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杨建南创立的重庆伏特猫科技有限公司估值超过1亿元。
杨建南,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8月2日,福布斯中国公布了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600名青年人才入选,24岁的杨建南成功进入能源环保榜单,成为榜单上最年轻的人。
“伏特猫”的首创项目可以概括为“省心、省力、省电”。公司可以帮助企业采集分析电、水、汽、热等数据,包括电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需求和功率因素,绘制典型负荷曲线,预测未来用电量等。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和联合能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供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借助“互联网”营销媒体和智能算法服务平台,我们为企业用户节约电费探索了多种有效的服务方式,让企业用电无忧。
早在2013年,杨建南就开始观察电力市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学习,他发现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财务管理和合理避税上花了很多功夫,但很少有企业想过如何管理公司的用电量。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推进电力需求侧改革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普及平台应用,帮助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的要求,为市场化改革发展电力服务提供了契机。伯阳觉得是时候抓住机会了。
2016年5月,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年级本科生杨建南和其他几位同学组成了“伏特猫”团队,成立了重庆伏特猫科技有限公司.
虽然“伏特猫”现在运行良好,但创业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企业的创意很好,但是没有市场经验,没有市场渠道,没有资金。这三个问题摆在新成立的“伏特猫”面前。
杨建南试图找到时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廖瑞金(现重庆大学副校长),但没想到得到廖瑞金的大力支持。“杨建南有创业精神,‘伏猫’的想法就是他提出来的。从创意到最终实现这个想法非常困难。但是伯阳坚持了下来。思维活跃,思想先进,敢想敢干!”廖瑞金说。廖瑞金还为“Volt Cat”项目的技术实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大量指导,成为项目的指导老师。杨建南说:“廖瑞金老师研究了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他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创业。”
杨建南团队第一次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因为不知道如何包装项目,最终获得了银奖,错失了金牌。但是这个项目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学校给了“伏特猫”团队免费的办公空间支持。后来该项目获得重庆大学团委举办的“创青春”大赛特别奖,学校颁发奖金5000元。
拿着5000元的奖金,“伏特猫”走上了寻找风险投资的道路。但是团队遇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没有谈成功,因为对方要求退学,如果团队成员没有退学就不会投资。尽管急需资金,但完全放弃学习风险太大。大家权衡了很久,最终决定放弃这笔投资,继续寻找其他投资者。努力是有回报的,“伏特猫”最终获得了美国PNP孵化器的风险投资。
廖瑞金还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大家进行个别辅导,为大家分析市场,描述整个电力市场的现状,帮助没有市场经验的团队在与企业博弈时规避风险,告诉大家哪些企业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帮助团队联系合作企业一家
“电气工程学院的很多老师也给了团队很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老师们无私、无保留的帮助,‘伏猫’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伯阳说。
为了更好地积累创业经验,杨建南参与其中
ex="0">阿里巴巴主办的“全球梦想家”项目。汇聚了全世界30名来自全球各大名校的学生和创业者。杨剑南有一段时间就在阿里巴巴学习。这段经历也让杨剑南有了更多的互联网思维,完成了公司从物联网(数据收集)到数据运营的转型。
截至目前,项目已经累计服务了重庆东风汽车、北汽银翔、重庆机电集团等多家行业巨头。与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国电大渡河、省级能投等能源企业、富士康等工业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服务用户年用量超百亿度,占重庆大工业用电的 1/4。
“我们通过硬件和数据帮企业体检,只开药方不卖药,做企业忠实的共同体,帮助企业省心省工省电费,可为企业节能、节费5%—20%,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企业2000余家企业。今年大概能帮企业节省能源成本1.5亿元。”杨剑南表示,如今,他们公司服务的企业已经遍布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北京、四川、广东、黑龙江、辽宁等十个省份。“公司目前估值已经破亿,接下来希望为更多的企业服务,节约能耗,为企业降本增效。”
现在,杨剑南还在重庆大学读研究生,在学生和创业者的身份中变换。他时长回忆自己在阿里巴巴的经历,那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两件事情: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是一个团队的使命愿景。“对于创业来说,金钱和名利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应该考虑到它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即便我现在失败了,未来还可以有人循着我的轨迹成功,这次创业就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开始做‘伏特猫’的原因。”杨剑南说。(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