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大学毕业后,一个思想开放的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选择了当工人,他工作了6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嘲笑他一文不值。
然而,他认为肉制品的发展趋势必定是由高温肉制品向低温肉制品发展,传统肉制品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生产的道路。,的意见只赢得了大家的鄙夷,许多人嘲笑他读书太多,迂腐而异想天开。
他第一次为猪头肉注册了商标,并将其命名为“希望”。这在当时的山东烟台人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还有人笑他没钱花,在开始事业前花了一些没用的钱。
他取消加盟概念,建立直营连锁专卖店。很多人特别反对,甚至有人说他疯了。他们认为不加入不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速度,还会赚不到钱。
他提议生产符合制药标准的肉制品。其他人嘲笑他说他在生产猪头肉时如此严格。此外,这样做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
面对一再的嘲笑和不理解,林强只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图:Hope获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猪肉食品评价第一名)
在林强的带领下,喜旺集团,从23年前的一个只拥有"两口大锅,一个炉"的小作坊,成长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图:希望集团现代研究中心)
"插图:希望集团工厂图(国内)"
林强的目标从未停止在国内,他的目光转向了枫叶之国和樱花之国。
然而,林强的决定遭到了业界的一致嘲笑。加拿大是世界肉制品行业的领导者,而日本的食品质量标准以严格著称。很难想象中国食品企业想要进入这两个国家。
在业内人士的嘲讽下,希望不仅在加拿大投资建厂,还成功开拓北美和日本市场,逐步实现了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图:希望香肠在日本好市多超市畅销”
创业者都是在嘲笑和不解中前行,这话没错,同样适用于钉钉的CEO陈航(花名无招)。
2013年,什么都没发生。
当时的交流还像捧月的星星,承载着阿里集团社交的欲望,享受着集团大量资源的倾斜。然而2014年春节过后,来来往往的用户数以千计,数据越来越差。不管他们做什么,用户活动曲线一直在下降。慢慢地,人脉不再被关注,团队里的人也走到了半路。
无招说,那段日子,他最害怕的就是,每个见到他的人都会问一句:"来往还在吗?"
不愿意什么都不做。他带着六个人一头扎进马云在湖滨花园的住所,开始开发新产品。这里被称为阿里创业圣地
的地方,曾诞生了淘宝、支付宝、菜鸟等明星产品。那时,当无招跟别人说要做一款to B的企业级产品时,别人都会投来鄙夷的表情,有时还会带上一句:to B有啥好做的,to C才是正道。
(图:无招和团队在湖畔花园)
后面的故事已经被报道过多次,无招他们从同企业真实场景的长期共创中找到灵感,做一款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级产品的想法渐渐成熟。
这就是后来的钉钉。
2015年1月16日,钉钉首次公开发版,当年年底钉钉上企业组织数便突破100万家。
2018年3月31日,钉钉服务的企业组织数量超过了700万家。第三方数据显示,钉钉活跃用户数超过2-10名总和,成为中国企业级市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阿里有句老话:任何团队的核心骨干,都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
无招做到了。

(图:钉钉CEO无招)
林强的喜旺和无招的钉钉,两位创业者的产品今天发生了化学反应。喜旺集团,通过钉钉的智能硬件、智能会议室、智能人事、培训等产品,实现食品生产零售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举个简单的例子,喜旺厂区的食堂,一餐的就餐人数有数千人,他们创新性的通过钉钉的M2智能前台,实现食堂用餐人数的统计,并通过计算已就餐人数,进行后续饭菜供应的实时估算。"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减少饭菜供应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能清晰地统计各部门就餐人数,科学管理。"喜旺集团副总徐世明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钉钉的智能人事系统,喜旺实现了人员招聘、入职、转正、调岗、离职、薪酬、社保等一系列手续流程高效快速办理;通过钉钉云课堂培训,员工的培训线上化、移动化,员工可以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完成培训;通过钉钉智能会议室,员工可以在线预约会议室,并能一键无线投屏,会后的各项任务也方便追溯。
更为重要的是,钉钉的到来,让喜旺集团整体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扁平化,透明化的工作方式,让更多的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年轻人敢说敢干,企业内部变得更有活力。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9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位居全球前两位,其中,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27.2万亿元人民币,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将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说到底是由数字企业组成,传统企业转型为数字化企业,也成为中国企业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最大机遇。
无招曾表示,企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传统企业要转型为数字企业,第一步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变革,从流程效率转向以人为本;第二步是组织的沟通协同在线化,从纸质或信息化工作方式转型为数字化工作方式。
林强的视野一直是超前的,在他的眼里,别人的嘲笑,只会成为他加速前行的动力而已。
当林强遇到无招,两位创业者的惺惺相惜,加之数字化时代裹挟而至的巨大机遇,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