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国民女神”是老干妈陶华碧。有多少人知道调味品行业的“国民男神”王守义?说到王守义十三香,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谁不是家家户户都买的?王守义十三香成立于1984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的沉浮,至今已屹立不倒36年。绝对是新中国历史上调味品产品的鼻祖。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有一个兴隆会馆,专门经营药材和香料。其中一种香料“十三香”曾一度成为皇家贡品。后来时代变迁,兴隆堂逐渐衰落。但是这个配方在兴隆塘的老板王家代代相传。
起初,王守义不想拿秘方做生意,只在家里用。但是在1959年,被迫谋生的王守义决定用这个秘方赚钱。他改进秘方,采用了20多种纯天然中草药香料,并不断实践和研究。最后,他准备了一种味道鲜美的新调味品,名叫“十三香”,每包只卖10美分,十三香很快就卖得很好。
王守义不仅在国内卖,还一步一步去很远的地方卖。为了拓展业务,让家庭生活更美好,几乎没有文化水平的王守义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为了推出招牌,王守义会在包装纸上戳上十三香,这样大家就能识别十三香了。如果他们不满意,可以退货。可惜好景不长。后来赶上十年动乱,王守义十三香一度停产。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风起云涌,60岁的王老汉决定创业。他拿出全部积蓄,用100块钱办了一个家庭小作坊,——十三香调味品厂,并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风华正茂的王守义,开始了一年四季的工作模式,每天四点起床,整天挑着担子出门卖货。每天都是这样,春节期间也是这样。久而久之,兴隆堂的十三香越来越出名,生意也越来越火爆。
1998年,十三香集团成立,王守义十三香已经是一个商业帝国,注册资本8000万元,年销售额4亿元。1999年,“十三香”商标注册,销售网点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截至2015年,王守义集团年产各类调味料5.3万余吨,销售额达16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员工2000余人。
2016年,十三香在王守义的年销售额达到28.1亿,几乎占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一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多年来,十三香的口味没有改变,价格也没有太大的上涨。这个被称为“中国老字号”的知名品牌,实际上每包只有8分钱的微薄利润。
但王守义对原材料要求严格,对供应商采取分包商评价制度,每年定期评价。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取消供货资格。
王守义之子王银良说:“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他们必须脚踏实地,诚实是关键。我忠于人,忠于产品,忠于客户。我最大的后盾是诚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家公司的上市代表了公司的实力,但无论是老干妈还是“老干部”王守义都对上市不感兴趣。为了让企业能够专注于调味料,王守义甚至留下了自己的遗言:公司不允许多元化,不允许上市,不允许玩弄资本运作,也不允许家族成员做房地产生意。如果你习惯于赚快钱,你就不会安心做生意。"
2003年,80多岁的王守义去世。他生前一直坚持慈善事业,现在家人继续捐款2亿多元。他的勤奋、坚韧和专注不仅让人钦佩,也激励了无数后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