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草根创业成功人士事例 浙江创业成功人士

义乌市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胡庆门市场。(资料图)图片由义乌市委宣传部提供

义乌市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胡庆门市场。(资料图)图片由义乌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民网杭州10月24日电(柴、张斌)新中国70年,是由无数奋斗故事构筑而成的。

纵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浙江的“奋斗经历”尤其令人振奋:70年来,这个横冲直撞的“穷小子”凭借内生力量,抓住了时代机遇,成长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优等生”。

1949年,浙江全年GDP只有15亿元。当时该省的情况是缺乏资源和政策投入。改革开放后,浙江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18年,浙江全年GDP达到5.6万亿元,位居中国经济第一,平均每9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

敢于尝试和冒险是浙江坚持的信条:当大多数人看不到、看不到甚至看不到美好的时候,他们会勇敢地面对挑战,坚信未来,这成为新中国浙江故事的张力。

1985年,在温州瓯海,18位农民投资了瓯海登山鞋厂。(资料图)图片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往事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从贫困白地到经济大省、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从浪费到创新创业)。”浙江省委书记车军公开表示。

回到起点,“穷小子”的“家境”是怎样的?

原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表示,新中国成立时,浙江缺乏丰富的土地自然资源、国家建设资金和区域定向扶持政策。1952年至1978年,国家对浙江的投资还不到当时各省平均水平的一半。1978年,浙江的GDP为124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2位。

“可以说,浙江没有吃过国家政策的亏,是‘不等待、不依赖、不渴求’和依靠内生力量的典型。”郭占恒认为,要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优等生”,浙江有着值得总结和长期坚持的重要启示,“坚持群众主动性和干部责任感相结合”就是其中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图片由阿里巴巴集团官网提供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中,浙江不断获得上述启示。

改革开放之初,当地人在浙江中部的小镇义乌秘密设立集市。届时将被以投机倒把罪起诉,并被有关部门“追截”。少数“又穷又怕”的人撞上了封锁线,而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一场经典的“农妇与县委书记之争”就在此时上演。1982年5月的一天,女商贩冯爱倩在县委门口拦住了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询问为什么不允许人们摆摊。谢高华邀请她进办公室,聊了很久。

经过调查,谢高华得出结论:“义乌的优势就是这几万人的‘鸡毛换糖’队伍,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当年9月5日,义乌胡庆门市场正式开业,谢高华说“有问题我负责”。周边县市的摊贩听到了这个消息。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在温州,许多人通过家庭工业过着美好的生活。照看织布机的老太太一年能挣60英镑

00元,而彼时的大米尚为2毛钱一斤。后来,温州家庭工业一度达14.65万户,10万农民购销员遍布中国,自发形成“温州模式”。


但这在当时备受质疑。人们对新模式到底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1984年,温州80%的农民都盖了新房。“温州底子薄,基础条件差,只有依靠群众发展商品经济,除此之外,温州没有别的路可走。”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说。


邓小平最终“一锤定音”,作出“敢试、敢闯,在实践中检验,争取时间干,也允许人家看”的指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中国经济从此不再走回头路。


此过程中,浙江不断为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闯出经验,该省地区生产总值也以年均18%以上速度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浙江经济总量已达全国第四。


被称作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的“穷小子”终于闯出一番天地,作别一穷二白的往事。


外商正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商品。 张斌 摄


电子商务浪潮的起始


世纪之交,敢试敢闯的浙江故事有了新的叙事角度。


1999年,“北漂”归来“两手空空,浑身是伤”的马云和团队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那年,中国诞生370多家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是今天依然发展的少数代表。今日,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已是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中国一半以上的电商平台诞生自浙江。


亲历中国电商发展全程的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会长卢成南认为,浙江人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浙江的专业交易市场在中国处在领先位置,同时浙江生产的商品大多以日用消费品为主,非常适合在网上进行交易。


可电子商务浪潮的起始并不澎湃。当时,中国接入互联网还不满五年,网民数量刚满62万,开办网站耗资甚巨,网页加载速度耗时良久。在推动中小企业主“触网”时,不少阿里巴巴的员工常被当作“骗子”。在后来的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疑虑依然不少。


“现在杭州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红火,十多年前并不是说政府提前看到数字经济的前景了,而是因为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说。


卢成南也记得类似故事:几年前,最初被许多人看作“传销”的社交电商平台出现在杭州,当时有关部门交流后认为这可能是创新,可以先发展起来。“用审慎宽容支持新事物发展的态度,是浙江电商‘一枝独秀’的关键。”


正是有对“闯”的包容,电子商务方能在浙江蓬勃发展。2018年,浙江网络零售额达16719亿元居中国第二位,淘宝镇和淘宝村数均居中国第一。


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淀,已成为今天浙江发达的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2018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四成以上。


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2018年10月,一名网友晒出“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的照片称这是“全世界最奇葩衙门”,跟帖则是“一边倒”称赞——人们普遍感受到,这项改革对政府办事效率的提升。


浙江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 张斌 摄


2016年,浙江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其后,民众和企业办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等相继实现。


“过去至少3年才能完成的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我们用15个月时间就实现全面投产。”浙江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坚江说,“良好的政府效能,营造出崇商、爱商、亲商的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奋斗精神和内驱力。”


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已在中国全面推广。事实上,在唯有创新才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创新?从浙江近年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服务(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就能看出,发现体制机制新的可能性是该省的答案。


如今年9月,浙江杭州送出大礼: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的基础上,向第一批100家重点企业派驻100名机关干部作为政府事务代表,全权代表各级政府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政府事务,派驻时间为1年。


2019年9月,民众观看钱塘江大潮。 王刚 摄


此举一经公布即引发关注。除了赞许,也有人担忧“政府事务代表”的职能定位。官方释疑:政府事务代表到企业不兼职、不兼薪、无偿服务,同时也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穷小子”发展成“优等生”的浙江故事看似传奇,真正依靠的还是从民间到官方“敢试敢闯”的拼劲,以及不惧质疑的专注。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浙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用创新保障创新、激发社会创新动能,下个70年的浙江故事仍然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