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七阿姨是谁,老阿姨创业

2019-03-26 07:21 |钱江晚报

在杭州平水西街姚江文鼎花园附近,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有7个店主,都是台州人。两位阿姨都50多岁了,觉得退休后的日子很无聊,就和朋友来杭州开了这家餐厅。

几个人在小店附近合住一套房子,每天一起工作16、17个小时。他们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们很开心,觉得这种古老的生活很有趣。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080.08万人,占总人口的21.77%。其中,60至65岁的老年人有375.16万人。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白提出,要尽快启动老年人就业市场。

我老了能做什么?如何度过晚年?这些自己创业的阿姨们的故事,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刚退休时每天打打麻将遛遛弯

这家小店面积不大,大约20平方米,但却有一个霸气的名字:童品天下。离超市很近,主要做套餐、保健粥、馒头、面食等。

店内装修简单,白色台面,米色桌子,深色咖啡椅,简单的吊灯,干净整洁。

记者去的那天是下午2点多,是店里最短的时间。其他人三三两两地在桌子上打盹,而52岁的陈小妹正在拖地。

陈小妹留着栗色短发,皮肤白皙,笑起来个性鲜明。

“六个月前,我们开始忙于这家店。我们选场地,装修,研究菜品,所有的事情都是几个人做的。看看这家店,还不错。”陈小妹带着记者逛了逛商店,毫不掩饰她的小骄傲。

她早上4点多就上床睡觉了,但脸上没有任何倦意。

和以前的生活相比,陈小妹的节奏基本上是在掉头。

退休前,陈小妹在泰州当地一家银行工作,退休后,她每天花更多的时间。“睡到早上90点,再去女儿开的店,有时候和小妹妹打麻将,晚上回去吃饭。”

日子很清闲,但陈小妹很无聊,因为性格外向,她坐不住。

女儿的店是做床上用品的,大部分都是在朋友圈卖的。陈小妹既不帮助也不感兴趣。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我整天坐在这里拿着手机。我受不了。”陈小妹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几年前,她自己开了一家智能家居店。“它需要出去跑业务。我非常喜欢。每天一早出门,有一天回来,感觉很充实。”后来因为技术人员走了,商店只能关门了。陈小妹总觉得这很可惜。

陈小妹只有一个女儿,孙女今年还不到3岁。她的大多数朋友都忙于照顾她的孙子孙女。但是陈小妹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

“我不喜欢照顾女儿。”陈小妹坐下来,一次又一次地挥手。“她知道我的性格,不会向我要。”

我也要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她是西方人的想法。”57岁的王木兰系着围裙从手术室出来,这样评价小姐姐。

王木兰是七人中年龄最大的,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姐”。这是一个很时尚的“大姐大”:短发,黑框眼镜,淡妆,条纹领带,有点中性风,帅气又酷。

与外表相比,这位酷帅的大姐其实是典型的“中国妈妈”。

"font-size:15px;">出来创业之前,王木兰在台州当地一家学校食堂里负责安排食谱,搭配饮食,“我一直注重养生,对饮食调配很有兴趣。”


她在家,每天的餐食都是提前一天备好菜单,除了兼职营养师,王木兰大部分时间是在帮女儿带孩子。


“外孙女是我从小带大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我在打理。”王木兰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自己有时候太溺爱孩子,无论是对自己的女儿还是孙辈。


过去几年,王木兰的生活基本是围着外孙女转,接送、买菜、做饭、做家务,因为喜欢孩子,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


说起来,这两人衣食无忧,用她们的话说,不缺钱花,本可在家安度晚年的,怎么会选择离家到杭州创业呢?


“在家那样的生活没有意思啊。”陈笑媚呵呵笑了起来,“我现在身体还好,为什么不能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当初,小姐妹提出开餐饮店的想法,陈笑媚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在银行做过,可以负责账目管理。”


和陈笑媚的爽快比,王木兰做决定时,倒是有些纠结。


“还是放心不下孩子嘛,也不放心女儿管孩子。说实话,她这么大了,我还不放心,也是我太溺爱了。”考虑了很久,王木兰最终想试试,“一是我们和年轻人的教育理念有差别,应该让父母自己管孩子;二是我一直喜欢研究饮食搭配,开餐馆不是正适合我吗?”


王木兰说服自己的理由是:我也要做点自己的事。


性格反差大却一见如故


7个人中,有亲戚也有朋友,彼此熟稔,认识最久的已有10多年。其中3位都有做餐饮的经验,其余的人又都有兴趣,几个人一拍即合。


凑了40多万元,去年9月份找门面、装修,几个人就忙乎起来。


店面的装修是王木兰和陈笑媚两个人一点点盯出来的。两人是因为这次开店才认识的,是7人中相识最迟的,性格也是大反差,但却一见如故。


“我们俩特别默契,拿装修来说,意见基本一致。脑子里有一幅自己想要的样子。”店里的灯,墙上挂的壁画,都是王木兰在网上慢慢选的。


“这些位置,是我们看着师傅装出来的,哪里不合适,就重来。”陈笑媚还记得装修时刚好是冬天,“我俩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天,真是冷。”


在家的时候,陈笑媚可没遭过这样的罪。


“但是有成就感啊。”这句话,王木兰和陈笑媚几乎是同时说出的,“现在看着店里的这些布置,是真的开心。”


小店里的粥是王木兰负责调配、熬制,这是她的特长。


“我在周边做过调查,类似的店里都是白粥,没有养生粥,而且有些店看起来食材啥的不过关。”


王木兰熬的养生粥大多是她平时在家吃过的,放什么料,放多少,配方都是现成的。熬好的粥放在陶罐中,整齐摆出来。


“我自己在家研究出的食谱,现在做出来让更多人吃,有一种满足感。”


在一起处得开心,也很热闹


上个月,餐饮店正式营业。


“第一天,那叫手忙脚乱啊,人一多,也不知道该干啥。客人点的单全弄乱了,上菜也上错。没有经验嘛。”说起开张首日,陈笑媚自己都笑了。


渐渐地,大家的配合就流畅起来。


她们没有请人工,采购、制作、清洗都是几个人一起来。也没有严格的分工,哪里需要就去做。


近一个月来,大家对经营状况还挺满意。


“应该没亏吧。”王木兰抬头看陈笑媚,对方干脆地说,“肯定没亏。”


因为几个人的家都不在杭州,几个人特意在小店附近的小区租了一套房子,住在一起。


王木兰和陈笑媚两个初识的小姐妹住在同一个房间。


“我把家里的床垫都拉来了,女儿当初来送我,为了拉我的东西,来了两辆车。”陈笑媚说自己要做就要把这件事做好,从开业到现在,她一次家都没回过。


陈笑媚的女儿说,妈妈以前每天给她发微信,而且都是秒回,“现在忙得留言也不回,打电话都不接。”


7个人每天忙得团团转,早上4点多起床,到菜场采购、准备食材,6点开始供应早餐,一直到晚上10点才打烊。


“一开始想着到晚上8点就关门,没想到每天都到9点多,甚至10点。”每天忙这么久,王木兰坦言挺累的,“也有牢骚,但还不至于要放弃。”


“我们几个人,最久的认识10多年了,在一起处得开心。吃住在一起,真是热闹。”每天有客人上门,人来人往,陈笑媚不知该如何形容这种成就感,“我很早就对我女儿说了,我要做到65岁,再安心养老。”


(原标题《57岁,我来杭州创业开店》,记者 吴朝香。编辑: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