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协会、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上海影视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新的影视产业布局。图片由奉贤区新闻办提供
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协会、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上海影视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新的影视产业布局。图片由奉贤区新闻办提供
中新网海3月20日电(记者陈静)20日,记者获悉,在“——中国上海电影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丕民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一直是党史教育的最佳教材。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用镜头聚焦生活,用影像铭记历史,用革命精神、英雄主义、思想风格深深感染亿万观众。经典的场景和经典的台词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张丕民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它成为坚定文化自信最有力的表达。
论坛上,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协会、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上海影视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新的影视产业布局。
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承认,中国将在影视制作、电影发行或电影广播方面拥有更多机会。“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电影抱有很大的期望。”
这位业内人士指出,打造中国电影品牌,光有更多的核心专业人才是不够的,艺人也不能单打独斗。龚宇认为,影视文化产业的驱动力是科技创新。中国在棚内拍摄和布景方面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保持同步,但与虚拟拍摄相关的更先进的技术仍然落后。他指出,未来互联网技术将继续存在,所以电影必须通过互联网发行,互联网发行的成本更低。他直言,虽然目前视频体验不如影院,但相信未来会超越影院。剧院可能还有其他功能,比如社交功能。
《人潮汹涌》的制片人顾晓东说,中国电影市场现在非常活跃,近年来不断发展进步。但同时“有平台期,但没有高峰期”,整体素质仍有提升空间。“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还有工业化本身,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跨行业、联动的空间更大。
《明天会好的》的编剧袁媛直言,中国大部分电影还处于自恋状态。如何走出去,让别人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可能是下一代电影人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目前,上海正全力推进全球影视创作中心建设。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天的形势下,作为一部上海电影,我们真的有危机感。我们不缺数量,但缺质量。真正高质量的作品,不仅能记录时代、照亮人心,还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和推动真正变革的力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奉贤积极参与全球影视创作中心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中共奉贤区委书记庄告诉记者,无论是我市的发展,还是影视产业的进步,都需要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与互联网对接,实现无限发展。
著名导演高告诉记者,他13年前离开了奉贤的公司。目前,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影视行业越来越重视。他指出,电影不仅是商业的,而且不能只是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广联电视制作委员会副会长江平推荐更多的影视制作人来到奉贤,深入这里的生活、群众、现实,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做一个心中有正义感、心中有人民、头里有责任的新时代电影人。江平说,如果可能,他希望在奉贤拍一部戏。
据悉,2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自由艺术家作品展在奉贤区博物馆隆重开幕。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由艺术家积极参展,组委会共收到作品610件。现场展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的100位艺术家和100件作品。展览分为《日出东方》《卓越岁月》《锦绣河山》《时代运动》四个板块,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建党光辉历程中的奋斗故事。
展览反映了新时代,自由职业艺术家将崇高的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它们是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坚守正道,修身养性,潜心苦干,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回馈伟大的时代。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