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新闻(燕燕任记者郑伟)近年来,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将小羊肚菌种植成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随着春天的暖阳,“春耕”变成了“春收”,羊肚菌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收获季节,景家园村的农民提前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走进黄龙县界头庙镇景佳园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羊肚菌大棚格外显眼,黑压压的大棚生机盎然。犁沟两侧的羊肚菌破土而出,站在褐色“小雨伞”环绕的蘑菇地里。菌盖饱满饱满,茎秆光滑如玉,色泽鲜艳诱人。农民们正在抓住机会收割它们,这是丰收的景象。
“羊肚菌一年可以采摘三次,一个大棚总产量200公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湿蘑菇每公斤能卖80到120元,一棚能赚2万元。我们今年投资了。20多个工棚,总收入40多万元,这个效益特别可观。可以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村产业发展。”黄龙县界头庙镇景家园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陈说,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景家园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得天独厚的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中微量元素丰富等自然条件,成为种植珍稀食用菌的宝地。2019年,在陕西体育馆的帮助下,建成了34个大棚,其中21个大棚种植了羊肚菌。经过前期精心培育和试种,羊肚菌的栽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地技术员茹冠成说:“羊肚菌栽培的主要技术在于温度、干燥度和湿度的控制。只要把这三点控制好,就没有问题。今年我们总结了去年的种植经验,提前做好降温前的防控,加上了增温灯和小拱棚,使得今年羊肚菌的出菇率特别好,比去年高了好几倍。”
52岁的王自温室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是这里的管理员,从羊肚菌种植到采摘,从一线采摘工到日常管理人员。每天检查温室的温度和湿度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羊肚菌的日常管理非常简单,不劳而获。这个家庭有40英亩土地,可以管理。在基地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基地管理员王说道。
羊肚菌是“冬种春收”品系,第一年9月种植,第二年3月将获得大丰收,持续到5月。基地还吸纳了10多名村民到羊肚菌基地工作,解决了当地就业,带动大家增收致富,每户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采访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大棚里采蘑菇的村民柯增祥。她说:“一年能在基地工作20多天,一天赚120元,在家打零工增加收入,我觉得很开心。”
从最初探索发展之路,到带动村民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羊肚菌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景家园村两委在冬闲时在大棚内种植羊肚菌,收获后计划在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双收”。
据了解,2022年,黄龙县界头庙镇景家园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将继续扩大规模,新增10个大棚,并联动全村农户开展羊肚菌种植,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羊肚菌产业发展集群,助推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