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开工作室最赚钱投资小 小小创业项目

周末晚上,老公给三五个朋友打电话,弄了一桌子菜,大家聚在一起举杯喝酒。

自从生了2个宝宝,感觉好久没这么放纵了。客厅里动感的音乐,口感好的绿色啤酒,过往的青春都在这个夜晚不断发酵。

三十几岁的年纪,已经过了那种叛逆的时期,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些被自己忽视的普世道理。也明白了,改变世界的前提,是首先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做出亮眼的成绩。

在每天看似无聊的日子里,我已经正式创业一年多了。自从突破了不适合创业的认知障碍,我获得了很多关于创业的新知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观点。

01人人皆可创业吗?

昨天,一个朋友在头条给我写信,说他看了我的文章后非常激动,因为他要辞职,开始自己教育工作室的创业之旅。这位朋友是有几年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想在四线城市创业。

由于没有详细沟通,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是我想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的。在古代,战争是关于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我觉得创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创业?这里我将列举三点:

1)跟风随大流者

当我分析企业家的共性时,我发现80%以上的企业家都是顺风创业的。

看到身边有朋友或者亲戚,自己创业就能赚很多钱,觉得义愤填膺,也能做。所以,想都没想,就轻易投资了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行业,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

2)急功近利者

昨天和同事讨论目前的教培市场时,同事感慨地说,教培创业真的很难。三年前他投资了一个给孩子口才的项目,第三年开始赚钱。中间现金流几乎被切断,他到处借钱。

正如《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所说:

创业的八年左右,只有三天是顺境,剩下的八年几乎都是艰难的。

一旦选择了创业之路,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急功近利,前三个月不赚钱,就会退缩,创业之路不会长久。

3)多项目并行者

这些人一般都是有一定资金和资源的人,因为他们对产业和创业的认知不完整或不全面,容易盲目投资。有人认为这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的前提是创业者的认知和实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人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我认为企业家只有在一个项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才能考虑其他项目。就像一个在一件事情上没有拿过冠军的人在其他事情上找不到这种感觉一样。

le="font-size:15px;">没有在一个项目上有突破,就贪图多项目的成功,这是不切实际的。






02 疫情之下,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吗?

说完了人和,我们再来说说天时。疫情来临,很多人都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


此时,我却跟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左,倡导有专业能力的人出来创业。为什么?


因为这都是我通过操盘项目,并且经过实际调研得出的结论。我今天还在头条看到,有比较知名的行业大号“唱衰”行业发展,倒闭、倒退的字眼仍然占据主流。


整个行业确实很难,但我们不能扼杀那些回暖的迹象,那些发展迅速的机会,那些已经被证实的模式。教培行业确实遭受了打击,但是当下却在迅速恢复并且开始蓬勃发展。我们来通过3个信号来看教培行业的未来。


1)四大巨头布局教育行业


如果关注行业动态,会发现ATTT四大巨头,都在加大投入进行教育行业布局。为什么?


教育是人类的底层需求,并且有数万亿的市场体量,与此同时,教育是可以进行互联网化的。


巨头布局教育行业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在教育行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资本不会骗人。


2)教育行业增速


蓝象资本的创始人在混沌大学的课程中提到,蓝象今年投资了80家教育初创企业。他说:教育是自带10倍增速的行业。


根据数据显示,教育行业的增速高达15%。这在其他行业是很难达到。


而当下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周边倒闭的教培,其实如果你们再去看看存活下来的机构,会发现8月份的他们,特别是中小机构犹如脱胎换骨。


3)操盘实例验证


疫情期间,我从2月份开始操盘外地的教培项目。明显从6月份开始发展速度变快,到7月份达到了一个小高潮。8月份的淡季,也有能够收入10W+的机构。


身在浪潮中,我的感受非常清晰和明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说的案例针对三四线城市。在疫情之下,一、二线城市的机构反而恢复和发展的比三、四线要慢很多。




写在最后的话

地利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我的结论是三、四线。


综上所述,教育类个人工作室,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如果你觉得自己满足天时地利人和,并且审慎考虑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个人工作室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欢迎@微蓝老师,教育OMO实战专家,专注三四线城市教培机构及个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