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胡适传简介,程阿罗简介

文学改良的倡导者胡适 ,针对文学远离生活、充满陈辞滥调的状况,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一文。

胡适认为,文学改良应从8个方面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欲语。他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正宗。在谈及文学内容时,胡适认为真正的文学应“实与今日社会之情状”。

该文与后来陈独秀发表的 《文学革命论》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

胡适信奉实验哲学。五四运动后,他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发表了以“问题与主义之争”为开端,主张改良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从此,他改变了自己“20年不谈政治;20年没有政治的态度。1920年代表《努力周报》,1930年代表《独立评论》,1940年代表“独立社会”。从1938年到1942年,他成为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至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于1949年去了美国。1952年,他回到台湾省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因病在台北去世。

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虽然他的影响有负面因素,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和进步的。这是因为他一生崇尚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种思维,帮助很多年轻人树立了独立自由的人格,形成了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了具有民主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胡适为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力量的壮大做出了贡献。

他的妻子是江冬秀,由胡适和他的母亲安排,于1917年结婚。当时自由恋爱兴起后,胡适并没有像其他年轻人那样破坏婚姻契约,而是继续维持着。为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如果当时我忍心毁约,那会让这些人终身受罪,良心比任何痛苦都要责备我。’

次子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他仍在苦苦挣扎。之后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自杀,尸体也没有保存。胡适墓旁有一座衣冠冢。

孙子,胡夫,是胡祖望和曾赵书的儿子。出生于1955年,名字是胡适取的。为了收复中国,复兴中国,他于1978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后来,他担任美国劳工部争端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