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读三国可以学到什么,读三国学管理

著名学者易中天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开始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中谈论《易中天品三国》,这也带动了新一轮的三国热和历史热。

为什么三国历史被大家喜欢?近日,易中天就互联网短视频:“其实不是三国这段历史受欢迎,完全是因为 《三国演义》 受欢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易中天认为,《三国志》之所以被人们喜欢,是因为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大,流传广,被人们喜欢。因此,三国历史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就这样吗?三国志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喜欢三国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各自的视角和观点都不一样,那是因为三国这段历史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的人群的精神追求和需要。

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军阀割据、群雄并立的时代,是一个只能谋求地方统一,然后才能进一步实现国家统一的时代。

这个时代,中央集权的朝廷土崩瓦解,地方实力派分裂,为争夺地盘而分裂。在会议的政治舞台上,各路人物纷纷上演表演,许多英雄人物都在互相厮杀,展现自己的本色。所以这个时代人才济济,人才济济。

人才是多种多样的,这在任何时候都一样。但汉末三国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给各种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因此人才多样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三国时期的人才有很多种:有的擅长政治,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有军事专家,如周瑜、鲁迅、邓艾;还有一些以勇猛著称的人,比如关羽、张飞、张辽、黄旭、蒋钦,

ta-gid="1402750" qid="6539024737970951428" mention-index="0">甘宁等;有以智计见长的,如荀彧郭嘉庞统法正顾雍诸葛瑾等;有以文学见长的,如王粲、孔融、应玚、陈琳、徐幹、阮瑀、刘桢等;有以儒学见长的,如郑玄、王肃、管宁、邴原等;有以思辨见长的,如何晏、王弼等;有以方术见长的,如左慈、管辂、周宣、朱建平等;有以技艺见长的,如华佗、杜夔、马钧、钟繇、蒲元等。


上述各类人才,品德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才干有偏有全,这一切构成了当时人才状况的多样性特点。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多样性,才能获得众多人的喜欢,人们能够在三国英雄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喜欢政治的,会欣赏曹操的雄才大略;喜欢军事的会喜欢周瑜的羽扇纶巾,潇洒自然的军事指挥艺术;喜欢研究谋略的,会喜欢郭嘉算无遗策的智谋;好勇斗狠的人,可能喜欢典韦、许褚这样谋略并不见长,但是勇武超群的英雄。


总之,《三国演义》使本来枯燥乏味、古板,而且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历史人物都鲜活了起来,使他们都吸引了一群粉丝,因此,才使三国的粉丝群众多,喜欢三国的人,超过了喜欢其他历史阶段的人。


三国因为人才众多,平台很多,因此,选择的机会也很多,不会出现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


如果不喜欢,可是随时跳槽。这在其他历史阶段还是不多见的,这特别符合一些年轻人的择业观。


荀彧、郭嘉原来是投靠袁绍的,可是发现袁绍是个嫉贤妒能的,并不能成就大事,于是转投曹操。


曹操的名将张辽,先为丁原部将,后又进京依何进,何进被杀后又以兵属董卓。董卓死后又归吕布。吕布为李傕所败,又从吕布东奔徐州。曹操破吕布,张辽将其众降。


又如曹操的谋士贾诩,先在董卓部下任讨虏校尉,又在董卓女婿牛辅军中任职,董卓败后,又为李傕、郭汜谋士。不久又离开李傕投段煨。由于不为段煨所重用,又离段煨投靠南阳张绣。他先劝张绣与刘表联合,不久又劝张绣投靠曹操。


庞统原本是想要投靠孙权的,可是孙权因为其容貌丑陋,对他并不感兴趣,因此才投靠刘备;无独有偶,张松原本也是想投奔曹操的,并且已经画好西川地图,想献给曹操,可是张松身材短小,容貌丑陋,曹操也不喜欢,不得已才投靠了刘备。


因此,在三国这样一个时代,人才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可以选择的机会很多,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当然了,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受到众人喜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吸引了很多粉丝。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七擒七纵一系列故事,突出表现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关羽是忠义的代表,降汉不降曹、华容道义释曹操表现了关羽的忠义,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又突出表现了关羽的勇武和智慧;赵子龙更不用说,少年英雄,英俊少年,有智慧、有武力、有颜值、有忠义,简直是完美的英雄形象。


当然,作为一些“反派”,《三国演义》塑造的也同样成功。比如说曹操割发代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突出表现了曹操的奸诈;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又表现了周瑜的心胸狭隘,同时又衬托了诸葛亮的智慧。这些人物,使人又爱又恨。


当然,人们还乐于做出各种排名,比如说三国十大军师、三国十大武将,三国十大英年早逝人物、三国十大遗言,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更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三国的喜爱,以及人们关注的点各不一样。


更有甚者,将三国的权谋运用于商业领域,据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热衷于此的是日本,日本很多企业都学习三国的管理经验,不得不说三国的影响实在太大。


关于三国的游戏也是层不出穷,“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三国杀”等等,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产业,创造了商业的神话,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三国的喜爱。


关于三国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而且还将长久的持续下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而创造这种奇迹的功臣,正是《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正如易中天所言:“其实不是三国这段历史受欢迎,完全是因为《三国演义》受欢迎。”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