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区别 创业板过会率

来源:金陵晚报

黄金证券记者蒋芬芬

a股IPO正显示出降温的迹象。《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据吴彤数据中心统计,2021年1-4月,共有153家公司参加IPO,142家公司参加IPO,IPO出席率为92.81%。但考虑到同期有106家IPO终止,实际上座率仅为55.25%。除了大量企业撤退外,新股IPO申请数量也直线下降。

新申报的数量有所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共有153家企业参加IPO,142家企业参加IPO,2家推迟投票,9家被否决,参与率为92.81%。具体来看,今年前4个月,科创板共有45家企业参会,41家企业参会,1家企业暂停投票,3家企业被否决,会议率为91.11%;创业板IPO共77家公司会,73家会,4家会被否决,会率94.81%;主板共有31家企业参会,28家参会,1家推迟投票,2家被否决,会议率90.32%。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4月整体出勤率仍在90%以上,但3月份出勤率仅为82.05%,这是过去一年来首次跌破90%。此外,前四个月共终止106起IPO,其中科技创新板IPO 37起,主板IPO 11起,创业板IPO 58起。实际出席率只有55.25%,等于出席人数/(出席人数以出席人数终止)。

新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数量正在急剧下降。《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23日,科创板4月仅受理4宗IPO申请。2020年,这个数字难以想象。去年4月,科创板共受理42宗上市申请。创业板的情况也颇为类似。4月份(截至4月23日),仅有4家IPO申请被受理。创业板注册制自2020年6月推出以来,除了1月和2月受春节影响外,新增申请数量从未如此之低。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创业板新增受理量高达91家。

监管继续加码和严格

监管趋严被认为是IPO市场“降温”背后的原因。今年以来的现场检查导致大量企业撤单,其中不乏明星独角兽企业,如玉柔科技、何塞科技等。

近期,4月16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支持、限制、禁止分类,明确科创板的产业领域,明确科创板优先支持方向,限制金融技术和模式创新企业,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增加R&D人才比例作为科技属性的常规指标;明确发行人对技术进步、科技发展方向、行业领域及相关指标的披露要求,以及保荐机构的核查责任。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监管问询函频繁询问IPO企业的科技创新属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例如,在余旭光电,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R&D投资及占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规模、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员工学历结构等,说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关于自身科技属性的陈述、结论及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客观、准确、充分、审慎。其中,余旭光电326名员工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1.7%。这一情况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要求该公司执行

股权投资市场而言,IPO“撤回潮”在短期内影响了申报企业背后投资机构的退出计划,如依图科技、禾赛科技、柔宇科技等明星项目背后的真格基金、光速中国、红杉中国、IDG资本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中部分基金首次出资距今已接近10 年,此次撤回申请后其退出时间表将再次面临不确定性。


不过,IPO审核虽看似趋严,但实质上监管层面并未提高上市门槛、修改发行条件等,而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确保注册制正常运作而非成为部分企业“带病闯关”的“捷径”。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终将惠及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优质企业和坚守价值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