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适合聋哑人学的手艺 聋人创业开店

在一个寂静的世界里,他们的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乐和是“崂山”眼中熟悉的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莲湖区沣河路就有这么一家乐和店。从餐桌到厨房都很安静。即使在送餐最繁忙的高峰期,你也听不到店员的声音。这是一家由聋人经营的餐馆。对于聋哑人余继峰来说,这家餐厅让他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给和他一起创业的四位聋哑朋友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让大家都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面馆像“兄弟档”

好口碑带来好生意

丰河路,一个“春华一香荷”,店面面积100多平方米,前面是10张整齐的餐桌,后面是大家的宿舍。

我的老板余继峰,44岁,来自咸阳,为人热情开朗。厨师杜尔峰,31岁,之前在一家酒店做过厨师。员工张鹏不高,戴着一副眼镜。员工李茜龙考虑得很周到。每当有客人进来,他总是热情地倒一碗面汤。

每天早上9点,面馆准时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主食15种,零食9种,杂菜12种,食物种类丰富。开业10个多月了,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记者和于继峰从创业初期就通过文字交流开始交谈。

于继峰说,以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曾在Xi安的一家橡胶厂工作,但后来这家橡胶厂倒闭了。他只是带了几个聋哑朋友,在大学门口卖早餐。

“聋人找工作不容易。我们都很努力。”余奇峰在订单簿上写了这句话。他说虽然他是老板,但他是四个员工的朋友。店里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他的工作全靠自觉。这家餐厅更像是“兄弟档”。

于继峰创业之初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为了打开市场,他试图“吓唬”邻居来店里免费品尝并给出建议。渐渐地,饭菜美味、活泼、体贴,凭借诚实、口碑和人缘,很多回头客一点点聚集起来,来吃饭的大多是熟人。其他人知道他们的情况,特意赶来吃饭。

凌晨开忙深夜下班

交流靠手指或笔写

开面馆很难。为了保证所有的原料新鲜可口,店里的材料都是当天准备好的。每天天不亮,余奇峰就去市场采购食材。这些任务必须在6点左右完成,因为客人经常早上8点来。

直到晚上11点,大家才收拾好商店,准备休息。

但无论何时,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没有一点疲劳就足以影响他们的好心情。谈及原因时,余继峰说:“聋人创业不容易,我们都满足于能够自食其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我会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关心我的人,咬牙坚持下去。”

和客户沟通难吗?菜单上写着:“我是个聋哑服务员。请点菜。”余奇峰笑了笑,用手把菜单指给记者看。“我们的菜单很详细,比如不辣、微辣、很辣、少盐、不香菜、不葱花,而且会提醒。客户也可以在手机上打字交流……”

每天中午是店里最忙的时候。很难调整,所以店员会仔细记住每位客人的点餐单,在柜台上排成一排,吃的时候再检查一遍,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碗送到客人手里的面条在味道和调料上都没有问题。

一位没有戴老花镜的老人进来点餐,但他看不清楚菜单,无法用语言交流。余奇峰比老人更焦虑。他在纸上写道:“老人看不清楚菜单,请帮忙。”请将此说明指向其他订购者寻求帮助。“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如果你遇到他们,来店里吃饭的客人会帮忙。”余奇峰写道。

“但更多时候,我第一次来店里吃饭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聋子,还会有

点没反应过来,但我们都会笑着示意用手指就可以!付费基本都是微信支付宝,挺方便的!”。


共同的店共同的事业


生意更好就开分店


35岁的龚飞飞是店里唯一的女员工,主要负责收银、接待、打扫卫生。她通过一个翻译软件告诉记者,大家合作好,忙完自己的事,就去帮别人,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店,共同的事业。”


一对住附近小区的夫妻正在店里吃饭,两人算是这里的老顾客了。“他们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语言,来这儿吃饭就和回家吃饭一样。开面馆非常辛苦,但是每次来店里吃饭,都能看到店员们脸上挂着笑容,特别积极,特别乐观,非常具有感染力。”


于继峰算过一笔账,目前店里积累了一定客源,平均每天可以卖出100多碗面,4个员工每人每月都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主厨杜二峰最近请假回去订婚。他发短信告诉记者,辞职后一段时间自己非常迷茫,参加残联活动认识老于,他带我一起做生意,让我重拾了信心,也慢慢攒了一些钱,马上快成家了,非常感谢老于。


如果生意能做得更好,积累更多本钱,于继峰计划在南郊开家分店,给和他“同样的”兄弟姐妹提供更多工作机会,“自食其力,我们每天很开心……”


来源: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妍


编辑: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