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力量, 领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青春榜样”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展示
由中国青年网、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之家网主办的“——大学生村官典型人物寻访活动”自5月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村官的踊跃参与。该报选取了数百名报名者,展示他们的典型事迹,以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图为许(右二)将蟑螂产出的有机肥送给村民种植茭白
“养蟑螂能发财吗?”三年前,江苏省丹阳市二岭镇村的大学生村官许游说村里的贫困户养蟑螂时,被大家嘲笑:“这是个疯姑娘!”然而,经过一番努力,她设法将养蚯蚓和致富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村民们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深信不疑。
1989年出生的南京女孩徐,2012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药贸易与管理专业,来到丹阳做大学生村官。
“这么弱的女孩子在农村有什么用?”许刚刚上任,并没有被村民看到。“你能把我们村改成学环保还是学农业?”原来,位于丹阳南郊的庆忌村是长江以南的一个传统农业村。村里最大的产业是奶牛养殖。仅在潘园这个自然小村庄就有1000头奶牛。原来的亮点现在成了庆忌人的“痛点”:奶牛产生的粪便污染了周边城镇和村庄的河塘沟渠,多次被环保部门通报监督。
不顾大家的怀疑,许默默地行动了。她想知道是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项目,让贫困家庭能够创业,解决污染问题。有一天,她查阅资料时,意外发现蚯蚓可以吃牛粪,这让她眼前一亮。蚯蚓养殖所需的条件不高,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就可以大量养殖蚯蚓。
她向村支书报告了养蚯蚓的想法,村支书非常支持。她带着她去南通等地考察蚯蚓养殖项目。她还积极邀请市科技局和高校的相关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专家给出的一系列数据让她开心不已:养殖1亩蚯蚓,一个月可以吃掉1吨左右的牛粪,产出10吨左右的有机肥。这种肥料含有氮、磷、钾、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广泛应用于水果和蔬菜中。此外,蚯蚓用途广泛,除了用作动物饲料外,它们还是具有解热、解痉和平喘作用的优良药材。蚯蚓体内的纤溶酶具有溶栓功能,是溶栓西药的重要成分。这坚定了许在村里建蚯蚓养殖基地的信心。
2014年8月,许在向银行贷款和亲友借款20万元的基础上,动员村民入股,筹集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近百亩,开启了创业之路。与北航生命研究院联合成立江苏布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校派专家驻村指导。烈日下,养殖基地开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徐起得很早,和村民一起整理土地,修建牛粪发酵池,挖掘苗床,安装喷灌管道.原本白皙干净的脸被晒黑了。
2014年10月,公司斥资7万元采购第一批蚯蚓苗。创业之路从来都不平坦。2015年6月的一场冰雹让基地的温室倒塌,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她修理了温室,继续耕作。没想到,她又遇到了大雨。大多数蚯蚓被淹死,数十万元砸向水漂.许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2015年9月,她重新引进了一批苗木,重建了排水系统。
蚯蚓吃大量牛粪,生产有机肥料,这些肥料被卖给蔬菜
不仅养得好,徐还努力发掘和提升蟑螂的附加值:在成功开发蟑螂蛋白粉的基础上,她通过提取蚯蚓激酶研制出一种龙酒,用于第八届“中国药膳保健技术生产(烹饪)大赛”和中医保健饮食。药材及配料展示及技术交流、
流大会”上,夺得“药膳科技创新奖”,评委点评说:这款酒清热解毒、镇痛通络、活血化瘀,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奇效。徐晓旭再接再厉,在丹阳市科创园兴建了一家蚯蚓深加工工厂,安装全套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加工生产蚯蚓多肽,抗氧化酶系列,蚯蚓蛋白和氨基酸等医药原料,并进行地龙功能化妆品、饮料、酒水等系列产品的开发。
一连串的数据,体现了徐晓旭的创业成果:2016年,处理牛粪近300吨,销售鲜活蚯蚓25吨、生物有机肥600吨、地龙酒8吨,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万元,除去成本,实现净利润46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2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
破解牛粪危机之后,徐晓旭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据统计,丹阳市有3000多户食用菌种植户,年产食用菌近2万吨、菌渣4万吨。菌渣除少量作为肥料回田或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外,绝大多数被随意丢弃或焚烧,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她积极与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合作,研究能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菌渣等农业废弃物微生物固态发酵处理技术,以食用菌菌渣为主,辅以醋渣、牛粪,经发酵处理后,作为基质应用于蚯蚓养殖,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把蚯蚓养殖玩出这么多新花样,玩鼓了大伙腰包,村民们连竖大拇指夸赞徐晓旭,也很关心她下一步的去处。担心她走了,这桩好事就黄了。对此,徐晓旭给大家吃了定心丸:这里有我的事业,我会动员在南京工作的丈夫尽快把家安到丹阳来,争取把公司做成一家主打蚯蚓系列产品的上市公司,带领更多贫困户致富。
编辑:刘琼
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托创办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dxscgb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