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许昌建安区诚润田园综合项目,许昌创业家园

“放下锄头,敲敲键盘,创新线上淘宝。2019年全村电视剧、社火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全村实现产业兴旺!”近日,镇霍庄村村民霍高兴地说。

霍庄村戏剧和社火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区乡村振兴的写照。近年来,我区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工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

注重耕地高效开发。我区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技术”战略。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占规划面积的91.7%),高效节水灌溉35.3万亩,打造“六网融合”服务网络。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机耕、机耙、机播水平达到10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发展特色种植业。坚持以世纪祥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食用菌深加工,采用“公司合作基地农户”模式,研究新技术、采用新技术,不断提升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水平。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农业种业、兆丰农业为代表的粮食种业主体与乡镇、村合作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面积500万亩;以河西德信、果牧农业为代表的优质林果经营主体,积极采取与科研机构联姻的方式,建立了种植规模5000亩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围绕延伸链条、补充链条,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郁金香农业、优家农业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依托电商平台年销售产值可达4000万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培育成润田园综合体、布兰奇自然学校、乐嘉美学农场等田园社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挖掘农业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销售。

如今,我区已有26.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标准粮田面积达到55万亩,创造了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标杆。凭借许昌腐竹地理标志认证标志,天河蔬菜和优质腐竹畅销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1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

生态优美生活环境优美

“我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向乡村的延伸、公共服务与城镇的衔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将各种元素吸引到乡村。流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王士军说。

深入开展“千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我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清洁行动

大力实施“绿满建安”行动。扎实推进城郊森林体系建设,总投资20亿元,打造“四大生态林”。城郊森林体系建设、北方林与西北林衔接工程、万亩优良林建设等重大工程全面完成。积极开展农村公路、镇村绿化工作,推进“果树进村”“绿色藤蔓入户”,打造790公里“四季常青、四季如花”的国省道和水系景观河流。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村级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绿色示范村56个,建成“四美村”97个。

群众富裕,农村主体强大

nt-size:15px;">“自从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以后,一亩地种植成本从450元降到了360元。我承包了村里200亩地,种植万丰269,一年增收12万元,奔小康是没有问题了!”陈曹乡尚庄村村民尚桂强高兴地说。


生活富裕是人们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我区通过闲置土地、闲置产业、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大户带散户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径,统筹安排市、区两级资金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的“死资产”变“活资产”,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我区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通过探索直播、网红经济等“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产品触网热销,通过策划特色民俗、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活动,引导城市游客到乡村消费,让农产品从“菜园子”直通“菜篮子”,真正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我区不断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让外出务工人员从“洗脚”进城向“洗脑”还乡转变,通过把老乡留在老家,让他们成为改变家乡面貌、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新一代农民。


“推动乡村振兴既是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重大时代命题。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着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不断擦亮我区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一名片,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文明、富裕、幸福的生活。”区长马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