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江西籍创业 江西创业商机

江西网讯驻中国记者向斌、,报道,焦俊杰一双一次性竹筷售价4-6美分,但利润超过2%,很多人不喜欢。但在樟树人杨东牛眼里,还是有商机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创办了以竹筷加工为主的樟树新城竹制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44岁的杨冬牛,一生都依恋着竹子。“我老家周围有一座竹山,是一家外出打工的竹制品加工厂。我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初中毕业后,杨东牛学了三年摩托车修理。从1994年开始,他一直在浙江省安吉县的一家竹加工厂工作。

起初,杨东牛做的是运竹的工作。虽然他很努力,但他很努力。厂里的一个机修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这个年轻人虽然能吃苦,但是瘦弱的身体确实不适合扛重活,于是好心提醒他可以向老板申请跑销售拉订单。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杨冬牛开始在外面漂泊。为了寻找销售渠道,他主动接近当地早餐店老板,获取竹筷批发商的地址信息。“找到门后,发现早上人忙着做生意,下午2点以后才有时间。”聪明的杨东牛抓住机会谈生意,看到有人主动帮忙装卸货物,得到了很多批发商的认可。这几年,杨东牛的日订单量达到了150万双的峰值,超过了工厂的生产规模。1997年,他被聘为公司高管,月收入7000多元。

20多岁时,他成为了一名年收入近10万元的白领高管。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没有让杨东牛满意,但他也挑战了——的下辈子高度,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我的家乡有很多竹山。回家开工厂肯定比出去打工好。”2003年,杨东牛与两个同学合伙,共同投资20万元,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小竹木加工厂。

创业之路有多坎坷。根据协议,杨东牛负责生产经营,两位朋友负责采购竹子。几个月后,他发现公司账本上的钱越来越少了。“都说销售不是问题,怎么能不赚钱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他的朋友买竹子时不小心,被一些竹农利用了。“6英寸厚的竹子据报道是8英寸,7英寸据报道是9英寸.还有人说多少钱,也不查。”他提醒合伙人注意,但人们不相信,反而怀疑他的书被篡改了。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不到半年就分手了。

杨东牛第一次创业就底气不足,去浙江找机修工谈。经过仔细询问,师傅帮他找出了原因,除了竹子采购管控不严,工人手艺差之外。“一尺厚的竹子可以产生30元的毛利,但我问的工人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遵循材料。最多有25元的毛利。”杨东牛算了一下账,一根竹子赔了5元钱。这家工厂平均每天加工500多件,每天净亏损2500多元,这样才不至于亏本。

这次失败让杨东牛意识到,创业者要想创业成功,必须成为全才。“以前只是积累销售经验,对采购和生产的参与并不深入,还有很多地方不了解。”他安下心来,边工作边学习,花了一年时间熟悉了竹子的收购、切割、切片、烘干、包装等一整套工艺流程。2009年,他大张旗鼓地在家乡办起了竹木加工厂,与亲戚共同投资。几年后,我终于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7年,杨东牛获得了政府200万元的无息贷款,这让他有了扩大再生产的信心。他集资300万元,购置了新的拉丝机、数控切割机、半自动包装机等智能设备,并在阳湖乡邓家庄创办了樟树新城竹制品有限公司,周边收购了数十万亩竹子,日收购成本高达1万元。目前,公司拥有五条生产线,每天加工20吨竹子。产品包括竹筷、牙签、烧烤标签、窗帘丝半成品等。年利润超过1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发家致富的杨东牛,并没有忘记带有钱人。他雇佣的54名工人都是周边村的农民,平均月薪3000多元,其中17户是建卡贫困户。“杨总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在这里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54岁的丁端如妻子前几年因癌症去世,老母亲瘫痪在床,从而掏空了家庭就医,成为村里的贫困户。去年1月,他被公司聘为搬运工,每天挣100元。为了方便照顾老母亲,杨冬牛还批准老丁提前一个小时下班,这让他非常感动。

对于未来的发展,杨东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要扩大生产,还要增加附加值。“把竹筷子和牙签放在飞机上作为航空用餐配件,至少可以让利润翻倍。此外,R&D还有生产竹纤维毛巾、袜子等产品,做精做深的竹产业,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