳妇40多岁,自从买了一种保健品系列疗程后,开始骗家里人的钱,遭到两个女儿和丈夫的反对,她先后四次提出离婚,现在已经净身出户,可能也去买那种坑人的保健品去了。”


在高淑同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家保健器材的免费体验场所:近百名老人,端坐听一位年轻讲师讲课。


高淑同告诉记者:“你看看,就这样一个通电的坐垫卖一万二,开张两个月就卖出了四十多个。”记者向该机构负责人表明记者身份后,这名中年男子笑着说:“我们欢迎记者、派出所、电视台来看、来查,我们不怕。公司的广告在各大电视台你们都看得到,我只是提供场所让他们做宣传而已。”


高淑同告诉记者,在这个方圆不到10公里的街道办里,这样的场所他去过的就有5家,街道办的所有老人,都参加过一两次这样的免费体验。记者离开时,台上的年轻讲师正在要求免费体验的老人们回家看电视台播出的广告,并拍下来到会场展示。



四川天府新区一保健器材免费体验店坐满了老年人。(央视网记者何川 摄)


国家9部委联合检查


在网上,记者搜索“老年人保健品”关键词时,多家全国连锁机构出现在顶端,这一行被统称为“银发经济”,来源于对中老年人的称呼“银发族”。记者以成都个体户的名义注册了两家机构后,工作人员在一周内无数次电话联系要求到广州总部免费参观并学习。


曾经参与这种“学习”的成都男子杨洪(化名)告诉记者,下家的加盟费很高,如果不拼命拉人头进来,投资就亏大了。他们对老人有严格的调查、删选程序,符合经济条件的,有经济自主权的就重点“培养”,开展“亲情”关怀,取得信任后,再推销产品。


杨洪说:“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们信任你这个人胜过他的亲人就行。”


记者走访中发现,这些机构在成都市区的医院附近、老年人公寓附近、菜市场附近比较集中。他们并没有隐藏起来,而是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他们大多数人看起来,只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生意人。这些机构的每一环都按自己设定的计划进行着,只有当一个家庭因受骗遭破碎,整个事情浮出水面首先引发的却是家庭矛盾,维权追责往往不了了之。


对此,安徽省知名律师桑鸿志认为:“销售人员非法获取老人信息,骗取老人信任,高价销售根本不具备药品疗效的低价食品、药品或保健仪器可能涉嫌多重犯罪。高价销售不具备治疗效果的保健品,如果金额达到立案标准则涉嫌诈骗罪。如果认为涉嫌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北京律师事务所储晓雯律师说:“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立案,案件最终进入公诉程序,司法机关会通过查封、扣押、拍卖犯罪分子的资产发还受害老人。老人们要保存好付款记录、购买的产品、犯罪嫌疑人的联系方式、交流内容记录等,以便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


据了解,2017年7月13日,国家九部委(国务院食安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食药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指出,2017年12月31日前,九部委将针对食品、保健食品,从五个方面持续整改,直至2018年底。


陈杰在老人防骗的路上继续前行。现在,他应该可以看到一点希望了。因为,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