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去上海创业好吗,杨姐去上海创业怎样了

熟悉边肖的朋友都知道,边肖想写100个普通人的故事。之前也问过朋友允许写两篇文章,反响不错。在读者阅读之前,边肖认为这基本上是真的。今天边肖特意开车去朋友的加工厂听他讲故事。

今天的主角姓杨,是我老家的朋友。从小我们就出生在上海松江的一个小镇上,我们知道他是镇上唯一的幼儿园。外婆告诉我,我下了床,因为小杨和我睡一张床(幼儿园下午要睡,小县城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城里,所以午睡都是铺的),因为我们把对方的鞋子穿错了,晚上发现后,外婆带我去了他家。从那以后,我和杨彻底动了。年轻的时候,我们无忧无虑。我们都是85后出生的。他的生日比我的早两天。在那个时候,我们是最亲密和最好的一起玩的人。我家离得近,所以直到四年级搬到城里才联系上小杨。

当我们再次联系时,我们俩已经踏上了社会。我们偶尔用QQ在网上聊一下彼此的现状,也是一种巧合。我了解到他一直在一个小镇读书,直到初三毕业,考上了松江市的一所中学。然后中专毕业,去工厂做机械加工。后来工作两年,在松江老城买了一套不到80平米的两居室,和父母一起去了松江市。当时他的房子总价30多万,贷款20万,每月还款900多块。我一发现,它离我家还是很近的,所以我的青梅竹马很高兴认识。记得我们深夜出去喝酒的时候,觉得童年的感情没有被岁月冲淡。

转眼间,五六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和小杨都以不同的方式成长。期间,他还换了四五家工厂。他从一个只能帮师傅搬材料的学徒,到一个看图纸就能独立做出优秀成品的老师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松江的经济日新月异。原来900元贷款对他来说只是几顿饭。那时候,他在恋爱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出去唱歌,洗澡,吃晚饭,和我们的朋友喝酒。我觉得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这个。当时我隐约记得他月薪5000左右,加班后可能会拿到78000。确实是当时工人的高薪。需要注意的是,我当时在一家国企工作,拿了2700。我为他感到非常羡慕和高兴。我总是开玩笑说他比我强多了,我这么早就浪费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心血。他非常高兴和自豪。

推到2014年,期间小杨并没有我想的那么早结婚,而是开始做点小生意。最早,他在家里买了一台熨t恤的机器。他的机器是二手的,花了近一万元。我还买了一些白色t恤和一些运动衫。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觉得这个生意有利可图。反正那段时间我觉得他很忙很焦虑。几个月后,他房间里的机器不见了。他说生意不好,机器又卖了。损失了近7000。这是他第一次做生意,没有市场调研,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宣传。幸运的是,他的技术还不错。他去工业区找了一家德国企业做质检,月薪8000元。假期里,他还去义乌买了一些打火机等小玩意。可能是准备摆摊,但后来,从他到处给人打火机和手机带的情况来看,这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

到了2015年初,在德资企业工作的小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虽然他在几次个人冒险中失败了,但他在事业上是幸运的。原质检组长退休,因工作突出成为新质检组长。质检在中国有一定的色彩,尤其是其他外包公司的产品。那时候的他,无论是人脉还是经济,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那年他29岁。他遇到了很多外包加工的老板。不知道老板们是太成功还是太幼稚。他越来越觉得上班是一件痛苦又费时的事情。那些开好车,带大红包的老板,让他渐渐不安。德资企业的规定不允许工厂员工外包业务。我的朋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提交了辞职报告。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他给我的回答是人脉和技术都符合创业条件。我们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长大,没有成为老板的父亲。所以,创业是我们今天都向往的事情。他说,这次他身败名裂,辞掉了好工作,向亲戚朋友借了总共50万元,买了几台镗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等等。注册了一家公司,印了名片,租了工厂和办公室,雇了家里失业的弟弟。从小洋到杨总只要一两个月。

我记得那一年,股票暴涨。你买的任何股票都会上涨。小的时候,除了借给他一点钱,我还送给他一台当时配置不错的电脑,作为他的办公用品。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不停地跑来跑去,要么请老板吃饭,要么每天都请他

那个老板洗脚。当然他的付出都有了回报,有佘山工业区的一家公司,也是之前他在德资企业做质检认识的,和他订了大概10万的零件,对他来说这是一笔大单,而且刚刚开厂才一个月就有长期的订单,这让我朋友信心十足,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才回家。


世上的事总是多变而不可预测的,谁曾想到过一家每年流水几千万的公司会拖延付款的时间呢?小杨为了做这家公司的生意,他几乎推掉了其他的公司。因为他的机器设备还有人工所能达到的变量就这么多。再扩大已经没有能力,再加上他弟弟的技术水平一般,只能应付一些简单的工序。小杨曾想过再招一名老师傅或者换掉他弟弟,但是老师傅的开价让小杨又望而却步。


再过两个月,当我们去小杨办公室找他玩的时候,他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了。佘山这家公司拖延他的费用,而又一直把订单给他让他生产,我劝他不要再做这家工厂的生意,因为一家不讲信用的企业是根本不值得合作的。他因为面子和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继续合作了半年之久。截止到2016年春,他已经免费为佘山工厂贡献了近12万的货品。他也终于老实人爆发,亲自前往开始讨债。最终的结果是每个月给他2万块,宽限到年底再付清。面对一家无赖企业,他没有办法。打官司吧,人家也没跟你签什么合作协议,只是不定时的拿产品让你加工,这闹翻吧又失去了一长期客户。小杨一边忍辱负重,一边减少这家公司的接单,转向其他之前的人脉。总算又在奉贤找到了一个客户。可惜单子很少,一年大概就五六万。蚊子肉也是肉啊,不做能怎么办?大家都知道奉贤到松江的距离,小杨经常为了几百块的材料开车来回送货,直接导致了这五六万的订单实际上是亏本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这样的,你想加工一零件,基本上随处都可以见到加工厂,打开门户网站随手搜索都可以在附近找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加工厂。小杨的市场竞争力是价格便宜,又有一些人脉。但是便宜的价格和不好翻脸的人脉恰恰是导致了他走向衰败的致命伤。我记得整个2016年,他基本上接一单亏一单。期间厂房搬了两次家,实际上是被房东赶出来了两次。


2017年年初,那年的冬天很冷。早上我在被窝里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小杨更新的朋友圈,那是在凌晨2点多,他的机器在运转,他的标题是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那天正好是周六,我想已经差不多几个月没有见他了,约了一下过去看他。他瘦了很多,之前有点发福的身材又如我俩年轻时的瘦猴子一样。他告诉我他弟弟已经离开了,他雇了几个从外地刚来上海的小伙子做学徒工。工资比较便宜。佘山那边还欠他五六万,之前也陆续结算了十几万。还是拖一下给他。奉贤那家做不下去他放弃了,现在他又四处走动求订单,可惜很多老板在2016年都倒闭了。之前的德资企业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跟他合作,只是告诉他他的加工设备不符合德国标准。如果换一批机器可以合作。当他了解到这批机器需要300多万的时候他也有点力不从心了。


说到这里,他掐掉手中的烟,我望着他满手的油腻和满脸的疲惫,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一时语断带来的安静让我感到难受,我又不合时宜的问了一下他的感情问题。他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他这三年开厂吃的苦远比单身带来的痛苦更强烈。他嘴上说不后悔,但现实已经出卖了他。他时而抱怨市场不好,遇到机加工的寒冬,又抱怨那些合作的公司太坑总喜欢搞三角债。他曾暗下决心做一个不拖欠别人也不被别人拖欠的优质企业。可现实却让他变成了他最痛恨的那类人。我问他现在的经营状况,他勉强笑笑说收支平衡。但他弟弟那天在微信上告诉我的却远比他说的要悲惨。


时值2017年年底了,如今的他又是一年熬过去。现在的市场不管是实体也好,网络也好,都变得举步维艰。如果说实体店被网络打败,那么网店就是被高房租高房价打败。有时候我调侃小杨如果当初借50万付一套首付,按照松江的房价来说他至少赚100万。而这机械加工厂足足让他亏了50万不止。创业的选择性还有创业者的个人性格也预示着这家公司的胜败。另外,天时地利人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各位听完我朋友的故事能够冷静思考创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