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淘宝开店的创业故事和梦想,创业梦想怎么写

世界上有太多的美好和诱惑,我们必须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这就是摘手的节奏!”于是,“剁手人”应运而生。

2014年即将过去,当“剁手人”们每天都沉浸在等待快递的快乐中时,支付宝的十年账单无疑给它泼了一盆冷水。十年网购,成本惊人。面对大数据,很多“剁手的人”惊呼:“我不敢看那张照片。”

然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杭州人均花费44197元,2014年支付宝人均支出排名城市第一。2014年,浙江占据35席,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浙江的朋友们,看看你们有多无忧无虑。

资深“剁手人”逛遍各大网站,尝遍各种物件,走过足够多的地方,经历了许多新奇的事情。他们认为,对于购物狂来说,网购不再仅仅是一个“遗弃”的位置,而是一个生活美学的博物馆和快乐的辐射源。今天的主角,27岁的谢海伦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说:“在‘动手’的道路上,我存了更多的钱,学会了理财,最重要的是,走上了线上创业的道路。”

【人物故事】

谢海伦:

电子商务让生活更美好

对于那些在支付宝十年账单上花了几百万的“剁手人”来说,海伦的记录并不是很抢眼,大概有201万元的数字,在朋友中排名仅第八。

但海伦不仅是一个“剁手人”,还是一个令“剁手人”又爱又恨的——淘宝店主,经营着一家名为“樊落”的双冠淘宝店。双11、双12前后,她“砸”手花了近万元;也让更多的人“剁手”。双十二那天,电脑和手机加起来,她淘宝店的页面访问量达到了8万,卖出了2000多单,日成交额超过70万元。

第一次见面时,她笑着说:“在直播间能看到的东西基本都来自淘宝。”她的长款毛衣,刚泡好的苦荞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甚至还有大包的狗粮.

淘宝曾经定义过“剁手人”,“剁手”的标准是年购物金额在5万元以上,月消费次数在10次以上。面对这个定义,海伦毫不怀疑自己“剁手人”和“电商”的双重身份。

因为“动手”而省钱

打开淘宝后,海伦分享了最近的购买记录:女装、零食、家居用品、狗粮……一本双11抢购的美容口服液郑重推荐:“看,平时一套500多元,双11加店券优惠才300多元,加10瓶。每个淘宝账号限一套。”海伦借此机会进行了盘点。她还来了妈妈和男朋友的“马甲”,0点刚过就立马抢购了三套。“常用物品,价格一目了然,在活跃度强的时候,可以果断出手。”

“很多人喊‘剁手’,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虽然瞬时成本有些惊人,但将其分摊到未来的生活成本中绝对是省钱。”在海伦看来,“剁手”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负罪感。

双12当天,虽然店铺的访客数量和交易量达到平时的几十倍,但咨询、议价、地址变更的要求却没有往年频繁。“活动期间很多都是回头客,没有太多纠缠。”海伦想,“这几年网购成了常态,‘剁手人’变得聪明不冲动。”

双十二晚上,海伦不忘给三个打架的小伙伴打电话,在最后一刻去吃了个半价火锅。

海伦在2008年注册了支付宝,2013年之后,也就是她的淘宝店成长的时候,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店铺的“装修”、模特的邀请、优质供应商的挑选上。今年,她投入大量资金筹备开天猫店。

为你的梦想“拾起”

当别人看着支付宝的十年声明,泪流满面,想象着如果自己有钱,可以计划开一家梦幻咖啡馆,付房子的首付,海伦可以趾高气扬,自豪地说自己所有的钱都是为了梦想而花。

海伦20岁时,她的梦想是有漂亮的衣服穿;当海伦被以前的工作占据大量时间时,她的梦想是有时间去旅行;当海伦觉得她原来的工作与她的回报不成比例时,她决定成为自己的老板。

英语专业的海伦在2008年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河南信阳,在一家公司做翻译兼助理。承担着庞杂的行政工作,处理着微妙的办公室关系,这个刚毕业的姑娘暗自神伤,“找不到自我”。后来,在父母的安排下,她进入一家小学当英语老师,但是因编制解决不了,父母的头上悬着巨大的愁云,也让她倍感压力。


  那时,她已经是朋友圈里的网购达人,每天一有空,就会在网上流连。漂亮的衣服、实惠的化妆品,让她买得不亦乐乎。创业的心也因此萌动:“如果自己做了淘宝店主,是不是就会有穿不完的漂亮衣服?”于是,她辞去工作,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就这样,从找货,到现在拥有自己固定的厂家,她实现了创业梦想。


  每年的七八月,海伦都要暂时关闭淘宝店,带上妈妈或者独自去旅行,云南、西藏、尼泊尔……每次都能结识很多新朋友。这些新朋友,有的成了她淘宝店的“合伙人”,有的则成为她的供货商。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旅行中相识,因为都是资深“剁手族”,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


  海伦在自己的小账本里写下这句话:“看到十年账单,让我也致了回青春。网购、开网店、旅行……一个个梦想实现,很多早已淡忘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眼前。我什么时候买了去西藏的机票,什么时候第一次出国,什么时候不再需要妈妈的转账而自力更生……那些美好的回忆,思绪如潮水般涌出,我禁不住流泪了。”


  【链接】


  电子商务助力转型


  随着海外市场普遍进入圣诞假期,27岁的跨境电商创业者华丙如的工作也进入了促销旺季后的平稳期。


  这家由“85后”在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平台速卖通上经营的网店,已经成为巴西市场速卖通女装销量的前几名,旗下有300多人的服装设计生产团队。


  华丙如的子不语贸易公司位于杭州郊区,除了懂外语的网店客服、车间里缝制整烫的工人,还有4名年轻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浏览。店里女装的主要顾客来自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地,他们就负责从当地的社交网站捕捉流行元素,提交给设计部门。


  依循互联网的规律和节奏,不断与顾客反馈、互动并调整生产计划,是华丙如的网店商品受欢迎的一大因素。设计成型后先做一批销售,结合销售数据情况,不断重复下单生产,尽可能降低库存风险。


  像华丙如这样,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努力转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还有很多。最近几年,全球消费者还开始自己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他们从中国网购商品,而不再借助中间商。


  眼看着生意做大,华丙如开始筹划,想去巴西建一个展厅。有些来店里购物的买家是批发客,建一些展厅、仓库,可以让买家试穿,让他们更有直观感受,批发客也更敢来采购。从国内统一运到仓库里面,再一件件分发到消费者手中,能大大缩短物流周期和成本。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