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青岛,2021年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男排比赛,啦啦队舞动青春。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今天晚上,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山东青岛举行。这是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但也是最后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去年9月2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国学生运动会将与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合并,2023年将在广西举办第一届全新的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
从2017年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与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为序列,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但当时只举办中学生项目);到了今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终于囊括了大学生、中学生的所有比赛(原定于2020年举办,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至今年);2023年,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将合并为一个新的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作为国内最高水平、规模最大的学生赛事,——全国学生运动会三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背后是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
教育部体育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今天上午表示,一般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比赛成绩。在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提前举行的一些中学生比赛中,诞生了一些优异的成绩,如男子100米10秒44、男子跳高2米23等。然而,王登峰认为,学生运动会最突出的特点不是竞赛结果,而是体育的教育功能。他说:“学生体育游戏、学生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要达到的目标,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学生运动会是体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因此,学生运动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比赛成绩上,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
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主题是“跟党走,跟梦想走,做最年轻的人”。王登峰表示,主题中的“跟党走”不仅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也是包括体育活动在内的所有教育活动都要传达的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那就是让广大青少年通过运动会这一载体进一步加强爱党爱国的教育。
体育的另一个重要教育功能是遵守规则。王登峰表示,运动员非常关心比赛成绩,奥运会也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比赛成绩要在运动员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取得。“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比赛和纪律,对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进行教育,在运动会期间明确提出安全教育、纪律教育、规则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学生运动会对体育功能的强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来自深化体教融合的大背景。
王登峰介绍了教育部最近在河南开封建立的一所新的足球学校。与传统足球学校注重文化课和足球训练的模式相比,新足球学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依托一所具有国民教育的普通中小学,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选拔不同级别的优胜队,然后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高水平教练对这些优胜队进行指导和训练,组织比赛,从文化基础扎实、足球技战术好的普通学生中选拔选拔。被选中的孩子只在周末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不离开
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而不仅仅是面向少数顶尖运动员的。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选拔参加运动会的孩子,这是学校体育实现“四位一体”的前提。
在学校体育活动体教融合的基础上,学生体育赛事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除了全国学生运动会和青少年运动会合并之外,一些单项赛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王登峰透露,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方案。
当然,要实现体教全面融合的目标,国内几乎所有学校都面临两大瓶颈。近日,山东某中学校长告诉王登峰,体育教师短缺和体育场地有限是困扰学校更广泛开展体育活动的两大制约因素。王登峰表示,这是一块硬骨头,教育部将坚定不移地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这项工作。此外,将进一步完善包括体教融合在内的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直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评价,从而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
青岛,7月12日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慈欣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