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损坏已成为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引起了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针对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施工,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建立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简要论述了沥青路面施工设计中一些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
1.施工技术要点
1.1基础准备和渗油施工
在摊铺下层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清洁基层,确保基层稍干干净净,无任何松散的石块、灰尘和杂质。喷上油。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油管与路面成30度左右的角度,高度使喷在路面上的油重叠。边石、平石等结构应加以屏蔽和保护。铺展后不会流动渗透到基底一定深度,也不会形成油膜。铺上层前,清洁下层表面,确保表面无污垢、灰尘等杂质喷洒。
1.2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和运输
1.2.1沥青混合料的搅拌。使用间歇混合器。每台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实际生产能力为150t/h,搅拌时间为40 s,经过计算,保证了摊铺能够连续进行。根据生产配合比,确定每罐各种物料的用量,设置配料系统。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80(比改性沥青高10~20),矿料比沥青高10~20,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控制在150~175。
混合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无泛白、粗细料分离和结块。如果出现混合料过度冷却、粗细骨料颗粒离析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应丢弃混合料并采取纠正措施。
1.2.2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在摊铺机前形成连续的车流,最大限度减少等待时间,保证摊铺温度。为便于卸载,车厢底板和侧板涂有油水混合物作为隔离剂(柴油和水=1: 3),排除可见的游离残液。
装车时,通过前后移动货车消除粗细料离析,一辆货车至少装车三次。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用防水篷布覆盖整个料斗。如果发现温度低于要求,颗粒有白点、偏析、结块、水分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该混合料将在指定位置丢弃,不得用于本工程。
1.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采用自动找平装置的沥青摊铺机铺筑,根据摊铺机的摊铺界限和路面宽度、横坡等划分摊铺板块,单面路拱的道路一次性摊铺路面全宽,双路拱分两幅摊铺。
摊铺前30min,把整平板加热至80-100℃,用柴油喷雾器喷洒料斗、括板送料器、整平板及螺旋输送器,安装自动找平装置,超声波控料器,并检查操作系统是否正常。首先在起点处用人工摊铺1m长的基准面,顶面为松铺顶面,按摊铺厚度调整标尺。摊铺机后退到基准面位置,把整平板降至基准面上。摊铺时,按路线方向纵向行走,摊铺速度均匀、连续、不发生间断或停机,以保证面层平整,起步速度为1m/min,正常速度3m/min,并且保证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混合料溢出储料斗,落在前方,则迅速清除,在摊铺过程中及时用直尺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雨、污检查井圈采用钢板覆盖,附近由人工铺筑混合料,并进行热夯。对机械不能到达的死角,用人工扣锹法进行摊铺,局部作适当整平以补齐漏铺处,检查平整度,及时修正路拱。
1.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严格质量管理要求,建立有效质保体系,对施工全过程,细化到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确保质量达标。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4.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1.4.2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严禁采用细料进行压实方式找平。
1.4.3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顶面清洁。根据近年来的施工经验,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时,应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更不能有空白,并立即撒铺2~3m3/1000 m2的石屑或粗砂,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将多余浮料清扫。
1.4.4提高面层摊铺质量。摊铺混合料时,经过计算控制运距,控制温度在130C左右,摊铺厚度均匀,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控制合理碾压次数,以免混合料孔隙过大;一般不能进行补料,尤其是下面层;雨后或者潮湿均不得摊铺;纵向横向接缝应紧密平顺,各幅之间重叠的混合料应用人工铲走。
2. 设计及选料要点
通过施工技术要点介绍,可看出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交通气候条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联系,而交通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技术应从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和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2.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2.1.1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 从以下四方面,城市道路沥青面层厚度可酌情减薄,控制在12-15cm之内。一是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
二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承担,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能力;三是用优质沥青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而不是采用厚的沥青面层;四是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
2.1.2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2.1.3选用合理的基层和底基层结构
2.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2.2.1沥青的尽量选用含蜡量低高粘度且具有良好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的优质沥青,根据条件情况,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2.2.2骨料应选用表粗、质硬、耐磨、粘附性好的集料,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
2.2.3混合料级配的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矛盾而又相互制约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际上是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兼顾考虑。为了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从一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二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等方面考虑。
3.结束语
上述要点,在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越来越被广泛采用的今天,已经是施工人员轻车熟路的操作技术设计规范了,但越是熟悉越是会产生简单马虎的思想认识,以致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埋下质量隐患,从而使沥青商品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损坏。所以作上面的论述,加深大家的认识,提高大家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设计选料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