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河南教授捐款八千万元,创业天下捐款河南

众信。中新网1月1日电(何鲁曼、董汉阳、刘、)有人称2021年为“似曾相识之年”,——、英欧分手、拜登上台的场景,被谈论已久却未发生,即将上演;有人称之为“第二次机会年”,他们正在寻找新的机器,因为像东京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他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错过了。

在新的一年里,世界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逆境和新事物。带着这些“问号”,我们敲开了2021年的大门。

资料图: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西创作了一幅画,画中一名工人正在擦掉欧盟12星国旗上的一颗星,象征着英国将脱离欧盟。

一刀切!脱欧让英国更解脱?

2021年新年钟声敲响,“太阳永不落山”的帝国,精疲力竭了四年,终于脱离了欧盟的港湾,重新成为大西洋上的独立个体。回顾近半个世纪前,也是新年。英国庆祝加入欧洲就像做梦一样。

“我们所说的开始,往往就是结束,结束就是开始。”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引用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话来总结和展望英国退出欧盟故事的曲折。

虽然英国和欧洲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但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远未结束。摆脱“未达成协议就脱离欧盟”的阴霾,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仍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遗留问题似乎暂时得到了解决,比如北爱尔兰的边界问题,但这些都为(英国和欧洲之间)未来的冲突奠定了基础。尽管已经签署了一项贸易协议,以避免英国退出欧盟变得强硬,但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周弘说。

此外,在中国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情况下,英国如何实现政府提出的“全球化英国”的理念,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周弘表示,对于英国来说,英国退出欧盟是“被局部利益剥夺了长远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尤其是老年群体的担忧压倒了青年群体的担忧。但由于区域化趋势明显,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无论如何,“英国退出欧盟戏剧”的最后一章是去年留下的。但是新冠肺炎,一个更具传染性的变异,不得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英国腾出时间来集中精力管理大规模疫苗接种。正如英国人《金融时报》所说:“英国政府重新调整了与这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在进入欧洲47年后,开启了英国历史的新篇章。现在,英国必须自我调整。”

2018年9月19日,在朝鲜平壤,朝鲜国务委员会主席金正恩(右)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联合记者会后握手。中新社发布平壤联合采访团供图

两国“掰”,朝韩还能和好吗?

与英国和欧盟不同的是,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的双边关系,自从朝鲜和美国在河内的会谈破裂后,就陷入了僵局。2020年,朝鲜炸毁朝韩联络处等负面因素,使朝韩关系降至冰点,和平进程举步维艰。新的一年,朝鲜半岛局势将如何变化?

"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韩朝问题专家、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王声认为,2021年缓和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客观要求。但目前由于韩国的自主性,包括战时指挥权还没有收回,韩美之间的防务费用分担还有待协商,外交方面也不能完全脱离韩美同盟的框架,这将束缚或制约韩美关系的发展。短期内很难突破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朝韩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的新政府上台后会对朝鲜实施什么样的政策。目前,朝鲜也处于观望状态。

王声指出,2021年3月是朝鲜半岛的关键节点。当时,wh

王声强调,无论如何,朝鲜和韩国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积极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方面寻求突破。

当地的

时间2020年11月15日晚7时27分,SpaceX新设计的“龙”飞船太空舱从佛罗里达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三步走,太空征途再竞技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受困于某种制约而无法取得进展,但人类探索的脚步,却不会因为技术限制而停滞不前。


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首次揭示月背地下结构、绘制迄今最大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中等质量黑洞……2020年,人类在对外太空锲而不舍的探索中,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新一年开启,人类的太空征途将向何方?


就在中国“嫦娥五号”发射后不久,印度宣布其登月探测器“月船3号”将于2021年初发射。传统航天强国俄罗斯也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三款新式探测器送上月球。其中,“月球25”探测器将于2021年10月发射。未来几年,美国的载人登月与以色列、日本等国的探月计划,也备受关注。


2021年,人类奔向火星的赛道,也愈发繁忙。除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将于2月抵达火星外,阿联酋“希望号”和美国“毅力号”也会尝试登陆。俄欧的火星探测合作项目,则被推迟至2022年。


另一方面,一个月前,SpaceX公司“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开启美国商业航天时代。目前,已有美国公司宣布将借助“龙”飞船,于2021年送游客进入国际空间站。


从“奔月”到“探火”,再到普通人“太空漫游”,人类太空探索跨出三大步,并越走越远……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


四连任,默克尔离去欧盟难?


2021年,德国“铁娘子”默克尔将卸任总理,告别政坛。


执政16载,纪律与忍耐是这位“超长待机总理”的最大标签。在默克尔领导下,德国成功渡过欧债危机,经济蒸蒸日上,成为欧盟真正的领袖;当新冠疫情来袭,默克尔也以科学态度积极应对、倡导合作,并极力促成欧盟复苏基金的达成,民调支持率常居高位。


这样一位“政坛常青树”的离开,将给德国和欧盟带来一系列难题。


一方面,“德国下一任总理人选至今扑朔迷离。”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称,未来数年,德国政局能否像过去16年般稳定,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默克尔一直都被视为欧盟不可或缺的“掌舵者”。没有她领导的欧盟,想要完成疫后经济复苏和团结的重建,恐更加困难。闫瑾指出,“但可以确定的是,不论默克尔的继任者是强是弱,德法合作领导欧盟的格局,暂时不会改变。”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夏天举行。图为日本东京中央区,一原本显示东京奥运会倒计时的电子屏被贴上了“正在调整”的字样,下方奥运会的原定举办日期也被遮挡了起来。


五环梦!东京奥运能举办吗?


默克尔退出政坛,是德国和欧盟的遗憾。而未能按期举办东京奥运会,则成为日本的遗憾。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应“火热”的2020年夏天静悄悄地度过。下一年,11000多名运动员能否如期相聚东京,共襄盛事,仍存悬念。


《戴口罩的安静奥运会,将依然是2021年最重要的赛事》——法新社在以此为题的文章中称,东京奥组委和日本政府正努力应对不断增加的成本,并在是否允许外国游客到访、对观众和参与者采取何种措施等问题上,犹豫不决。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表示,奥运会如果能成功举行,将实现日本经济在深度衰退基础上的小反弹,为菅义伟政府“加分”,提升日本国际地位。但当下,疫情成为日本政府的首要考验,民众关心奥运会能否在安全的条件下召开。


日本首相菅义伟曾向全世界承诺,东京奥运会将安全举行,并成为“人类战胜疫情的标志”。“您正在收看的是2021年东京2020夏季奥运会。”今年7月,人们期待这句解说词的登场。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4日,美国选举团正式确认拜登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特朗普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皇后剧院的过渡总部发表电视讲话。


六挑战,拜登上任变化多?


除了万众瞩目的奥运会,2021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将宣誓就职,美国将正式迎来“拜登时代”。


78岁的拜登说,他满怀希望步入新时代。然而,他将面临的,是疫情、经济、种族矛盾、政治极化、国际合作、外交这六大棘手问题。过去一年,新冠疫情拉大贫富差距、种族矛盾激化社会分歧,美国“极度分裂”。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分析指出,终结新冠疫情,将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拜登已宣布了上任后的三大百日抗疫计划,誓言带领美国走过“黑暗的冬天”。然而,对于受疫情重创的美国经济,“拜登能否用对药使其快速恢复,还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美国政治极化问题日益加深,如何推动两党合作,成为下届政府的必答题。而从拜登个人来讲,他又该如何提升支持率,备战下一个四年呢?


国内挑战不断,外交难题也不少 。近年来,特朗普政府高喊美国优先,肆意退“群”。尽管拜登明确表示将加强国际合作,但庞中英认为,美国想要回归部分国际组织或协议,过程恐怕没那么容易。另一方面,如何处理与伊朗、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也需要政治智慧。


2020年1月3日,因美国空袭,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领导人苏莱曼尼身亡。当地时间1月7日,伊朗民众赶到苏莱曼尼家乡哀悼。


七方聚?中东乱局仍待解


2020年,两场暗杀让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陷入冰点,也让冲突阴霾再度笼罩中东。在伊朗将领苏莱曼尼遭美空袭身亡将满一周年之际,美伊仍紧张对峙。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表示,若届时拜登入主白宫后,能重拾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收缩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签订伊核协议的七国或可重聚谈判桌前。美伊间一触即发的紧张态势,将大大缓解。


不过,上述改变也可能遭遇不小的阻力。首先,美国力量从中东撤离后,该地区各势力不受控制、发生乱象的几率增加。其次,伊朗核科学家的遇刺表明,特朗普政府及其中东盟友正不断强化当前的对伊政策,增加了拜登实施新政的难度。


此外,李伟建认为,“2021年对于中东来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


受疫情冲击,国际对能源需求减少致油价暴跌后,中东多国经济、社会的运行将发生巨大困难。如何在抗疫同时进行经济复苏,成为中东国家必须应对的问题。因而,“该区域更多的国家,会把精力投放到国内的改革、发展上来。”


2020年8月以来,以色列先后与阿联酋等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可能就是阿拉伯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形成的结果。


李伟建认为,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内部分化,立足国家利益的“本土主义”逐渐超越“泛阿主义”。新冠疫情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遇到困难,更愿对外改善关系,获得合作、援助等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以方一直想打破阿拉伯国家抱团的状况,自然也乐见其成。未来,阿以关系改善的趋势性特征显著。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国家会完全倒向以方。从巴以问题等历史包袱到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包括沙特在内的多国仍采取谨慎观望态度。因此,2021年,中东大体上仍将处于多方势力“僵持、拉锯的状态”。


八千万!新冠疫情会好吗?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逝去的生命和留下的眼泪,成为无法抹去的记忆。如今,多国新冠疫苗陆续问世,给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希望。


全美首位疫苗接种者——护士林赛称,“我感觉治愈(的曙光)即将来临”;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疫苗计划“在整个英国的手臂上打了意义深远的一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接种后则说,“这是个人的一次小接种,却是我们所有人健康的一大步”……


2021年,我们真的能像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可以开始梦想新冠疫情的终结了”吗?


“最困难的时期在渐渐过去,但并不能完全乐观,”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表示,疫苗刚刚上市,其生产规模、生产数量不能一下子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疫苗本身的有效性也需不断测试和修正。多国出现的变异病毒,又给疫苗带来新挑战。


在全球新冠确诊数超过8000万的当下,疫苗的生产不仅要与病魔抢占时间先机,在分配问题上,还要与“疫苗民族主义”暗中较量。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21全球趋势”预测中,“疫苗争夺战”排在最值得关注事件的首位。


疫情之下,无人能独善其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人类的未来有赖于团结合作,他呼吁通过“新社会契约”和“全球新政”,消除不平等。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早日重迎放心握手与拥抱的时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