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管理四神”中仅存的一位,是日本“国宝级”企业家,曾打造了三家世界500强企业,任、马云、张瑞敏等中国顶级企业家都很尊重他。本文将与大家分享稻盛和夫的创业故事,看看是什么让他成功。
稻盛和夫
1959年,27岁的稻盛和夫选择辞职,决定创业。原宋风实业公司特瓷部主任郑青山支持稻盛和夫创业。这位56岁的企业家有很强的商业判断力,之前和稻盛和夫有过商业往来。他看到这个年轻人,决定全力支持他创业,并带来了很多企业家的前辈来投资。青山正慈甚至用自己的房子给稻盛和夫抵押贷款。就这样,资本300万日元的京瓷公司成立了。此外,这些资深投资者明确指出,他们押注稻盛和夫,无意控制该公司。这些都让稻盛和夫在事业起步阶段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这也是稻盛和夫创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决定成立京瓷的那一天,稻盛和夫提出,他的商业伙伴发誓要让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享誉全球。他们写下誓言,割破自己的小手指,把血手印一个接一个地压在誓言上。这些人后来成为京瓷的管理干部,也成为稻盛和夫精神的传播者。这种古老的骂人方式为稻盛和夫的商业成功注入了“义”。
稻盛和夫在《人生与经营》一书中回忆,京瓷刚成立的时候,都是同行做不到的业务,放弃了,这是客户匮乏、无奈的选择。除了没有客户,京瓷还缺少资金和良好的设备——,这只能靠员工的努力来补偿,而员工是稻盛和夫创业成功的最大依靠和主要原因。
京瓷初创时期,员工自愿加班。即使在京瓷员工眼里,这种行为也不算“加班”,这是稻盛和夫个人魅力和京瓷企业文化的启发。京瓷创业期间,在两班倒的车间里,车间主任总是站在门口对每个员工说“辛苦”“辛苦”。而厂长本人,却每天从清晨到晚上11点,第二天一早,他就站在工厂门口。如果说日本人在全世界都被称为“工作狂”,那么京瓷员工在全日本都被称为“工作狂”。
稻盛和夫创业不久,就规定在京瓷,非公务电话的电话费由个人负责;绘图工具、计算尺等必要的工作用品由个人准备,公司不供应;员工还应该自带工作所需的参考书.乍一看,这些条款太多甚至吝啬。但稻盛和夫认为,只有这样,全体员工才能认识到珍惜时间、爱护物资的必要性,端正大家对公司的态度,形成以公司为家、团结一心、荣辱与共的局面。在精驰,年中年底,厂家给公司、总裁或相关人员送的礼物交给总务部统一管理,然后由员工平均分配。即使是以私人名义赠送的礼物,只要涉及商业交易,都应该交给公司,分发给所有员工。如果想利用职务之便赚外快,在北京是绝对不允许的。稻盛和夫认为,把公司当成私有财产会失去公司成长的机会,公司员工必须以完全无私的精神加以约束。
员工愿意加班、制度严苛的背后,是稻盛和夫个人的无私精神。他不时在公司里鼓吹,我们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赢得奖项。如果我们获奖了,我们会喝掉所有的奖金。后来京瓷做了一个技术创新,真的获得了大奖。于是,稻盛和夫首先复印了获奖证书,每个员工和他的家人都发了一份。然后,他和员工们一起喝了几次大奖金。
后来在获奖厂商的会议上,有官员问京瓷厂商拿你的奖金做了什么。有的回答买新机,有的回答开发,只有稻盛和夫一本正经地回答:“和员工一起喝完。”
直到1968年,景慈的营业额才19.21亿日元,并不算太亮眼。然而,1970年增加到70.02亿日元,1976年直线增加到401.9亿日元。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京瓷公司坚信“外行人会创造出完全新的东西”,他们经常接受当时技术水平无法完成的订单,在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下开发新产品,但他们总是成功,所以他们总是走在同行业的前面。这也是稻盛和夫创业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员工的努力还在后面。关于员工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人生与经营》中写道:“公司不是经营者个人追求梦想的地方。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