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奔驰、宝马、丰田等一线车企,以及car2go、mobike、AVIS等一线出行运营商。但是你想不出来。与成都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在这些企业背后,苏打铁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
目前,苏打科技已经帮助国际汽车公司戴姆勒为car2go“自由流”和car2share“自助车”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出行方案,并负责平台产品运营。Car2go/car2share已在中国超过7个城市服务了超过40万用户。
12月中旬,苏打铁宣布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是物联网上游企业深圳朗仁科技。这笔投资将主要用于R&D投资和业务发展。未来将继续强化产品体系、AI应用落地和云架构,拓展数字租赁解决方案、车队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物联网锁解决方案的一体化业务产品线。
转型之痛的背后,其实是通过观察市场方向来进行自我调整。而这也是值得学习的一点: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另辟蹊径,实现逆流而上。
「自我颠覆」
2016年,共享汽车闯入市场,一场残酷的增长和快速变化的共享出行乱象开始了。无论是国际一线车企奔驰宝马,还是国内的GoFun、Instant Travel、Evcard等。他们涌入了这条赛道。当时苏打铁并没有放弃这个口号。这家成立于2015年7月的公司,最初以共享交通为切入点。成立五个月后,苏打铁科技迎来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融资,并在汽车共享模式下相继推出分时租赁、企业用车和个人对个人的汽车共享等服务。
创业者追风,热门赛道总是人满为患。2016年苏打科技投入实际大规模运营后,团队开始发现,原来的分时业务模式单靠技术是无法成为龙头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分时租车的轨道,苏打铁科技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那时,我们决定用两条腿走路。苏打铁CEO于涛表示,在为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通过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延伸,为B端大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并与戴姆勒、AVIS等全球一线车企达成合作。
这是汽水技术的第一次转型。虽然是被迫的,但给团队带来了新的想法。虽然他们在分时租赁市场没有取得胜利,但他们让团队看到了这些分时租赁企业背后的缺点:他们注重驾驶体验,却忽视了对车辆的管理,导致效率低下。
与第一次强制改造相比,纯碱技术的第二次主动改造是顺应市场趋势。“今年流行一个词——Refresh。当我们在2018年意识到c端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现金流的拖累时,我们决定彻底放弃c端,专注于服务企业。」
这时候,汽水团队的目标已经不是大市场,而是相对垂直的行业板块。在汽车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共享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开始为成熟的汽车企业和日益庞大的存量客户提供附加增值服务。
改变发展方向后,汽水技术开始盈利。2019年,苏打铁同期业务增长将超过150%,总营收将达到1000万元。当被问及下一步计划时,于涛表示:“修炼内功很重要。将首先扩大公司整体业务规模,整合上下游软硬件服务,帮助公司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
font-size:15px;">这也是能打开思路的一点:如何在市场中突出重围:要发现自身长处,从全面入手变为从细节处落脚,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及时止损,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车企背后的硬科技企业
对于如何发现自己的长处,余涛表示:「团队本身拥有很多技术,如何运用它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市场在2019 年遇冷,车企「焦虑感」增强,如何抓住智能移动出行业务机会很重要。智能移动出行不仅包括汽车业务,也逐步向商用车、物流、AIoT 等领域拓展,具备极强的成长空间。而苏打科技则顺应着汽车行业背后的潮流和趋势,转型成为了车企背后的硬科技企业。
这样的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服务对象的转变,从服务 C 端用户为主,变成了专注于服务行业标杆用户;

其次是从专注出行业务到泛出行业务的转变,在苏打科技团队的技术和产品逐渐标准化之后,凭借着「数字化租赁解决方案、车队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物联网锁解决方案」,利用自己的技术和数据,为企业增值赋能。
在今年,苏打科技数字化租赁解决方案的营收比例占到了营收的近一半,其余为「车队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物联网锁解决方案」。但是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团队预测在 2020 年后两者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以及营收情况。
在物联网锁解决方案方面,苏打科技 CEO 余涛为虎哥描述了一个场景:在港口停放了大量的进口汽车,银行需要定期盘点作为抵押物的汽车状态,因此需要设置电子围栏,监测其移动情况。此前一般采用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贴 RFID(射频识别)芯片,但容易出现受热脱落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苏打科技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通过内置三轴陀螺仪的方向盘锁,不仅限制了车辆的移动,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数字化租赁解决方案以及车队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方面,苏打科技致力于数字化租赁、汽车共享、企业车队管理与监控等,为出行及保险等相关方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同时,其通过成熟完备的软硬件和 SaaS 产品,服务于中小规模车队。
比如,在车队资产管理方面,苏打科技团队推出了「动态电子围栏和行为指纹」算法以及 ADAS 硬件。与保险公司对接,在商用车队搭载这套系统,可以监测到许多关键信息,比如车辆是否出现在汽车修理厂、交管局附近。通过各类方法,降低车队整体赔付率,有利于各个参与方的收益增加。

现在很多行业的场景都是可以被数字化的,尤其是移动资产。例如每个机场都有大量的手推车和工具车,目前管理和调度都是采用人力来维护,安装智能硬件可以知晓手推车地点,便于回收管理。未来,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服务于更多的移动资产,就像苏打科技的 Slogan——「Connect Every Move」。
抓住成都机会
「成都是块福地。」余涛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苏打科技的总部位于北京,但目前成都的员工数量,占到了总员工数量的 80%,包括运营、开发、设计等团队都汇聚在成都。因此成都也成为了苏打团队「事实总部」。

余涛把来到成都的决定称为「抓住了节点」。事实上,近年来成都对于新经济企业、硬科技企业的开放鼓励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企业来到成都安家落户。相比一线城市更具性价比的人力成本,城市的虹吸效应明显。也为苏打科技供给了大量来自微软、腾讯、思特沃克、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技术人才。
「如果同样数量的员工完全在北京创业,考虑到巨大成本,想要转型可能比在成都难得多。而在成都,我们不仅仅让企业成功生存了下来,还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同样的条件放在成都,我们可以接触到本地更多的新经济企业,也能够展开更多的行业交流。」
由于大多数员工来自国际品牌、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资源,团队也经常与戴姆勒这样的国际品牌合作,苏打科技逐渐意识到海外市场的附加值可能会更高一点。接下来,团队希望可以与国际大厂展开合作,部署海外市场。
相比于国外同行,苏打科技价格成本更低。「在海外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做出东西来。」在专注为分时租赁车企提供服务的中国企业中,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还是少数,苏打科技的「内核」让出海成为了可能。
树挪死,人挪活。不要害怕变化,要不断接受改变,接受新的挑战,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才是新经济企业的生存之道。
天虎科技 温彦博 罗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