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最近,许多人对杭州发布的一项政策感到震惊。据介绍,杭州余杭区推出了浙江省首个“人才创业保险”,包括科研保险、制造者保险、科创e保险三大产品。年保险费率可低至3%,最高保险金额可高达1000万元。根据人才和项目类别,政府最高可提供30万元和100%保费补贴,支持人才创业,解除创业者后顾之忧。
这个政策刚公布的时候,很多人误以为政府直接补贴创业失败的企业家30万元。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其实政府补贴不是直接给创业团队,而是给保险公司,作为支持创业团队的保费。
政府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补贴30万元,而是先由保险公司对企业进行评估,确定最高赔偿金额,再由政府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这是企业投保前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创业团队能拿到的保险金额不一定是30万元,最高可以是1000万元。微博上有网友称之为“史上最强人才引进政策”。
但是,也有人担心会出现保险欺诈等问题。
对此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公司负责审核企业资质和理赔,欺诈赔偿和保险欺诈的概率会小很多。
保险公司设立了一种保险,这种保险具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并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如果风险高于收益,就不可能成立。毕竟保险公司不是做公益的,不然就算是有公益内容的项目也会找到盈亏平衡点,否则项目就无法持续。
政府补贴是目前大多数政策支持项目采取的常见措施。当然,政府补贴会有考核机制,难免会有浪费和失误。问题之一在于缺乏第三方机制的介入和制衡。从PPP项目补贴到新能源汽车,问题的根源都可以找到。
当然,作为一种直接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没有更成熟机制的情况下,政府补贴是合理存在的。
余杭区人才创业保险试点是探索政府直接补贴以外的扶持方式,用较少的资金煽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创业最大的恐惧就是创业失败,会给投资人和员工带来麻烦。这种保险帮助企业家减轻他们的忧虑。
当然,政府补贴也怕浪费水,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浪费财政资金。与保险公司合作可以尝试化解风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费由政府财政支付,与其他类型的保险相比,这是一个更可靠的来源。因此,两者的合作是互利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合作共赢的尝试,对企业家、政府、保险公司、投资者和员工都有利,让人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当然,这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具体推进中避免踩坑,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