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熊倪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2577创意院的名字本身没有创意,就是上海龙华路2577号的门牌号。
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旧工厂、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工业园区、创业园、创意园,随波逐流,因地制宜,一错再错。它们要么是批号,要么是行业代码,数字可能是一种隐喻记忆。他们都有自己的辉煌和沧桑。
2018年1月入选中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江南制造局成立于1865年,简称江南制造局。因此,2577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引人注目:它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的一部分————最早的龙华分局。
1870年,同治九年后,江南制造局在龙华寺以北购买了80多亩田地。四年后的1874年,一家模仿黑火药的黑制药厂建成。这也是上海最早制造的炸药。又过了一年,即光绪元年的1875年,一家枪炮厂成立了。
之后,在光绪七、八年,即1881/82年,江南制造局先后购买了田敏的芦苇地,范围逐渐扩大。光绪十八、十九年,也就是1892/1893年,这里建立了一个栗子无烟火药工厂,模仿栗子火药,尝试生产无烟火药。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和扩张,龙华地区军工企业的规模已经初具规模,在枪支弹药方面具有相当的生产能力。
民国以后,一直是上海地方最高军事总机构所在地,曾作为淞沪军保署和淞沪商埠监察署旧址。
民国9年,也就是1920年,淞沪警备司令兼第六混成旅司令何曾经修建城门,城门两边的书工会说“革命没有成功,同志们还得努力”。大门两侧还建有一座木牌坊,北面书《天下大同》,南面书《天下公》。
在入口的右侧,有一座高度超过10米的了望塔。塔后道路两旁有一排平房,是驻军营房。
1927年,淞沪警备司令部成立。白崇禧、钱大钧、熊式辉、戴戟、吴铁城(上海市市长)、杨虎(上海市安全局长)先后担任指挥员。他们指挥的部队有中央军第32军(司令员钱大钧)、第37师(师长熊式辉)、第5师、第19路军第78师(师长戴巍)和地方。上海负责松湖
市区以及东面延伸到川沙、周浦,西至大场、真如,南至曹行、陈家行,北达宝山、杨行等地区的警备任务。1937年11月因抗日战争爆发,淞沪警备司令部撤销,人员随军西撒。大部分建筑毁于抗战时日军炮火。抗日结束后,重新成立的淞沪警备总司令部没有重返故地,而是另行安置驻扎在了四川北路。

解放以后,该厂实行军管,成为军工生产企业基地。
因此,在这漫长的历史沿革中、百多年军工基地内,有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各个时期的单体式、庭院式、多层等古旧建筑70栋,其中有9栋为19世纪中后期的古董级历史保护建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青砖、红柱、飞檐、翘甍的古典建筑元素符号,多多少少点点滴滴都反映着中国近现代军事工业的历史风貌和时代变迁。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因为废弃工厂对外出租的数家仓库和旧厂房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这座大院差一点沦为废墟。
于是在2005年,上海市徐汇区经委与南京军区协调,调整了园区内产业结构。定位以新媒创意产业为核心,辐射广告策划设计、公关会展策划、新媒体产业、艺术创作、其他设计咨询类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既集办公、展示、交易、文化等为一体,又融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元商务业态的组合。

重要的是创意人士参与了对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倡的“JOB & LIFE”理念,意思就是打破过去传统的工作与生活相分离的壁垒,倡导现代智慧型产业工作氛围和环境的开放性,让置身其间工作的人们拥有一份愉悦的心情。

所以在改建中,特色庭院都成建制的完整保存,粗重的铸铁巨柱,坚固的整木横梁,都保留了下来,废弃不用的枪炮拆散后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建筑遗产被原汁原味地保留,甚至还有一处名唤“残壁”的艺术构造体,诉说着那段日渐遗忘的历史。

大院内以深灰为主色调,辅以具有历史质感的铁锈红,配以四季植物为色彩,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材料与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相融合,以传统工业元素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结合,在占地100亩的大院内保留了历史的积淀,可以感受到这百年历史酿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创意的空间,把百年历史轻轻翻开到新的一页。把2577大院打造为上海市新传媒创意产业新地标。

即使在上海这样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比较洋气的国际大都市的创意产业园区中,2577也有其独占鳌头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百岁高龄”的路漫漫,二是得天独厚的花园式。所以它不仅有“上海优秀创意产业园区奖”,也有“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