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摩尔投稿人蒋诚厄尔L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取消新股首日涨幅44%的限制”引起市场特别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方星海作为技术背景的副董事长,此时主动就股市体系建设发声,可以认为是决策层政策变化的信号,需要我们足够重视。
此时,拟“取消新股首日44%涨跌幅限制”。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理解“热钱打板子”的深层逻辑。
从“供求”的角度,其实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新理解。
首先,a股的“供给”可以理解为可以为投资者创造的“增量财富总额”。逐年来看,长期复合收益率大致等于GDP。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原因,a股的非理性需求是亿万散户快速致富的愿望,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的需求预期远远超过平均供给水平,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想财富翻倍,三年就能致富,这就为热钱的短期投机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事实上,用热钱砸板已经成了“生意”。这种“生意”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渴望发财的散户投资者的需求,即使这只是一种假象,所以有无穷无尽耀眼的妖股,而只要投资者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热钱和妖股就会一直活跃在这个市场上。
但显而易见,寻求致富的散户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少数幸运儿除外),所以热钱打板的“生意”最终为渴望致富的荷尔蒙创造了宣泄渠道。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热钱打板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所以热钱群体总体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正回报。
一般来说,玩游资并不创造“增量财富”,只是转移赌桌上的筹码存量,这很容易理解。然后,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所有新股从开盘半年到一年的走势。开盘后不跌回原形的股票很少。那些开盘第一天买入的巨量资金,会在之后股价的长期修正过程中遭受损失,最终割肉离场。
而IPO上市后,实际上是“热钱”利用VIP的渠道优势不断封住股价,让股价拉升到开板前的高位,玩换手游戏。最终的结果是,只有那些利用渠道优势买入的基金,在新股未开板的情况下,开板后才会大赚一笔,而在高水平开板后买入进行游戏投机的基金,则整体亏损。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新股板是利用渠道优势日限制打造的完全无风险的割韭菜神器,显然有失公允。
在“取消IPO首日涨幅44%的限制”后,IPO将在IPO首日开启,因为没有日涨跌幅限制,导致换手剧烈。之后,IPO继续连板的基础就会丧失,让股价在第一天就充分竞价,体现市场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保护散户的有益建议。但短期来看,必然会打压次新股的整体估值,因为“取消首日涨停”相当于完全打断了新股连板的底层逻辑。未来次新股的游戏规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次新股的定位也将随之改变。
其实管理层此时提出这一点,说明在a股全球化和股权融资功能逐渐丧失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形势已经变得极为紧迫。a股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度上的漏洞。这一次市场处于底部区间,各种风险泡沫都有
最后,伯爵想说的是,与欧美相比,a股的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未来a股真的出现了慢牛市,那一定是基于一个全新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股市规律。从目前管理层释放的改革信号来看,我们似乎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上帝保佑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