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适合年轻人创业的城市排名,创业最好的城市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阶段,知乎里都会“拔得头筹”一个热门问答:填报志愿,选城市还是选专业?不同的观点各有侧重。有人说,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更重要;有人说,首先要选择热门专业,这样毕业后就业渠道就多了。

无论选择专业还是城市,都有一个相同的参考指标:毕业方向。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909万人,海归约80万人,他们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来自多个招聘平台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成都、杭州、Xi、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有赶超广深的趋势。毕业生看重成都和杭州什么?

“这种流动并非意料之外,而是近10年成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研究员张俊良认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能力与北广深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经济因素和城市舒适度的优势也在不断显现。“未来建议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建立‘引进、教育、使用、保留’制度,同时在落户、住房、收入、居住环境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更为优惠的措施,这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是有利的。”

成都吸引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图为成都太古里鸟瞰图

58同城发布今年毕业生就业报告

毕业生首选城市,成都排第四

2021年大学生就业趋势如何?近日,不少招聘平台发布的报道都释放出了最新的信号: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在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选择上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比如BOSS直接就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学校招聘岗位62%来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略低于去年。其中,一线城市学校招生人数占比2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占学校招聘岗位的3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吸纳的主力军。

根据58个城市公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今年毕业生首选的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长沙。根据五通国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意向城市数据分析,前十大城市中,除了北京和上海仍占据榜首外,有60%是新一线城市。南京、成都、天津、青岛、Xi、重庆六个新一线城市超过广深,排名第三至第八。

另一个更直观的毕业生居住地指数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RealData发布《2021年毕业季居住洞察报告》,显示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是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但深圳已经从2020年的第四名调整到2021年的第六名。排名上升最明显的城市是成都,从2020年的第九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四位,仅次于北京、广州、上海,高于深圳,取代武汉成为毕业生就业一线城市,其次是另一个新一线城市杭州。

据紫茹研究院10个城市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北京、上海仍排在毕业生租房城市第一梯队,而成都、杭州这两个线上名人的新一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紧逼老一线城市深圳,成为第二梯队的新兴力量。

据成都高新区

成都、杭州为什么这么突出?

多维度释放竞争优势

为什么成都和杭州在吸引毕业生方面如此突出?换句话说,以成都、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满足毕业生择业的哪些需求?

“成都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比如房租、交通和伙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成都城市容忍度高,机会多。”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晓

”。


更多的发展潜力、经济活力,以及就业创业的机会,还有一个关键的指标——市场主体,也就是一个城市的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总和,市场主体多,则意味着提供一份好工作的机会更多。


根据各城市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市场主体(企业+个体户)最多的10个城市依次为:深圳、重庆、上海、成都、广州、苏州、西安、北京、青岛、南京。从各城市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来看,成都、青岛、广州、佛山的增速很亮眼,尤其是成都,增长25.44%。初步统计发现,过去5年成都的市场主体增加了167万户,苏州增加了131.5万户,广州增加了118万户,这三个城市增量遥遥领先。


成都宜居的生活环境也有巨大的吸引力 图为锦江绿道江滩公园 资料图


梳理近年来媒体公开报道的部分城市企业数量和个工商户数量,主要城市当中企业数量超过100万户的有5家,除了北上广深,成都成为唯一进入此列的新一线城市。


“成都的吸引力还在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更有强劲的现实竞争力,比如产业结构的竞争力。”张俊良分析,近年来成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产业生态圈构筑城市比较优势,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同时,毕业生“用脚投票”,优质公共服务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力,“成都公共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将进一步释放竞争优势。”


成都兴隆湖 资料图


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位列全国第四


成都如何持续扩大城市竞争力优势?


“这样的趋势其实不是新近才出现,在智联招聘平台,大学生投递新一线城市的简历总量已经超过一线城市。”智联招聘成都分公司市场与用户增长部负责人宋璐告诉记者,自2017年以来全国约100城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智联招聘在持续研究中发现,人才流动的趋势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0年北京、杭州、上海位居前三名,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位居前十。


从应届生这一指标来看,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十名分别是北上深广、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武汉,前十合计占比40.0%;从硕士及以上人才看,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和成都,合计占比31.3%;


“2017-2020年,成都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3%、-0.6%、0.3%,由负转正,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才吸引力强。”宋璐表示,2020年成都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4.1%、4.4%,分别位列全国第四、第五,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才保持较高吸引力。从来源看,人才向成都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西安、绵阳、深圳、上海、苏州、德阳、南充、长沙,合计占比达39.1%。


宋璐认为,要让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引、用、育、留”四个字是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核心,“未来,新一线城市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市而言不仅要引才,更要培育,形成培训体系,完善成长激励机制。


张俊良也有同样的观点,他同时认为,各城市应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做到“以产业引人才,为产业聚人才”,“随着新一线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提供更多落户、住房、医疗等等公共服务供给,新一线城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