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一些类似“鸡肋”的认证仍在进行中——职业资格清理与跟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日前,国务院决定取消物业经理、市场经理、插花师等47项职业资格。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分六批取消319项职业资格。
但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虽然取消了部分职业资格的证照和认证,但仍有不同部门组织的名称和类型相近的资格考试。很多求职者不确定是否还需要参加考试,一些企业还在用取消的资格证书作为进入壁垒。
(小标题)人们去参加或留在类似的资格考试是“愚蠢和难以区分的”
据记者采访,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印发和各地的快速实施,许多资格考试被取消。
"根据国家文件,插花师和美甲师的资格考试已经取消."山东、江西等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取消的所有资格将不再进行检测。
一些求职者还反映,在一些地方,一些被列入取消名单的资格考试仍在进行中。比如国家之前取消了景观设计师的职业资格,但部分省份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将在5月份举行景观设计师考试。
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家取消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的景观设计师认证,而部分省份进行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景观设计师认证考试。事实上,虽然认证认可方式不同,但两个部门的认可内容是相似的,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和绿化规划。“在我们行业看来,两个部门的景观设计师认证职能和目标基本一致,含金量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就像鸡肋一样。”来自大连的景观设计师万楠说。
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人员表示,取消还是保留不同部门组织的名称相近或相同的资格考试,完全取决于各省的理解。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2014年取消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注册企业培训师评审,但今年人社部门组织的企业培训师评审仍在进行;2014年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认证也取消,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职业经理人认证依然存在,并于今年3月发布了相关培训通知。
一些求职者表示,他们不知道哪些资格被取消,哪些需要考试。在安徽、山东、江西等地接受记者采访时,人社部门相关人员表示,我国组织实施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部门很多,很多部委、协会都设立了很多认定机构。有工作人员直言,“想不出有多少资格被认可是不可能的”。
“一些协会和部门热衷于组织考试和设置门槛,部分原因是职业资格证书从培训和考试到颁发证书都有利可图。”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的一名干部说。
国家不允许企业通过考试,但也要求提供资质证书
据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录取和等级两种类型。准入资格证书需要证书,等级证书代表持证人的水平和专业能力,不要求持证人持有此类证书。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国家取消的职业资格中,不仅有部分入职资格仍被部分企业作为入职条件,
业项目经理的名义,拨打武汉一家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求职者必须要有物业管理师等相关资格证书。人社部组织的咖啡师、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旅店服务员都属于水平评价类资格认证。但记者发现,广州一家企业在职业描述中要求求职者需“持有国家颁发的咖啡师资格证书”,天津、陕西、辽宁等地酒店要求服务员在面试时携带旅店服务员资格证。
“面对大量求职简历,资格证是企业招聘时快速、有效甄选人才的重要工具。如果20个人里只有1个人有资格证,那我肯定会选他。”南昌嘉莱特和平国际酒店的一名负责人表示,“有证总比没有好,谁有资格证肯定会优先选谁”。
“国家都取消了资格考试,我到哪里考啊?”“看到明确提出需要资格证企业,我都没投简历。”对于企业的一些“任性”要求,济南、长春一些求职者表示很无奈。
(小标题)继续加大清理力度 规范发展社会机构评价体系
除了清理31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外,人社部提出,今后,凡新设国家职业资格,须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
安徽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授王洪春等专家认为,国家多批次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等措施,对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起到明显作用,但针对目前一些部门、协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滥设资格认定的“证出多门”现象,应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同时尽快列出职业资格“正面清单”。
部分地区的人社部门干部表示,相关部门及协会应对照国家已取消的职业资格认定项目,自查自纠,主动取消与其内容相近甚至相同的资格认定,自觉减少重复认定、“鸡肋”认定。省、市级人社部门也应主动作为,不再设置相关考试。同时引导企业顺应政策变化,不再设置隐形门槛,而是通过更科学有效的方式选拔人才。对于明显违反国家规定的相关企业,应给予必要惩戒警示。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决不能因某些部门舍不得“摇钱树”,让资格认定成为阻碍“双创”的绊脚石。“对于药师、教师等责任较大或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准入认定,以及税务、会计等社会广泛需求的水平评价类认定,该保留的要保留。”
王洪春等建议,对一些需求量较大的水平类评价,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鼓励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公信力强的认定组织,建立科学有效的第三方评价认定体系。(记者孟含琪、袁军宝、陈诺、邬慧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