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舞阳景点,舞阳创业路在什么地方

郭晓建,男,,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他于1987年10月参军。他两次获得二等功和三等功。2001年3月退休,现任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移居外地后,他从未忘记军人的本来面目。为解决战友就业问题,他于2004年9月创办河南联合化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就业平台,接收退役军人及家属800余人。公司荣获河南省首批“军转民自主创业干部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他本人获得“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归国军人年度人物”、“郑州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郭始终铭记着责任和使命的情怀。工作中,他慷慨解囊,帮助40多位同志成功创业;生活中侠义心肠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方式有两种:贴吧和基金;面对病情危重、急需输血的情况,他第一个献血,号召40多名遇到血型的同事组成献血队伍,连续26天轮流献血,展现了自己的责任心和大爱。

聂红霞,女,,出生于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拥有学士学位。现任郑州市公安局金水路分局女警察社区中队队长,二级警督警衔。在部队,他获得了两次优秀电话接线员、三次优秀学员和一次个人三等功。2000年,她从部队转业,在社区扎根19年。在此期间,她被授予“商河”保安先进个人,并获得三等功。中队被授予“巾帼先进集体”“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在社区工作中,聂带领中队民警守护辖区安宁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理念,介绍了“十户联动”“校园巡逻”“社区养老站”“祥云一键式沟通”等工作方法。

当每个人都遇到困难时,聂作为姐姐,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力帮助他们。聂夏虹说:“作为中队长和大姐,我们不仅要带领大家做好工作,还要统一大家的思想,放下一切顾虑,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她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充分展现了女警的风采。

蔡旭芝,女,回,1969年10月生于兰考县赵多楼大队,曾被焦尤鲁誉为“四面红旗”之一。1987年11月参军,1991年12月复员。回国后,蔡被安置在开封市顺河清平街道办事处,历任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武装部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任清平街道党工委书记。

上任第一年,蔡就摆脱了计划生育三级办公室的落后帽子,连续三年被市、区评为计划生育一级办公室,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蔡任清平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兵教之道”,总结出讲评激励法、环境熏陶法、兵带兵法、军地教育法等基层武装工作方法。从而形成了散兵统管、散人聚集的工作局面。她连续12年被评为“优秀基层武装工作者”,18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表彰。2013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三届优秀转业军人十大新闻人物”。

于来政,男,1978年参军,1982年退役,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成了一名村官。服役30年后,他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

他本人也曾获得“河南最美村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年度第七届退役军人优秀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om/large/pgc-image/RVb0eaoF4DgaLm" />

张琪,男,1981年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战士、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政治处干事等职务,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12月,张琪转业到开封市司法局工作,成为一名司法行政干警。2019年5月21日上午,张琪外出执行任务,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伤势严重。29日凌晨,张琪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8岁。在确认达到不可逆脑死亡状态后,张琪的母亲、妻子在承受巨大悲痛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向红十字会捐献他的全部器官。经过相关医疗工作者评估,他的两个肾脏被移植到了两名肾病患者体内,他用这种大爱的方式使生命得到永恒。张琪和妻子都是80后,捐献器官是夫妻俩人早期的约定。


张琪及其家人的爱心善举引发《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网友们在感动之余纷纷热评点赞。


李应贤,男,1957年4月出生,洛宁县马店乡关庙村农民,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入伍,1982年12月退伍,其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被提拔为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集体三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各1次。李应贤退伍后,他拜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李秀根等教授为导师,自筹资金、自选课题,历经15年艰难研究,于1998年11月从豫西深山野生沙梨中选育出果树新品种金珠果,并通过了河南省科委的成果鉴定。1999年9月,该成果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发明金牌奖。


由于李应贤的突出表现,1999年4月,他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11年6月,他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2月,他被评为“洛阳市十佳人物”;2016年5月,他被评为“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3月,他被评为“全国乡村优秀致富带头人”。


杨延卿,男,1969年12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1988年8月入党,2005年11月退役,现为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杨延卿从部队退役后,积极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先后参加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鲁甸等灾区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充分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杨延卿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并被选为洛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杨延卿勇于在创业路上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继续发扬光大,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永远做党和人民永不褪色的光荣士兵。


张平洋,男,现年69岁,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农艺师,鲁山县辛集乡张庄村人,现任平顶山市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总支书记、平顶山市科技特派员。


张平洋于1969年3月入伍,在解放军4894部队服役,其间任副班长、班长、连队团支部副书记,并多次受到团营连嘉奖,1975年4月退役。1983年,他到村委会工作,1993年至2011年担任辛集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农民致富能手、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张平洋退役回村后,看到当时农村条件差,开始琢磨农民如何增收,试着种植苹果、冬桃、石榴等果树,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张平洋总结出了一套适应本地的葡萄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理、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葡萄种植亩产值由2000元提高到15000多元。2018年,张平洋被评为“平顶山市第一届乡土人才”。


史培西,男,河南省内黄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63年3月出生,1980年10月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被评为优秀政工干部、优秀政治指导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多次受到嘉奖。2001年,他选择自主择业转业到安阳。史培西受聘于某敬老院时发挥自己退役军人优势,制定并规范敬老院管理制度,向上级申请成立了安阳市第一个敬老院党支部。2009年7月,史培西自筹资金40余万元建设占地2000余平方米规范敬老院。管理、生活、服务都得到老人、家属、社会及政府的认可,老人在这里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2012年,他获得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十大新闻人提名奖”,2014年又获得安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北关区树立为“十大道德模范”,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红旗路办事处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陈金莲,女,汉族,1934年10月出生,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陈金莲1951年3月参军,为第十预备医院见习护士,在部队一直从事医务工作,1979年3月退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金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白衣天使,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留在了部队。一次,她到大河涧乡采药,下山时偏头痛突然发作,虚汗直流、头痛剧烈,陈金莲就坐在山上吃了些止痛药,待好些后,仍坚持采药行医。许多群众慕名到家中请陈金莲针灸、埋线,免费诊治病人两万多人次。


陈金莲曾被民政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称号,并多次评为鹤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亓国杰,男,中共党员,1979年入伍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3年复员到地方工作,现任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路办事处工委书记。


代友行孝,一诺永远。部队回国后,他得知了战友陈宏贵牺牲的消息,就暗下决心要替战友行孝。1983年复员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替战友行孝”的誓言兑现。此后的30多年里,每年春节,他都要到烈士的家里陪老人一起过年,每周的双休日,他都要到烈士家中嘘寒问暖。他给老人喂水喂药、端屎接尿,像亲儿子一样陪护在老人的床前。30多年的承诺不变,使他与陈家形成了一种至情至爱的依恋。30多年来,亓国杰先后获“鹤壁好人”“河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而他却说:“我曾经是一个兵,就是永远的兵!”


温飞,男,河南省封丘县人,1975年10月出生,1992年12月入伍,2001年3月转业,现任封丘县外国语学校校长。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矢志投身教育扶贫、大力推行素质办学,个人被表彰为河南省教育先进个人、河南最美乡村教师,2012年获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提名奖,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优秀复转军人”,2019年5月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温飞转业返乡后,看到地处黄河滩区的家乡留守儿童多、教育理念落后、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严峻现实。2008年,他主动辞去交通局的工作,创办起封丘县第一所外国语学校。11年来,他主动接收3200余名留守儿童,先后对15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及孤儿减免学费160多万元。学校先后建起标准化操场、实验室、课外活动基地,坚持推行英语、体育、艺术特色教育。他说:“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努力把家乡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


薛德龙,男,汉族,195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69年3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259部队服役,1973年1月退伍。从业46年,薛德龙攻坚克难,带领企业不断挑战行业新高度。他主导实施了中原内配“专业化、国际化”战略,完成气缸套行业综合实力由国内龙头向世界第一的精彩跨越,打造出了世界级品牌“中原内配”。拥有全球最大主机市场,实现与通用、戴姆勒等世界500强企业战略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殊荣。1970年12月,他被5259部队评为“五好战士”;2008年12月,他被河南省发改委评为“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领袖人物”;2019年1月,他被新华网评为“创建绿色发展先锋人物”等。


郭志社,男,64岁,中共党员。1976年3月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1981年5月退役,1995年10月从中原油田病退,居住在濮阳市华龙区建设路盟城社区。1997年7月,郭志社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曾有3名温州人来濮阳要账搭乘了郭志社的车,下车时却不慎将装有4万元的包遗忘在车后备箱里,郭志社发现后驱车追赶到高速路上将4万元送还失主。22年来,郭志社区累计免费运送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以及高考考生近14000人次,设法送还乘客落下的身份证30多张、50多部手机、23万元现金等,还苦心解劝把17名想要轻生的女青年从生命的悬崖边拽回来。他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驾驶员”“学雷锋标兵”“第二届濮阳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最美司机”等称号。郭志社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


刘庆言,男,原沈阳军区第16军46师139团副参谋长,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排长、连长、作训股长、营长、副参谋长,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沈阳军区评为“优秀指挥员”。由于部队精简整编,2006年3月,刘庆言选择了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濮阳,现任濮阳县户部寨镇许窑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带领村民先后打井20口、修路6条2500米、协调资金120万元建设标准化小学校一座,并安装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协调资金80多万元建设了村室、村卫生室、文化体育广场,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村养猪500余头、鸡鸭18000余只,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3000元增加到11000多元,许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新变化。


刘庆言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河南省劳动模范”“濮阳市李连成式的党支部书记”“濮阳市三有三带优秀党支部书记”“濮阳市优秀人大代表”“感动濮阳十大人物”等。


杨少民,男,51岁,中共党员,现任濮阳市城市管理局“老李服务热线”管理中心主任。1986年至200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5426部队服役,少校军衔。1987年大兴安岭扑火、1997年联合军事演习、1998年抗洪抢险,他带领战士们冲锋在前、屡建军功。他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连长”“优秀基层带兵人”。他所带的连队连续4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军事训练先进连”。2005年,杨少民转业到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工作,从科员到科长,再到2012年接任“老李服务热线”负责人,他始终不忘军人本色。“老李服务热线”已在全市315个社区和252个繁华路段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20户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帮扶,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专业化向亲情化服务的转变。


“老李服务热线”获得了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住建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等,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陈鑫垒,男,1993年2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2年12月退伍,2013年创建河南拓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陈鑫垒退伍后自筹资金成立了河南拓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组建起一支退役军人占比达95%的全能型团队,在自我创业的同时,带动了其他退役军人的就业。截至目前,拓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为政府、银行、教育业、医疗、保险等行业的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过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超过10万人次。


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公司还拥有50多处合作拓展基地,在全省各地多次成功组织拓展训练、企业团建、体验式培训、研学等活动,得到客户一致好评,被客户誉为:“一站式户外活动策划专家与团队建设专家”。2019年4月29日,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共青团许昌市委授予陈鑫垒“许昌市出彩许昌青年”称号。


刘国贤,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1982年10月30日入伍,在原沈阳军区某部队服役,任卫生员,1983年在部队训练中负伤致残,被评定为五级革命伤残军人,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2月退伍返乡到禹州市卫生局药检所工作,在食药监局稽查大队基层岗位工作27年,身残志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足迹踏遍禹州市大小1000多个乡村,打击违法,维护百姓用药和食品安全。2017年,刘国贤带领兵之梦战友艺术团获得河南省军区“第七届优秀复转军人团体特别奖”;2018年5月,刘国贤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6月,中共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支部委员会荣获“禹州市双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称号;2019年4月,刘国贤被评为“许昌市劳动模范”;2019年7月,中共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支部委员会荣获“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张德山,男,51岁,党员,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党支部副书记,1986年11月入伍,1991年12月退伍。


退伍后他放弃了高薪就业机会,开始了发展香菇种植的创业路。他先后自费到香菇之乡福建省三明市和河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等地专门学习香菇种植知识,逐步熟练地掌握了香菇的种植、制种、制菌棒等技术,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高使张德山尝到了甜头,决心让香菇种植在家乡变得越来越强大。通过几年的拼搏,李斌庄成为远近有名的香菇基地,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他被乡亲们誉为“香菇大王”。目前,张德山先后帮扶了20余户贫困户,年赊销给贫困户的棒袋等物资20多万元。他说:“自己致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算富,能为乡邻做些实事,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要带领更多的群众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奔小康。”


郑玉海,男,汉族,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卫生所所长。1979年1月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回乡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他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农村,守护着一方父老乡亲的健康,被乡亲们誉为健康“保护神”。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漯河市道德模范”“感动漯河十大人物”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1986年,从部队转业的郑玉


海毅然辞去了在漯河医院工作的“铁饭碗”,回到了家乡沱沟村成了村里一名村医。从医以来,他始终坚持“有钱没钱先看病”的原则,服务周边群众。


2018年6月,他被召陵区司法局聘为“人民调解员”,负责调解乡镇邻里纠纷。同时,郑玉海还积极带领诊所全体职工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等。他经常说:“我既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就有责任、有义务让乡亲们享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裴战国,男,河南省义马市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义马市安泰保安公司经理。“有胆、有情、有爱”,是他创业的生动写照。


裴战国,1974年入伍,在贵州某部服役,1979年参加南疆对越自卫反击战,曾荣获前线指挥部通令嘉奖;1983年退役参加工作;2008年辞职创业,他的创业经历了“闯三关克三难”。裴战国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凭着不怕牺牲的胆气和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选择创办保安公司。裴战国凭借其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通过了公安等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2008年8月1日,他成立了安泰保安公司。面对公司管理上的困难和严峻的市场竞争,他以不服输的军人品格,以敢打必胜的军人胆识,从“头”学起、从“诚”做起、从“严”抓起,依靠半军事化管理,以诚信优质服务,逐步将公司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600人,经营范围、经营地域不断扩大,成为三门峡市保安服务业中的一支劲旅。


贺民楠,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河南省社旗县人。1981年10月入伍,2000年9月转业,现在南阳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工作,二级警督警衔。


贺民楠作为南阳市唯一的排爆民警,长期工作在排爆、治爆第一线,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与死神的一次较量。他曾上百次亲临排爆现场拆除爆炸装置,被周围人称作“和死神打交道的人”。近年来,他先后拆除各类危险爆炸装置186个,处置各类炮(炸)弹及爆炸物1300多个,成功销毁各类子弹20余万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2013年荣获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18年被南阳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南阳市委宣传部评为“感动南阳”2017年度人物。


贺民楠就是这样一个舍生忘死、默默奉献的一线排爆民警。


吕秀彦,男,出生于1961年,中共党员,1978年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个人三等功,评定为二级甲等伤残军人,1979年10月退役,1997年成立南召新格海家电公司。通过20多年的打拼,公司发展成为南召县知名企业,先后荣获南阳市双拥模范、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等各种荣誉60多个。


近年来,吕秀彦成立了南召县退役军人创业协会,帮助退役军人会员及时获取有关经济信息,促进会员之间进行经济协作,切实为退役军人服务。同时,他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帮扶南召县乔端镇九崖村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入养牛产业,在企业和贫困户之间建立起“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开展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九崖村脱贫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吕秀彦用默默的坚守书写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马步青,男,退役军人,现任夏邑县马头镇白庙村村委主任。他1979年1月入伍,1984年1月退伍,1983年在部队入党,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基建工程兵“双先”代表。退伍后,他多次荣获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被评为县、市级“十佳”人民调解员、河南省调解能手、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连续当选夏邑县人大代表,并于2017年当选为商丘市人大代表。


履职尽责做村官。他带领群众改变了白庙村昔日脏、乱、差的村居环境,被省住建厅命名为“中州新村”。为民解难促和谐。30多年来,他共调解民事纠纷2000余起。大爱无疆显真情。多年来,他与妻子照顾孤寡老人胡玉春,直到老人安然离世。尊崇英雄守陵园。为抗战中牺牲在白庙的七十二烈士建陵、守墓是马步青的一大夙愿,在他的努力下,1996年6月,夏邑县政府在白庙村修建了夏邑革命烈士陵园。


刘淮,男,出生于1969年,1987年10月入伍,1990年9月入党,1991年11月退伍。2007年至今,在淮滨县滨湖街道办事处前楼社区任党总支书记。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乡土人才”;2008年,被评为省“十大魅力人物”;2010年,被《村委主任》杂志社评为“全国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办评为“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2012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河南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2013年至2018年,连续六年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在全县行政村(社区)中名列前茅。


刘淮采纳居民的合理建议,设计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美丽富饶的“乡村都市”;成立7个施工队,解决150名失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建成老年公寓,满足400名老人入住;参加“阳光助学”等公益活动,捐款20余万元。目前,社区有60%以上的居民从事建筑、服务等行业,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首位。


侯一风,男,今年92岁,中共党员。1927年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949年4月自愿参加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2军35师,1952年转业到教育岗位,1988年光荣离休。67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助困无数,用大爱绘就老兵本色。在部队,侯一风参加过渡江战役、西南剿匪,见证了戎马生涯。转业后,他坚定党的信仰,军人本色不褪,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改,潜心执教、乐于助人,一名普通老兵用“上善若水”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贫苦年代,他放弃每月的涨薪机会,多次把自己和爱人评先评优的指标让给同事;执教为民,他服从指挥、竭力尽智;在艰难岁月,他帮助多个濒临倒闭的单位焕发新的生机。


扶贫助困,他乐善好施、一以贯之,67年时间里,他和老伴捐助特困家庭不计其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张红兵,男,扶沟县固城乡人,今年53岁。1989年3月入伍,1993年10月退伍,现任河南宝乐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扶沟县人大常委会常委。


1998年6月,他从洛阳辞去警察职业回到家乡,租用韭园镇面粉厂院作为场地,从洛阳购进10头奶牛,开始了奶牛养殖。凭着坚定和执着,他的奶牛养殖事业稳步发展壮大。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65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人、中级技术人员21人,年加工能力3.6万吨,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乳制品企业。


张红兵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工业企业家”“周口市青年创业行动标兵”“省级农民致富能手”“周口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曾任周口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


赵金豹,男,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太康县人,现任河南金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1年10月入伍,1992年10月转业,服役期间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连续两届当选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代表,并被二十四集团军授予“军地两用人才标兵”。1993年2月,赵金豹辞去太康县交通局工作,创办了金豹摩托车维修中心。随后,又先后创办了金豹摩托销售公司、金豹职专、河南金豹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8月,他又投资4800万元成立太康县童安校车服务有限公司,近三年,已安全接送学生350万余人次。赵金豹先后连续四届被评为太康县“助人为乐明星”;2012年7月,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十大优秀复转军人,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10月,荣登“中囯好人榜”;2018年,被周口市评为“文明家庭”。


冯猛,男,共产党员,平舆县西洋店镇老湾村人,现任平舆县金沙湾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参军期间,冯猛任某部修理营装甲技师、三级军士长,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被军区、集团军授予“优秀士官标兵”“爱军精武标兵”“百名优秀班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016年,结束了军旅生涯的他毅然选择回归家乡,立志为家乡贡献青春和力量。冯猛利用汝河及故道丰富的自然水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莲藕种植示范区,成立了平舆县金沙湾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时隔3年,在金沙湾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带动下,老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村里所有巷道完成了道路硬化,自来水直接通到每一户农家,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王国顺,男,汉族,河南省汝南县人,1961年8月出生,1980年1月入伍,1983年1月退伍,现为汝南县王国顺快运公司(个体客运)负责人。2008年,被汝南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国防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入选2015年度“河南好人榜”;2016年,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评为驻马店市第十一届“十佳文明市民标兵”;2017年,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


1981年退伍返乡后,家乡的贫穷落后激发了他创业的决心。1991年,他购买一辆二手小中巴开始跑运输。如今的王国顺快运公司,固定资产有3000多万元。


20年来,他先后接收安置退伍军人、下岗职工100多人,免费接送在部队立过功的现役军人和革命伤残军人2万多人次,为1万多名乘客免半价车费,义务做好事8000多件。2000年开始,他每年资助5名贫困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资助。


王彦秋,男,中共党员,退役军人,1967年9月出生,1985年10月入伍,在广州军区某部队服役,1989年2月退役,1989年9月至今在驻马店市烟草公司遂平县分公司工作。1989年10月自退伍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驻马店市烟草公司遂平县分公司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单位担任工会副主席期间,多次被县总工会评为“基层工会先进工作者”、被驻马店市总工会评为“基层工会先进工作者”。2019年1月,被遂平县见义勇为基金管理办公室授予“遂平县见义勇为积极分子”;2019年1月,被遂平县评为“感动遂平十大人物”;2019年2月,因冰河勇救落水女孩,荣登国家文明办2019年1月“中国好人榜”;2019年4月,被授予驻马店市“劳动模范”;2019年4月,驻马店市拟推荐参评第七届全国、河南道德模范候选人。


蔡友明,男,汉族,195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玉泉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他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3月退伍,先后担任村“两委”委员、民兵营长、治保主任、民调主任等职务,在基层一干就是40年。40年来,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1977年,所在连队被新乡军分区授予“无线电优秀通信连”;1978年7月,所在连队被河南省军区授予“模范无线电通信连”;2010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人民调解员”;2014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15年,被玉泉街道办事处聘为“专职人民调解员”;2017年3月,被济源市综治办、济源市司法局授予“济源市首届金牌调解员”;2017年11月,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7月,被济源市委、市政府授予“济源市首届优秀复转军人提名人选”。


刘建民,男,1970年2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本科学历。2006年9月转业至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现任办公厅行政财务处调研员。刘建民政治坚定,工作认真,待人真诚,谦虚低调,在机关有较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7月至2014年2月,下派到栾川县合峪镇孤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任职期间,争取各种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先后为当地群众修建道路19.3公里,加宽主干道2公里,修建堰坝3700立方米,新建、修复桥涵6座,加固水库1座,发展特色产业4项,修缮村室28间,


改造危房69户,建设搬迁小区200多套,村民人均纯收入三年翻两番。通过三年扎实有效的工作,三年前全省有名的贫困村,现在一跃成为河南省“百强示范村”。他先后获得了栾川县”“优秀驻村任职党员”“灾后重建先进个人”等荣誉,享受省级劳模待遇。


董林伟,男,出生于1986年7月。2004年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弃文从武,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董林伟决心走进部队这所“炼钢炉”,越过千军万马有幸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服役。他在服役期间,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升国旗仪式和2009年阅兵训练,多次获得部队的表彰奖励,并于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你看到帅气的仪仗队,你会惊叹军队的强大,但你永远看不到军人背后的默默付出。2011年4月,他光荣退伍。退伍后由一名军人变为


一名地质队钻机职工。无论以前是什么身份,从一个大家庭到另一个大家庭,就要踏实工作、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钻工到班长,从班长到副机长,围绕本职工作,董林伟认真对待并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


郭海涛,男,1986年从某部队退役后来到河南省地震局汽车队工作至今。在省地震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该同志始终忠实履行党员职责,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被省地震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至2017年,多次被省地震局评为优秀先进个2008年以来,郭海涛接连担任汽车队副队长、队长,不仅从事驾驶员工作,还肩负着车队的管理工作。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按照领导安排,郭海涛跟随同事一


起驱车1000余公里紧急前往一线灾区做支援工作。4月21日23时到达雅安境内后,余震不断,部分道路遭到破坏,郭海涛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多年驾驶经验和技术,安全将同事送达指定地点,顺利完成此次支援任务。


金海江,男,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三七八处优秀共产党员,1979年11月在南召县参军入伍。在服役期间,他多次受到嘉奖,1982年,带领全班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并荣获集体三等功;1983年,参加“八一”军事竞赛时,因成绩优异,荣获个人三等功;1984年4月,在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个人三等功;1985年1月,退伍后分配到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三七八处工作;1986年10月,金海江意外因公伤残,导致下肢单腿高位截肢。他坚持与命运抗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洲际级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项荣誉:1995年,获得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项目第一名;1996年,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标枪项目第一名;1997年,获得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标枪项目第一名;2003年,被南召县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并将其事迹载入县志。


崔海江,男,河南能源鹤煤双祥分公司职工,平日里喜欢到离家不远的东头水库钓鱼。2018年2月1日下午2时许,他骑着摩托车去水库钓鱼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啊!”听见呼救声后,他马上骑着摩托车赶了过去,看到3个小女孩儿掉进了冰窟窿。“这个水库最深的地方有四五米,她们落水的地方水深也有2米多。我没有多想,脱掉羽绒服就跳下去了,咬着牙用最快的速度把三个小女孩儿依次救上岸。三次下水救人用了不到两分钟时间,这两分钟真的太紧张了。最后救上来的小女孩儿脸色发白,躺在地上不动弹了,我不停地按压她的胸口进行急救。遗憾的是最后救上来的小女孩儿因为溺水时间过长,没救回来。”崔海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感觉很痛心。


消防官兵和民警到现场后,崔海江才松了口气,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由于天气寒冷,加上3次入水,崔海江回家后就发起了高烧,过了一周身体才恢复过来。


王多义,男,1987年8月入伍,2010年转业至原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2017年11月,任南阳市镇平县凉水泉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多义扎根“第二故乡”,使村里发生了可喜变化:集体经济收入从8万元增至4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在7500元以上。他和所在村党支部先后被市、县、乡评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标兵”“最美扶贫干部”“脱贫攻坚放心村”“先进党支部”,受到了省领导的莅临指导和表扬。该同志主动请缨,决心扎根偏远山村报党恩。而此时,妻子被查出高危癌变信号,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手术……在亲情和抉择的双重考验下,他最终想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举家扶贫。


驻村期间,他先后为群众办理硬化道路等12件惠民实事,并使投资1100多万元的小学等6个建设项目顺利落地,打下了良好的长远发展基础。


王迎光,男,49岁,中共党员,高级技师,现任安钢集团公司炼铁厂炉前主管技师。1987年11月入伍,1990年11月退伍,1991年5月,进入安钢集团公司炼铁厂工作。他自觉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胆创新、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卓越成绩,多次获得安钢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90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参加工作后,王迎光被安排在安钢炼铁厂最苦最险的炉前岗位,他努力学习炼铁生产工艺,成为了安钢炼铁厂的生产技术骨干。2019年,他被评为首批“安钢大工匠”。


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研发的《一种用于快速更换高炉风口的改进型滑锤》《高炉应急堵铁口工具》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王迎光八高炉快速换风口操作法》等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安钢集团公司“先进操作法”;《安钢3#高炉铁口喷溅的分析及控制》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炼铁》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