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这几个月老是要求坐地铁,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
“妈妈,我们先坐10号线,然后13号线,再坐5号线去动物园。”(其实方向不对)
“妈妈,这里有张地图,天安门广场在哪里?红色的是2号线。我们要去哪里坐1号线?”
然后,在挤满人的车厢或站台上,可以看到两个人影指着北京地铁的交通图,找北找南,找左找右。
但凡有地图的地方,比如公交站牌、公园指示牌、景点地图,儿子都要“假装”指挥。事实上,对于小婴儿来说,找出空间方位并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
想想看,当外卖第一次送到你手里的时候,你会怎么在电话里告诉他你在哪里?意思是:“我在XX楼,这栋楼在西三环空间桥辅道上。你从北往南走,然后到了太空桥向东拐,就能看到它在中国移动后面。”
在这里,中国移动的太空桥是你位置的参照物,如果没有参照物其实你是很难把自身所在位置描述清楚的。所以,空间位置是相对的,正因为空间位置的相对性,所以它又是可变的。
当我们成年人去一个新的地方,我们要花一些时间,或者看地图或者依靠经验找出空间方位,更不用说一个刚到坡道的小宝宝了。所以,培养空间方位感这件事很重要、不能忽视,但也万不可心急而强行灌输,不妨用紫菱今天分享的这些方法,慢慢来!
第一步:先认识方位词
,你绝对可以说很多方向性的话,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内与外,中与侧……但是我们学龄前的孩子只需要先掌握上下、前后和左右就可以了。认识的顺序也是先易后难,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为什么?
这仍然是一个参考,因为天地不变,头顶天就是上、脚踩地就是下,这种方位是不会变的,因此宝宝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就是“上下”的空间关系了.
前后比左右容易,你可以告诉宝宝,以自己脸对着的是前、屁股对着的是后,即使变换了动作和位置,始终记住脸面对的是前.
左右是宝宝最难理解的。小时候,我经常分不清左右。妈妈告诉我,用笔写字是右手,但每次举起右手,心里还是要说“前、后、左、右”,才能确定是右手。然后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我的左手腕上戴一个手镯,另一只手就是我的右手。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说,你不妨在宝宝的左手戴根红绳,告诉宝宝他带红绳的手是左手,用来握勺子(筷子)的手是右手.
爸爸妈妈在跟宝宝说话时,要多用丰富准确的方位词。,举例说:“宝贝,请把书放回书架二楼左手边的空间。”或者“宝贝,请把我的名片放在桌子上。”或者“宝贝,请你帮妈妈把抽屉里的红色安全剪刀拿来好吗?”
例如,同时,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提问鼓励宝宝自己说,,当你看到你的宝宝到处扔玩具时,你会问他,“你的玩具丢在哪里了?”宝宝可能会说:“我在那里弄丢了。”你不妨再具体问一遍,“是不是扔到沙发底下了?”这时,宝宝可能会跟着你的话说出方位词。
此外,你还可以使用边唱儿歌边做动作来强化
宝宝对空间方位的理解,子玲找了三首常用的儿歌,有空的时候不妨在家练起来:1、一双小手,十个手指头。 手心向前,手背向后; 手心向左,手背向右。
2、金苹果,金苹果,金金金; 银苹果,银苹果,银银银;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
3、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第二步:再教会以自身为中心
上面介绍的认识前后、左右的方法,其实是从对宝宝自己身体部位的方位认识开始的。学龄前的宝宝正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所说的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宝宝自我中心发展的阶段,著名的三座大山实验不但验证了儿童自我中心理论,更启发我们要去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只能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发展过程。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对于宝宝为什么分不清左右,就不必那么忧心啦!所以,在培养宝宝的空间方位感时,先让宝宝熟悉自己身体部位的方位,然后再用游戏的方法,让宝宝自己体验,获得以自身为中心的空间方位感。最后,才是培养宝宝的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方位感。
游 戏 1 : 排 队
当一家N口出门时,不妨顺便做个排队游戏。目的是让宝宝感受前后、左右的可变性。
具体方法,开始时,可以让宝宝排在爸爸妈妈之间,爸爸在前妈妈在后,问宝宝前后是谁?然后呢,调整队形,让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启发宝宝观察队形有什么变化呢?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了呢?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让宝宝自己去观察和体验左右的变换。
这个像不像小时候我们做广播体操时常用的队形变换,哈哈,原来这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空间意识啊!
游 戏 2 : 指 令
这个游戏可以利用椅子或者空箱子,如果你同意他爬桌子也ok~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丢骰子,看看骰子要求我们做什么动作呢?
原来是ON~问问宝宝要怎么办?又丢出了under~这下宝宝要怎么办呢?
(获取方式见文末)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本来就喜欢躲进各种狭小空间,通过这个游戏,不但满足了宝宝“躲迷藏”兴趣,还顺便在玩中满足了宝宝对空间的感知和探索。重要的是,消耗他的体力,让他早点睡觉。
游 戏 3 : 地 图
我们每天生活的家,你给宝宝认真介绍过吗?你们有一起构想过吗?你们有把温馨的家画下来吗?今天子玲就抛个小点子,希望可以启发你哦~
游戏方法分为:
低难度,爸爸妈妈可以预先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户型结构准备一些不同颜色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等纸张,给宝宝找一个观察位置,以宝宝为中心,和他一起贴出你们家的户型平面图。
延展一下,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做一幅家-小区-幼儿园的地图(类似于下图),让宝宝在贴的同时,脑海里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概念。
中难度,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画出你们家的平面图,不用要求精准,咱们的目的是让宝宝感知空间方位
高难度,对于5、6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具体让宝宝以自己为观察点,来画家里的家具摆放。
如果是已经读小学的孩子,是不是还可以画小区、学校、城市的地图呢。
抛砖引玉,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家娃感兴趣的游戏!
第三步:尝试以客体为中心
我发现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牛人都有一个很厉害的能力,就是他们能发现常人看不到的机会。取得成功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运气,但是,善于发现机会是不是说明这个人的观察能力了得呢。
这引发我另一层的思考,对于宝宝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是不是对宝宝的观察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呢?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
我的思考是:空间方位关系具有相对性、可变性和持续性,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空间方位关系也不同。也就是说,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事物的方面也不同。就像七巧板,在拼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翻转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向、角度。当然,这是我们成年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想要提升的思维。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只要他能够站在客体的角度去认识空间方位就已经很厉害了。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小事、从方方面面开始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嘛。
对于培养宝宝以客体中心认识空间方位的游戏,我特别推荐实物游戏和空间图像相结合。通过把实物和某个位置之间的空间关系图像化,让宝宝能够直观的对空间关系进行想象并且记忆。
子玲在这里详细介绍下面两个游戏,抛砖引玉,爸爸妈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宝宝比较喜欢的材料来自制教具。
游 戏 1 : where is the dog?
为了增加趣味性,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约定一个好玩的抽卡片方式,比如锤子剪刀布、报数字、掷骰子等。
抽到卡片后,宝宝需要根据卡面的要求(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听爸爸妈妈解释、看画面来理解、认识单词等),将小狗放到空房子的正确空间方位。
(提示卡)
“答题卡”左上角的方框,子玲理解的用法有两种:对于小一点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把提示卡放在里面,让宝宝对着提示卡来认识空间方位。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呢,先不展示提示卡,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等到完成后用来公布答案。
还可以有很多延展,比如家里养有小宠物的,就可以将卡片与宠物结合起来。积木、娃娃家,再结合上面以自我中心介绍的地图游戏,是不是也是更高阶玩法的实物操作与地图结合的游戏呀。花点小心思,设计游戏真的没那么难。
游 戏 2:Spatital concepts with little cat
这个游戏更加灵活,爸爸妈妈可以有更多自己的发挥。
将卡片剪下来之后,爸爸妈妈可以随意摆放,和宝宝一起来认识空间方位。
也可以按照游戏提供的方位示意卡,让宝宝在理解了空间方位的基础上自己准确的进行摆放。
子玲和儿子在玩这个游戏时,会加入一些故事的成分:
可爱的小猫喜欢到处踢沙子(儿子就这样),弄的身上脏兮兮,可是它不愿意洗澡,猫妈妈叫小猫洗澡,小猫一会躲到了桌子底下、一会爬到树上、一会躲在门后面、一会藏进纸箱里,可是,不管它躲到什么地方,总能被妈妈找到,它问“妈妈,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呢?”妈妈说“不管你躲到什么地方,妈妈总能闻到你的味道找到你,因为,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哈哈,献丑了,相信你们的故事肯定更精彩!这些资源都会分享给大家,你只需要私信“启蒙方法12”就可以收到哦~
最后总结
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既让娃有需要清晰、丰富的体验,更需要爸爸妈妈耐心的花点时间去提供帮助,所以,别着急,把这篇文章收藏着,估计能用上两三年。子玲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更多的爸妈启发,欢迎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作者:奉奉子玲
早教领域创业探索者,在家上早教实践推广者,硕士文凭N多资格认证在身,文学/心理学/营养师/早期教育指导师/0-3、3-6蒙氏认证老师/感统训练师,变身创业者/写作者/育儿达人。
爱写掏心窝的话,爱分享在家早教那些经验和资源,关注我,和我一起在家上早教。
很多宝妈给子玲留言问“孩子的专注力不够怎么办?”“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
于是,子玲请了在感统、沙盘领域从业多年,训练过数百位孩子的,有丰富经验的刘淼玥老师(润润妈妈),给我们分享——专注力的家庭训练方法,感兴趣的宝爸宝妈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