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记者从沈阳沈北新区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沈北新区实名制新增就业岗位6307个,新增创业人员765人;为禾丰牧业、天齐航模等就业成绩突出的企业争取4.2亿元上级扶持政策资金;流动讲堂开展专题培训,受益人数超过6000人;161户低保户外出从事社区保洁、治安巡逻、社会事务等工作。并为居家养老和残疾人开发了18个公益性岗位;为近期急需就业的梨园赛道、禾丰牧业、双汇食品招聘1400余人.
这一项数据说明沈北新区政府对就业创业的高度重视。沈北新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征求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沈北新区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即“十大就业文章”),率先在沈阳成立了沈北大学政企联盟。各职能区、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高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规模就业工作新格局。
巡回人力资源市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节约企业用工成本,方便群众就近择业,沈北新区流动人力资源市场正式拉开帷幕。流动市场打破了过去固定市场的空间限制,结合工业园区的特点,与居民街道、社区、高校携手,将匹配度较高的岗位送到人们家门口,将感兴趣的求职者带入就业需求大的企业,实现了公共就业精准服务模式的新突破。上半年,五次巡回双选对接岗位超过2000个。
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化解企业用工、百姓求职难题
新区通过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因人施策,为重点企业和求职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以梨园赛道为例,区人社局通过区人力资源市场梨园招聘月、全市梨园招聘专场、铁西康平法库招聘专区等组合拳,为企业招聘技能人才398人。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大学生、华钥玻璃厂下岗职工等不同情况。找出问题症结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通过三人一组的精准推荐,共有12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就业,人均推荐岗位不少于10个。
校政企就业大联盟,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区政府借助区内高校众多、企业众多的优势,主动服务,缔结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就业联盟,解决企业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困境。联盟依托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高校与企业培训的充分对接。拓展实习空间,在杰西、方特等重点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技能提升、企业选拔人才奠定基础;开展全区电工技能大赛,打造工匠精神;沈北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火花。
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大就业工作新格局
在政府资助的短期项目中,区水利局、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城市管理和执法局优先聘用526名当地人员参与河道清理维护、灌溉工程、道路养护等项目。区总工会、妇联、团委、区农林局、安监局、驻点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在沈北新区联合建设流动讲堂,深入村村和课堂车间,开展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