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招商存在6个问题和对策 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仲夏的包头晴空万里。

7月24日,以“双碳新起点,制造新高度”为主题的中国制造强国论坛走进包头,2021年商会助力包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制造业峰会之一。多年来,为促进制造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发展成为汇聚社会各界的制造业合作交流平台,被誉为“制造业达沃斯”。

一件大事,一座城市;智慧激荡,火花碰撞。

梳理这次发布会,一个特殊的环节引人注目——

聘请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蔡红兵等17位专家学者成立“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支持包头产业发展智库”,将成为包头制造业发展的“最强外部大脑”。此外,我市在北京、上海等26个省市的内蒙古商会设立了“包头市人民政府招商联络处”,将双招双引的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

从吸引人才到拓宽渠道,这一系列举措必将为包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更加丰硕的成果。

总结这次会议,一份精彩的成绩单令人激动——

会上,34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包头市,总投资981.5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等14个产业领域。

就在三天前,在呼和浩特举行的2021年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强市带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企业近70家,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849.3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居全区第一。

走出去和引进来之间,一个接一个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重大项目。包头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把时间再往前挪一周。7月17日,由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包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汇聚绿色产业赋能低碳发展”政企银专场对接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家绿色企业参会

产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及银行代表齐聚一堂,聚焦绿色发展,共话绿色未来。


对接会上,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杰掷地有声地说,近年来,包头市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绿色产业集群方兴未艾。民生银行将举全行之力,进一步发挥自身在科技、资讯、渠道、客户等方面的优势,为政企双方精确传递信息,精准匹配需求,精心搭建平台,为实现包头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致辞中表示,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不是周期性的要求,而是未来几十年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协鑫集团愿以实际行动,与包头一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推包头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银波表示,特变电工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历史机遇,计划在包头市开展源网荷储、风光储一体化、增量配网、园区绿色能源替代等重点示范项目,用实际行动助推包头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这些肯定表态和投资意向,是企业家们对包头发展前景投下的一张张珍贵“信任票”。


从4月28日在我市召开的第一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到包头上海招商说明会,从政企银专题对接会到中国制造强国论坛走进包头暨2021商会助力包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不到3个月时间,4场大会相继召开,“双招双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从产业到资本,从人才到技术,城市的“合伙人”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包头正一步步向着富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目标昂首迈进。


现代能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不断集聚的同时,文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


7月是鹿城最美的季节。


日出千街柳绿,百道花红;日落华灯齐放,霓虹缤纷。


7月16日晚,第三十六届鹿城文化艺术节开幕,全民阅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活动、红色文化展示、文旅资源宣介、非遗展示、各地美食等诸多内容,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丰富的文化饕餮。


7月18日晚,“2021·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暨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音乐美食季”拉开帷幕,啤酒嘉年华、首届旗袍展演、儿童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相继亮相,点燃夏日激情。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春坤山、南海湿地、北方兵器城等多个旅游景区开展了越野挑战赛、长跑节、军工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


在这些丰硕的招商成果、丰富的文化生活背后是一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城市,是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包头。


今年以来,围绕“十四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上下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7%,位列全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6%,位列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位列全区第一。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从上半年到今年前7个月,各旗县区正加压鼓劲、再接再厉,努力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截至7月底,昆区对接企业270家,签约58个项目,协议金额680.67亿元,落地43个;青山区对接企业298家,签约65个项目,协议金额788.2亿元,落地36个;东河区对接企业227家,签约47个项目,协议金额552.22亿元,落地18个;九原区对接企业274家,签约53个项目,协议金额898.9亿元,落地27个;石拐区对接企业413家,签约48个项目,协议金额590.1亿元,落地19个;土右旗对接企业300家,签约64个项目,协议金额824.37亿元,落地44个;达茂旗对接企业212家,签约24个项目,协议金额1016.5亿元,落地13个;固阳县对接企业405家,签约30个项目,协议金额458亿元,落地12个;白云矿区对接企业107家,签约9个项目,协议金额73.35亿元,落地4个;稀土高新区对接企业439家,签约59个项目,协议金额857.3亿元,落地40个;新区办对接企业33家,签约13个项目,协议金额242.4亿元,落地9个。


此外,市工商联及各商会组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内外联动、借力发力,分别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开展招商推介,以最大诚意邀请外地商会、企业来包考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正是这众木成林的积累,勠力同心的拼搏,让包头积蓄着竞争的优势,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改进。


一方面,项目招引的落地落实仍然不够快。目前推进的项目中,在谈的多、落实的少,签约的多、落地的少,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抓好招引项目的落地落实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紧盯签约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及时跟进服务、精准精细服务,想方设法为项目落地排忧解难、做好保障,确保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早日开工。另一方面,一些旗县区和部门在招商办法和配套服务上还存在一定短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化招商力量和各旗县区的积极性,助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项目、明天的增长。相信只要我们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直面挑战、克难攻坚、锻长补短,就一定能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质效,取得新的更大成果。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不知不觉,“十四五”开局之年业已过半,一幅新时代壮美画卷正渐次展开。让我们继续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抓好每一天、每一小时,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奋力开创包头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功绩。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