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初创公司股份怎么分配,创业公司股份如何分配

导语

一个公司的股权设计是否做得好,主要取决于三点:

一是决策是否集中;

第二,是否有很多人参与;

第三,贡献是否量化。

很多企业在股权分配上“死”了。创业初期没有进行股权设计或股权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企业扩张发展后问题频发。

你可能听说过真功夫的纷争。“真功夫”创始人潘玉海与姐夫蔡大彪原本是亲戚,股权也是五五开。随着潘玉海对中式快餐无法标准化问题的解决,真功夫的商业版图越来越大,不断扩大。

然而,负责门店扩张的蔡大彪,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多,导致双方争议颇多。蔡大彪把潘玉海赶出了核心层,而潘玉海也不甘示弱的指责自己的姐夫蔡大彪侵占,所以蔡大彪没能逃脱14年的监禁。

内斗令人尴尬。就因为股权设计没做好,把心思转到一个地方的合伙人反目成仇,杀了个你死我活。

目前我知道自己的企业股权有问题。我能保存它吗?

得救了。因为股权不是静态的,而是可变动的.

火锅连锁海底捞和功夫一样,曾经是一个平等的股权结构。

0">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占股各50%,后来引进了融资后,两方各47%左右,这样股权的分配是不合理的。


张勇让施永宏让出了18%的股权,成功地进行了股权架构的调整,相当于占有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权,实现了对企业的控制权。海底捞在股份动态调整后,资本顺利进入,海底捞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内部逐步稳健发展。



|01|

创业初期,集中决策




创业前期,必须有一个决策者。


在没有投资人的情况下,在公司日常运营方向需要判断,这时创始人们各有规划,则需要一个有实际控制权的人,推进公司业务。


中国《公司法》里规定拥有三分之二以上股权比例的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公司的决策者在最初就是公司里没有任何投资人,只是几个创始人的状态下,要拿到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大约67%的股权,作为最初控制公司的一个根基。


所以股权一定要有明确的架构梯次,6:3:1或7:2:1才能够保证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除决策者以外的创始人心有不甘是必然的,所以期权池的存在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股权激励,后期持股比例可根据内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02|

规则,比关系重要






如果只讲关系不讲规则,那么人性的基本面决定了“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涉及到股权,创始人要做是把丑话说在前面,提前和合伙人讲清楚,基于公司治理原则的股权架构设计和以激励相容为目标的股权分配自然是极其重要的。


创业之初或后续新合伙人加入,创始人和合伙人都应开诚布公地友好协商股权架构设计和股权分配问题,即使偶有小小争吵,也远好过之后股权纷争和分崩离析的惨败收场。


创始人或任何人说类似于“先好好做事情,等事情做好了再谈股权”这样看起来合理、体贴甚至豪气的话,都非常值得警惕。




|03|

量化贡献






每年动态调整股权分配,量化贡献。


让每一个人主观判断自己的贡献,那每个人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贡献和能力,这是人性。


不同合伙人在公司都有各自重要的角色,提供技术、专利、资金、场地、销售渠道等,每种贡献因为性质不同很难直接对比。


一般原则是“建立在以公司价值为导向的基础上”,量化合伙人的贡献,目的是为明确每个合伙人长期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每个合伙人还会不断为企业继续提供资源和能力,所以股权分配也应该向能够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合伙人倾斜。


也可以从一开始定好KPI模式,能够用数字很好地量化。




|04|

设定股权成熟模式应对各种情况




1. 按年成熟。


举个例子,A、B、C合伙创业,股比是6:3:1。在创业过程中,C由于个人原因退出,他持有10%的股份,如果后期项目发展理想,C便坐享其成,对团队其他创始人而言不公平。


此时就可实行股权成熟制度,事先约定股权按4年成熟来算,预估四年企业能成熟。


不管以后怎样,每发展一年就成熟25%,若C干满一年离开,他可带走2.5%(10%X1/4)的股份,剩下的7.5%就不属于C。


剩下的7.5%可分配给所有合伙人或公平售卖给其他合伙人,或流放到期权池作为股权激励等。




2. 按项目进度。


将产品发展分为确定的阶段流程。从产品萌芽、测试、更新、上线、达到一定的粉丝量…这种方式适用于线上自媒体运营项目。


不过这也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3. 按融资进度。


这是来自资本市场的评判标准,可以实现约定完成融资时各创始人的分成。




4. 按照项目的运营业绩(营收、利润)。


因为有些项目盈利多,就以业绩为标准约定股份分配。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说:真正凝聚创业公司的,不是友谊与誓约,不是兄弟与朋友,而是公平合理、能够调节的股权利益结构。


良好的股权设计为企业未来内部发展奠定基调,每家企业内部情况各不相同,都有不可复制性,股权分配是需要因地制宜,但又必须以公司的正常运作为前提,建立责权对等、能进能退的股权分配规则,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除此之外,一定要把握好融资的节奏,尽量少稀释股份。


有些创始人可能因为把握不准公司的发展节奏,在过早的时候出让了过多的股份给投资人,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因为你的股权越往后是越值钱的。


上述观点仅为启发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沈海涛,拥有二十余年投融资操盘经验、百余家企业资本运营的实战商业教练。想要了解企业成长背后的逻辑、财富增长的故事、操盘的真实案例、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关注我,为大家剖析企业基因,解读商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