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干部素质低、“双带”能力不强、后备力量缺乏等情况,丹城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村级班子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制度,有力促进了村级组织规范高效运行。
优化团队结构,提升整体素质。结合村级班子变化,以“选优配强”为落脚点,坚持把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和工商先进分子吸收到村级班子中,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培训班,使村级班子成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和工作力明显增强。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坚持县内培训与县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出国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先后选派53名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外地进行专题培训和出国学习,选派16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工作,举办各类村干部培训班9期,培训1200人,不断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坚持重点训练强化后备力量。注重从企业家、致富能手、回乡复员军人等农村优秀人才中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坚持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同时研究制定《郸城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后备力量。
强化激励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坚持财政预算合理、村干部工资优先的原则,认真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按时足额发放村干部薪酬、养老金和生活补贴,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干部参加乡镇公务员招考。2014年,2名村干部报名公务员,有效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扎根基层、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作者:河南禹城县委办公室)(编辑:王群兴)
网站编辑: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