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国者集团董事长冯军听到杨佩婷请他分享创业经验时,他迅速走上讲台。
登上领奖台后,说,“和刘都是从中关村“两三尺柜、三千万流水”的“个体户”做起的。但不同的是,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而则是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冯军毕业后,经过一年的准备,于1993年创办了华旗信息数字技术公司。经过三年的发展,华旗信息于1996年创立了爱国者品牌。
后来经过5年的发展,2002年,爱国者成为国内移动存储和u盘行业第一,并连续多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使得爱国者带动中国移动存储行业大规模领跑全球;尤其是在爱国者MP3数码产品首次出现的那一年,爱国者在研发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第一。"
杨佩婷讲到这里,提高了声音说:“那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冯军先生,向我们介绍他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杨佩婷话音刚落,冯军就说:“在开始和大家分享我的创业经历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那就是历史的车轮在1999年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当时出现了三位互联网精英: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花藤、百度的李彦宏。他们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发展起来了,而我却错过了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会。我们正在从机箱键盘向u盘、移动硬盘再向MP3转型。当时在我看来,马云、马花藤、李彦宏一开始都很累,很不容易。但是现在,他们三个成功了,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的互联网也开始了。尤其是2004年,网络游戏的兴起让网络游戏市场呈现出动荡的局面。阿里、腾讯、百度等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进入游戏市场。今年也可以说是网游的大时代,但我们还是错过了。”
当冯军谈到这一点时,他看着观众问道:“当我谈到这一点时,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错过了什么?错过了机会。创业路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机会是最重要的。”
舞台上的冯军和观众都异口同声地说。
冯军接着说:“为什么说创业过程中机会最重要?我们可以回去看看历史。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号召建立市场经济,号召大学生创业。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在观望,在新的机会到来之前观望是当时一种常见而正常的行为。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我也听过‘正常’这几个字。我从清华到中关村创业,最后成为大政策下的受益者。”
>“这说明了什么?还是说明了机遇对每一位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有很多人下海创业,但是能创业成功的却非常少。还有的人也有足够的创业经验,但是也没有逃过创业失败的魔爪,但是也有的人一点经验也没有,却创业成功了,这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说直白点就是他们适应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这三个要素。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史有三个时代,1984年创业的柳传志、王石和张瑞敏属于84派,1992年创业的属于92派,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则属于99派。而这三个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1992年的机遇和1999年就可以看着是天时,而后来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则是地利,至于人和就在于我们是否能抓住每一个机遇。”
冯军其实在这里就是想跟我们阐述中国自1978年到2004年所走过的三次创业时代。

第一次创业时代就是1979年到1989年,这一时期是个体户爆发的时期。
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个体户”流行于社会之中,但当时这个词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贬义词,其实就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在那时,只要提到“个体户”,往往就会遭到人们的嘲笑、诋毁与蔑视。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邓小平文选》曾总结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在文革结束后,800万知青返城,机关单位安置有限,就业成为社会问题。知青只能靠摆地摊,从事卖小吃、理发、修伞、修家具、修鞋、磨刀等行业维持生计,人们管这叫“练摊”。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温饱问题,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允许“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从此,“个体户”应运而生。
随着个体户的出现,激活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经济体对物质的渴望,柳传志、刘永好、任正非、王石、张瑞敏等第一代企业家也就在这个时期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借助时代的机遇,靠着自己的经营能力,最终成就各自辉煌的事业。

第二次创业时代则是1992年到1997年,这一时期所呈现的是扔掉“铁饭碗”的下海潮。
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南巡”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的热情。
这一代创业者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以俞敏洪、郭广昌、王传福等后来的业界大佬,这些企业大佬所领导的企业的成功,也逐渐成长为奠定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石。
当初凭借1992年的改革春风中走出的企业家,很多已经成为业界翘楚,统领着房地产、金融、汽车、家电等诸多行业。冯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冯军作为第二次创业时代的代表人物,他是幸运的。
在前面杨沛霆已经介绍过,冯军1992年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时,正值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从而使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加上国家相关部时门当时已经意识到计算机日后将对国民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于是逐步降低关税、取消批文,让国外电脑品牌自由进入国内,电脑及相关配件的交易市场被彻底激活。
1992年,中关村作为这个交易市场的大本营,“遍地都是机会”。冯军看准了这次机遇,放弃去一家国有建筑公司的工作,带着母亲给的220块,来到中关村打拼。
创业伊始,冯军敢闯敢拼,靠代理销售“小太阳”键盘起家,因每个键盘只挣五块,“冯五块”在中关村声名鹊起。
1993年,冯军创办华旗资讯,意为“将中华的旗帜插遍全球”,野心勃勃。凭借着“质优价低”的市场策略,冯军的华旗资讯将业务拓展至键盘、电脑机箱、彩色显示器等外设产品的代理销售,生意蒸蒸日上。然而好景不长,冯军代理的产品在市场上遭到竞争者的仿冒伪造,同时国外品牌不断蚕食中国市场。
遭遇“内忧外患”的冯军痛心疾首,决定放弃已经成熟的代理销售业务,于1996年创办自主品牌“爱国者”,集消费电子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开启第二次创业。
在当时,将品牌命名为“爱国者”,着实走了一步险棋。但也是这一次转型,让冯军迈入了一个快车道。

第三次创业时代则是1997到2000年互联网袭来的浪潮之巅。
经济体制的改变,让人们解决生存问题;而科技的发展,却改变生活方式。中国的互联网元年,在1997年开启。
1997年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ITC网站,次年2月,他在中国“克隆”雅虎,推出中文网页目录搜索的软件,名叫“搜狐”。
同年6月,26岁的丁磊设想网民们应有自己的信箱,于是在广州创办网易公司,写出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
10月,29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领导的四通利方获得第一笔风投,该网站体育论坛因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而倍受关注;
1998年,四通利方开办新闻频道,并收购北美网站华渊资讯网,网站更名为“新浪网”。
1998年,马化腾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时ICQ很火,QQ默默无名。
1998年,雅虎进军中国,成为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网民网页首选。
1999年,马云在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确定要成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域名就叫阿里巴巴。
同样在1999年,刑明把1996年从股市赚来的钱投资在3个网站项目上,其中一个叫“天涯社区”。
同年8月,22岁的孙鹏与另外4位网友一起建立个人网站——“红袖添香”这个文学网站。
2000年1月1日,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徐勇从美国硅谷回国,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
百度在创立之初,便将“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此始终如一、不懈地努力奋斗。
尽管在2000年,互联网企业都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惨烈溃败,但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并未减缓。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新兴经济的代表。
正是这个原因,冯军才会在“创业研讨会”的主讲台上屡次提到他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时代的大好机遇。

冯军讲到这里,看着台下的观众说道,“那么,什么是机遇呢?在我看来,机遇就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也就是把我们手中用于创业的有限资源做到最大化,为公司创造最大的利益。具体地说,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下,把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这样就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认识到,如果谁先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更大的成功。”
冯军在讲到这里的时候,他继续说道,“无论是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还是从创业过程来看,我们都要看到,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只要机遇出现了,你能抓住一次,你就能成功了。毕竟机会只有那么一个,却有千万人去争、去抢,去互相竞争。机会出现时,不好好掌握,转瞬间就会有别人捷足先登,后悔是不会有任何收益的。所以,只有你在创业的道路上,当机会出现时,如果紧紧地抓住了机会,就能获得成功,这就像我刚才说的在1999年互联网出现的时候,马云、马华腾和李彦宏抓住了机遇,就轻易地走向了成功,而爱国者却因为错过了这次机遇,就比他们多走了一段更艰辛的路。所以我希望在坐的创业者,或者说是即将创业的朋友们,在机遇出现时,一定要抓住机遇。如果你们抓住了机遇,你们就一定能在创业的路上拔得头筹。”
冯军讲到这里的时候,他的讲话就结束了,台下又给了他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张其金点评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讲,在创业道路上,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对能否抓住机遇就非常重要。毕竟在创业的过程中,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能抓住多大的机遇,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尤其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就算是你有再大的本领,如果不紧跟“互联网+”这一机遇,也很难成功的活下来。
所以,作为创业者来讲,能否抓住机遇就非常重要。如果大家对此还有所怀疑的话,我们不妨看看哪些取得成功的高瞻远瞩的创业者,由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抓住机遇,最后都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