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核心提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人才。
淄博市总工会以职工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职工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底,全市培育市级职工创业园60个,其中13个成功晋升省级职工创业园。淄博张艺生态农业合作工人创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硕果累累的生态园、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承载记忆的知青博物馆.走进淄博经济开发区丰水镇张艺村,工农业和文化旅游相得益彰,农民和工人在工人创业园致富。张一村还探索了一条联合工会、工人创业园振兴之路,以及工、农、服三业融合之路。
忙着在果园耕作,闲着在工厂耕作
“农忙的时候去生态园,种菜、修剪、浇水、摘果什么都可以。闲着没事就在厂里干活,做陶瓷杯,装卸陶瓷杯,两边来回跑。我一年到头都有工作,我的生活很好……”42岁的村工会会员宋在展厅整理陶瓷杯。
宋罗清被工人创业园带来的变化深深打动。“我是这个村子的本地人。过去,村子里的人去城市工作。现在村里有生态公园、企业、知青博物馆。很多普通人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甚至创业,生活越来越有趣。”
张艺村是一个拥有2000多名村民和员工的大村庄,因此该村一直非常重视工会组织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2005年率先成立联合工会,驻地企业淄博昆阳陶瓷有限公司、淄博盛阳门窗有限公司、淄博易科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淄博美龙安友饲料有限公司、淄博力桥科技有限公司、张店市益深电子电器元件厂、淄博知青博物馆、淄博张艺生态农业、
16年来,张艺村工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9年职工创业园成立后,在工会和职工创业园的双向努力下,张艺村成为工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样本。
例如,工人创业园在张艺村工会的协助下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创业园聘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专家免费向劳动者传授涉农知识,聘请不同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对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培训,劳动者具备了一定的农业、工业和法律知识。工人创业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既增加了工人的收入,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乃敏告诉记者,工人创业园除了提高工人能力、增加工人收入外,还千方百计丰富工人业余文化生活,每年都组织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2020年9月组织的工人运动会,300多名工人参加了跳绳、拔河、击鼓、弹跳球等趣味运动,场面壮观,激发了工人的热情,凝聚了人心。
党建带工人、带施工、带施工促振兴
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健全完善“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大力加强新时代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就是要建立党建与产业建设、产业建设服务党建、党务工作者共建的良性联动机制。
张一村的成功实践
油桃、海棠、苹果、山楂.在赵乃敏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工人创业园”硕新采摘园,这里绿意盎然,瓜果飘香。据报道,张毅
村为了整合分散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2014年在全村进行土地流转,打造了占地800亩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为村集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点。记者在基地看到,这里建有火龙果大棚、花卉大棚、油桃大棚、樱桃园、苗圃园等,都是农业采摘观光项目。张一村联合工会主席尹亭辉告诉记者,生态园油桃种植扶贫项目已带动张一村19户贫困户共39人脱贫;现有农业园区为全村安排就业人员100余人,扶持40名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创业;吸纳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150人。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张一村的巨大变化吸引了众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回家创业,赵涛便是其中一位。他原来在城里做花卉生意,了解到村里正在发展生态园,便回来承包了5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瓜果和花卉,农忙季节一天要吸收三四十名劳动力。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回到家乡创业,我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0岁出头的赵涛成为张一村众多优秀返乡创业人员的缩影。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发展,2016年张一村又在生态园内植入知青文化元素,建设了淄博知青博物馆,打造文旅融合产业。2020年11月该馆已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为“淄博市大地知青博物馆”,被市委组织部列入淄博市红色资源“初心地图”。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知青博物馆在生态园中犹如一座红色丰碑,巍峨矗立。在“知青精神”的激励下,张一村人正在接续奋斗,续写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他们的探索也为全市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全媒体记者沙红翠 通讯员 贾彤彤 张大伟)
编辑:张强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