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特点是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卒中后患者大多有后遗症,包括言语模糊、吞咽困难、肢体运动障碍、感觉迟钝等。以往这些中风后遗症往往需要借助康复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康复效果差异较大。脑卒中致上肢瘫痪患者力量差、僵硬、动作不协调,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针对这些患者,近日在上海率先推出一项新技术,——例颈7神经根移位术。通过将支配患肢的颈7神经根向健侧移位,采用以花代树的方法重建新的神经支配,使失去中枢神经支配的瘫痪肢体重新找到中枢控制,从而改善中风后遗症。
仁济医院南院首例颈7神经根转位患者来自江西,正值壮年。2016年右侧脑出血后,左侧肢体偏瘫。经过3年的康复锻炼,左上肢仍处于屈曲状态,肌张力高,肌力差,影响日常生活。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完善相关影像学评估后发现,余右脑传导束较左脑明显减少,两侧颈7神经根无明显变异,足够长,适合神经移位手术。
众所周知,肢体的运动和感觉是由对侧大脑控制的,大树右脑的病变不利于左侧肢体的活动。通过重建新的神经支配,偏瘫的左肢体可以由左脑控制,即左脑可以同时控制左右肢体的信号传导,从而实现功能恢复。
该手术由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杨少锋医生实施。手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健康侧找到颈神经根,仰卧位切断,然后经颈后入路切断患侧颈神经根。最后在显微镜下将患侧颈神经根远端与健侧颈神经根近端吻合,重建患侧新的神经支配,就像重新连接断电回路一样。
分离颈部7的神经根是一项精度要求很高的手术,在此过程中会触及椎旁静脉丛,极容易出血,需要操作者非常熟练地掌握解剖结构。整个手术耗时长达7小时,需要操作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通过全程监测神经电生理来保证手术的准确性。
据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邱永明教授介绍,颈神经根7移位术最初用于手外科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经神经外科改善后用于改善中枢性上肢瘫痪。这项技术处于国际前列。根据既往病例,术后1个月患者肌张力增高引起的僵硬有所改善,术后3 ~ 6个月瘫痪上肢感觉改变明显。健康肢体协调互助运动改善,一年后瘫痪肢体肌力逐渐增强。
这一治疗策略在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的引入,将给更多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上海广播电台记者陆、通讯员、编辑:盛燕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