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如果时间回到八年前,85后海归何其悦和当时男友张天航的作品在很多人眼里并不存在。有人来到门口想要拍照。“对不起,我们不拍照。”。
这份工作,从最初的兼职到全职,再到两家宠物摄影情侣店的开业,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如今,很多90后宠物摄影师都加入了这家店。张天航已晋升为该店摄影总监,拍摄订单定于明年5月。
当然,不仅有宠物摄影师,还有各种“新职业”:中国服装设计师、密室逃脱脚本设计师、派对投掷管家、电子竞技顾问、店主、宠物托管人等。有的上门储衣喂猫喂狗给顾客,有的是“坐在家里开在脑子的密室里的人”,还有的负责帮顾客穿汉服,让他们玩嗨……或者是新的就业形式,或者是拓展原有职业的内涵,这些都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新宠”。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智联招聘、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已成为80、90后新专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其中95后超过22%;此外,约35%和33%的新专业从业人员分别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正以全新的就业态度诠释着自己无限的人生。
有的因热爱,有的看行业
回到中国做宠物摄影师是何其岳和张天航在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想法。“当时,宠物摄影在英国非常普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在中国做。”何其岳说,他刚学视觉设计,张天航专业是狗摄影。这对喜欢动物的夫妇在2011年毕业后回国时“雄心勃勃”,想在宠物摄影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
很快,他们被家人泼了冷水。“宠物摄影能做什么?”只是给狗拍照。“这是什么工作?”“还不如考公务员。”……无奈之下,他们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正经”的工作:一份在外企做设计,一份在广告公司做摄影师。
“他工作不开心的时候,经常会去某座桥上待一天,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我也是。”何其岳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他们决定兼职做宠物摄影,最初在购物网站上发布活动,从免费给宠物拍照开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在找他们,他们忙得没有时间做兼职。结果还没过试用期,他们都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职做宠物摄影:一个主要负责摄影,一个主要是“宠物导购”,还修图。
何伟笑着说:“宠物导游员也是我们发明的一个新岗位。因为给狗狗拍照和给人拍照不一样,认识宠物的人需要引导宠物配合拍摄。”辞职后两人都去了国内很多地方拍戏,不仅是宠物狗,还有流浪狗都是免费的。“忙,但真的很乐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今天,超过30,000只狗在他们的相机下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正如去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左佳所说,“一千块钱很难买到,‘我愿意’”。原本是学风景园林的,毕业求职时没有考虑和专业相关,因为“当时选的专业分数有限,不感兴趣”。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比如线下游戏《密室逃脱》。最后他得到了一份《逃出密室》的主题设计工作,“那就是如何让客户进入游戏状态,玩得开心”。
沉浸式现实生活密室的创始人赵鹏先,可以说是“比较贪玩”。201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后,和很多其他同学一样,他选择了在一家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然而,在玩了几次密室逃脱之后,他开始了用现实生活游戏创业的想法。2017年转行成为《密室逃脱》的拥有者和《密室逃脱》的剧本设计者。
但是,与左佳怡等人纯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不同,赵鹏先选择逃离密室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他看到的是线下沉浸式直播游戏这一新兴产业的市场潜力。“与网络游戏相比,线下游戏的沉浸感特别高,社交属性强,符合年轻人的娱乐化趋势。而且我觉得自己有能力设计脚本,经营实体店,为什么不试试呢?”
跨界探索,更自由也更自立
从赵鹏先的角度来看,密室逃脱设计师的职业有些类似于传统的文学创作,即讲一个好故事,以至于让顾客进入密室就像打开一本书,他们是“书中人”。
对于赵鹏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起初是理工科出身。他调查了几个北京密室逃脱店,想制造
些与众不同的设计,又从悬疑小说、爱情电影、战争故事中找灵感,写出了第一个悬疑剧本。“刚开始,只写了几千字的主线故事,就开始一边布置实景场地,一边创作具体剧情,写完得有10万字。”赵鹏翀比划了一下,剧本草稿约有3厘米厚。如果说剧本创作尚有迹可循,而如何在一间或几间密室中创造出沉浸式的实景体验对赵鹏翀以及很多从业者来说,是一次新的探索。因为和文学创作不同,密室逃脱剧情设计要在有限的空间、角色中实现,需要根据实景场地来规划场地空间和玩家动线,还要撰写文案和谜题,和工程施工方对接密室中涉及的机关需求等。
在设计前期,赵鹏翀自己找视觉参考,还手绘了部分示意图,因为语言很难充分描绘设计思路;游戏中所有机关特效的控制系统,也由他敲代码敲出来的;还要现场盯着场地施工,“处处都要注意,比如说场景是否贴合剧情设定?机关的固定方式是否牢固,会不会被玩家一拽就坏?”现在的赵鹏翀几乎没了休息日,“现在完全靠自己去摸索”。
当然,也没人教90后王十音怎么做“网红”,更具体来讲,是B站UP主。从去年开始,王十音在男朋友的“怂恿”下开始在B站发布视频,无论是视频内容还是发布频次都不固定,但她发现一个规律,自己发布的与汉服相关的视频都比较火,于是她的视频渐渐变为以汉服造型为主。随着粉丝越涨越多,今年3月,王十音从一家知名游戏企业辞职,做起了专职UP主。
“以前做兼职,心态很放松;现在做专职,已不仅是爱好,更是自己的一份事业,想认认真真地经营。”在王十音看来,汉服造型和UP主都是比较新的东西,并没固定的发展模式或路径。于是她通过观察、琢磨其他人的视频,来推敲视频构思和剪辑包装,思考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正如王十音所说,“这会让你更主动、更自觉地去学习、尝试”。
在王十音的衣柜里,至少有100多套汉服。吃饭也好走路也好,她都会不自觉地开始构思当天的汉服造型及视频形式,还要想着怎么拉赞助、进行广告推广等。至于未来,王十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汉服这一主题可能会变,但不变的是自己会一直做下去,做到市场不再需要我的那天为止”。
心态更开放,就业更灵活
《报告》显示,随着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之新职业时间自由、收入高、灵活度大等因素,一批高学历人才也积极投身新职业。其中,约三成新职业从业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比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了2.11%。
比如在何绮玥的宠物摄影店里,7位宠物摄影师中有5位是本科学历,1位是研究生毕业。“他们来做宠物摄影绝大多数是因为喜欢动物,也喜欢摄影,有的甚至会自费从北京开车到杭州去拍摄。”何绮玥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她在招聘员工时首先要看应聘者是否真的热爱动物,摄影技术的高低尚在其次。
在江南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戴云看来,之所以更多高学历人才选择新职业,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催生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多元、开放,“他们更注重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非仅仅的物质满足,而同时家长给他们的自由度也很高”。
这在江南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中也有所反映。据戴云介绍,今年毕业生中的灵活就业人数为128人,占比2.57%,“比如有的选择去做插画师、文创产品设计师,有的选择做自由撰稿人,有的选择写网络小说等”。做宠物摄影的何绮玥、张天航便是从该校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其中,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来自人文社科类院系,来自理工科学院要相对少很多,“一般来讲,人文社科院系学生更偏向自由灵活的创意类或服务类工作,也更和新职业相契合”。
戴云认为,“无论是传统职业还是新职业,只要学生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且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自食其力,又能服务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是会让大家尊重的。”正如赵鹏翀所说,“传统职业和新职业本质上都是如何做好一个产品、一件事,更好地满足公众各种各样的需求,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55%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具体来看,5.6%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达2.5万元以上,6.1%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5万-2.5万元(含),12.8%的新职业从业者的月收入为1万-1.5万元(含)。他们有的不仅能够自力更生,还带动更多人就业,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让戴云担心的是,有些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者盲目选择或者一味逃避。此次《报告》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超六成入行3年以下的新职业从业者“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但这一比例在入行3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中大幅下降至14.4%。
“如果刚毕业时想不清楚也没关系,迷茫是这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首先在心态上要坦诚面对这一特点。此外,在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时,那就先干起来,要尝试、实践,而非一味逃避。”戴云建议,这种尝试、探索最好能在大学期间完成,这样更能节约学生的试错成本,“大学绝不仅是在课堂上学知识,还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探索外部职业世界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记者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