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就业创业作为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
实施刺激就业的政策。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就业资金,充分发挥就业资金对促进就业和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12月,累计争取就业专项资金3797万元,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等补贴累计3316.22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52人,困难群众就业9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
强化服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在全市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开展线上就业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就业介绍等就业精细化服务。举办招聘会12场,入驻企业229家,发布信息253条,提供就业岗位2875个,入驻市场4827人,现已实现意向就业303人。
加强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坚持以转移就业为关键,按照稳定劳动力转移数量、优化劳动力转移结构、扩大本地就业规模、夯实省市外就业渠道、提升劳动力转移服务能力的工作思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赣州劳务”等劳务品牌引领效应, 突出“丝路巧匠”“黄油河边采花女”,使全区劳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11月,全区累计输出和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84462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52814万元。
加强培训,促进就业。将企业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所有重点就业群体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创业群体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三课堂”,有效提升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能力。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互补、培训内容各具特色的原则,依托7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基地,开展了“委托式”“合作式”“订单式”培训,劳动技能培训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举办创业培训班42期,累计培训1245人。73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506人,1期技能提升培训160人。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18门课程35955人,其中旅游产业服务培训15门课程4205人;新职业农民7期培训400人;现代农业实用技术669个时期有20396人。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创业政策,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引雁归巢”,积极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已筹集创业贷款担保资金200万,发放贷款1425万元的家庭148户,审核银行审核82户,预计带动就业岗位约500个。认真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设孵化基地7个,其中省级孵化基地2个。在审核并分配120万省级-l
颁布规范性文件稳定就业。结合我区实际,结合省市相关就业政策精神,制定出台了《甘州区就业创业“三大计划”实施意见》、《甘州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甘州区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期退出岗位实施办法》、《甘州区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范性文件,从助融资、减税、规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达到以创业促创业、稳就业、促就业的目的。
实施就业创业“三大计划”支持就业。按照《甘州区就业创业“三大计划”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以“发挥政策优势,培育创业主体,促进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为工作思路,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以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培育模式、优化环境为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千人创业计划、返乡创业者培育模式、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新培育不同行业80后创业者160人,其中个体工商户119人,小微企业41家,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政策15人,享受创业就业保本保息补贴贷款政策80人,享受房租、水、电、暖等补贴费用34人。通过培训企业家和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带动各类人员1129人实现充分就业。深入城镇、乡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行走访调查,全年培育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创业典型112名进行建档立卡,与甘州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专题片《创业之路》,对其中26名创业典型进行全方位宣传,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和动力。同时,分三批次、组织125名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典型、乡镇农口专业技术人员赴宁夏、天水、平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寿光等地对设施蔬菜、特色果疏、奶牛养殖、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观摩学习,着力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新型创业人才,为今后开展返乡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借助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培训机构及家政公司,建成集职业技能培训、操作实训、创业主体孵化、培训设施完备为一体的专业化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1个,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家政服务培训,至目前,已培训各类家庭服务人员1210人,其中育婴员435人,家政员712人,养老护理员36人,家电维修27人,有3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享受培训补贴135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006,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85%以上。(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