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找项目,阿松创业的故事是真的吗

作者|黄燕华

编辑|鸡蛋管理器

原创出品|“创业一线”下的“子弹金融”

新一轮监管正在遏制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各大平台“教师资格”问题率先得到整改。

早在2月5日,北京市教委就发布通知,要求在线教育机构核查在职教师信息,确保学科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在2月15日之前,所有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出售的课程将被下架。根据各机构公布的备案承诺,截至2021年初,猿人辅导和作业辅导的导师人数分别减少了42人和35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网络教育好坏参半。网上有很多教育平台虚构教师资质,找没有水平的老师等。去进行在线教育,而屏幕那头的孩子可能就是受害者。”

一位知情人士向子弹财经透露,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受到严格控制,这与四家头部在线机构曾寻求“假教师”代言广告,然后被线下机构举报给政府有关。

目前,在教师资质遭严管的情况下,有教师资格证的主讲老师成了各在线教育平台上的“香饽饽”,而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主讲老师则面临课程下架且收入减少的窘境.

为了应对新规,一些线上机构冒着被查处的风险,让“无证”讲课老师偷偷教学生,同时以百万年薪的高薪从线上线下机构“抢”持证讲课老师。

1、教师资质被严管的背后

“新东方及未来初年教师普遍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从事教育十多年的董力(化名)告诉子弹财经。此前,教育部门并未对线上线下教职员工提出“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要求。

董力认为,新东方更倾向于招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第一,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普遍高于师范专业。“通常情况下,如果学习成绩一般,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愿意选择师范院校。”

其次,师范教学和实训教学是两个方向。正常教学的重点是让教材清晰,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任务。“老师受这种教学理念影响越深,班级就会越差。学生更喜欢与非师范专业不同、有创造力、有趣的老师。”董力说。

在美好未来的初期,我们更愿意找清北等名校的本科/研究生当教学老师。"这些人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为他们没有毕业."董力说。

到了2017年,教育部门对在线教育机构教师资质的监管力度开始显现。

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深投资人徐华对子弹财经表示,2017年,为确保线下机构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委对不具备教学资质、不被教育部或工商认可的线下机构进行了大量调查,开始关注线上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

“2019年,国家实际上计划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只是节奏没那么快,我还是想先看看市场的反应。”许华说。

然后就是值得纪念的2020年,因为疫情爆发,线下教学被叫停,直到2020年9月才慢慢恢复。在此期间,在线教育机构承载了许多教学需求。此时考察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去年教育相关部门其实把对在线教育机构教师资质的

审查有意识地延后了。”徐华说。


那么,为何今年监管层收紧了对线上从教人员资质的要求?


李栋分析道:“中小学教育要以学校为主体,其核心是德育而非智育,而课外辅导机构往往培养孩子的智育而非德育。若对孩子的智育培养超过德育,或许不是国家和人们想看到的。”


不过,在线教育机构教师资质“监管风暴”的提前到来,并非无迹可寻。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一位老太太分别出现在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广告中,在A广告中称自己“教了一辈子小学数学”,又在B广告中变成“做了40年英语老师”。


这一虚假广告事件引发了行业热议,该“名师”随后也被曝只是一名广告演员而非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


长期关注在线教育的陈亮(化名)向「子弹财经」透露,有线下机构就“线上机构找‘假老师’代言广告”一事向政府举报,要求相关部门整治在线教育乱象问题。“只要有人举报就有人管,要是没人举报就没人管。”


而线下机构举报的动机也很简单。“这些年来,线上机构不断在抢夺线下机构的生意。”陈亮说,这可能是线下机构的“反击”。


他还提到,举报过后,2021年2月初北京市教委就约谈了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和高途课堂等在线教育机构,并要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相关课程全部下架。


“这次行业监管将是长期的,行业的阵痛不会马上消失。”陈亮说。


2、招生规模下滑30%-40%

当前,教育部门严管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资质,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作为被严管的“主角”,主讲老师们迎来了各自命运的“转折点”。


“其实,监管对有教师资格证的主讲老师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之前,主讲老师每年工资普涨5%。受此次监管影响,为避免他们被同行挖走,一些机构会给他们涨薪至少10%,同时外加升职和提高福利,如果达到总监级别的主讲老师,还将获得公司股票/股份奖励,”陈亮对「子弹财经」透露,“要知道,对手们正以涨薪30%的诚意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然而,有些主讲老师或许不愿接受自己的命运被“一纸新规”改写,所以顶着被查的风险“造假证”。


“某在线教育上市公司的一位资深主讲老师曾连考三次失败,最终托人办了一个假的教师资格证书。没办法,像一些40多岁的老师现在要考取教师资格证,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李栋说。


那么问题来了,老师“造假证”难道不担心被查?


“2009年之前毕业的老师被查出(假证)的概率极低。”李栋向「子弹财经」解释,因为2009年之前的教师资格证没联网,相关信息没有被录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系统。换言之,如果要查2009年之前的教师资格证,只能找当地教育局。


比如某老师2006年大学毕业,做一个2007年鞍山颁发的假证,这个假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无法被检索到,只能通过鞍山教育局辨真伪。“可问题是,鞍山教育局是否让查存疑。”李栋说。


此外,李栋还提到,一些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尽管在其官网进行了教师信息公示,但被公示的一些教师尚存“造假证”之嫌。“2009年之前毕业的老师,如果非公立学校出身,而是培训机构出身,那么假证的概率极高。”


不过,2009年之后毕业的老师一般不敢造假证。因为2009年之后毕业的老师但凡有证,其证书相关信息一定会被录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系统。“如果老师造假证,就特别容易被查出来。”李栋补充说道。


因此,在教师资质监管趋严之下,“有证”的主讲老师备受追捧,但“无证”的主讲老师却要从台前退至幕后。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主讲老师相关课程要全部下架,不仅让那些无证老师在今年的收入骤减,还导致一些家长因无法选择意向老师、科目和时间段,最终选报了线下课。”陈亮表示,学生的流失对在线机构而言也是一笔损失。


不过,在徐华看来,这对家长来说未必是坏事,让一些家长不再因为广告、电话营销等盲目地信任一个品牌,同时为家长们对那些授课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且教学质量较差的机构举报多提供一份证据。


此外,同为在线大班课的“老师”,辅导老师与主讲老师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所以,主讲老师的去留也直接影响着辅导老师的利益。


“辅导老师每个月的收入,其实在本月初或上月底就基本确定了。”陈亮解释,因为今年春季大量主讲老师的课程下架以及被挖走后,辅导老师分到的学生数明显减少。“一个辅导老师去年春季能带400个学生,但今年春季只能带240个左右。”


与此同时,辅导老师的收入自然也就变少了。“据我认识的一些老师的情况,今年1月,辅导老师的收入为10000元,到了3月,这一数字被替换为6000元,几乎腰斩。”陈亮进一步对「子弹财经」透露,“近期有一批辅导老师离职,因为3、4、5、6月都挣不到钱,自然就离开了。”


据陈亮预估,整个在线大班课行业辅导老师的离职率将达到15%。“他们基本都是主动离职的,因为公司裁员还得给补偿,现在不给你分学生,赚不到钱,你自然就走了。”陈亮说。


当然,在主讲老师的教学资质被严管后,被波及的不止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还有在线教育机构。


据「子弹财经」观察,在2021年春季期间,在线教育玩家们的广告投放量普遍调低,导致招生规模收窄。“相比去年春季,今年春季在线大班课行业整体招生量减少30%-40%。”陈亮表示,招生量的减少,反映到机构账面上则是收入的下降。


不过,徐华认为“教师资质从严监管”也将为在线教育机构送去“利好”,让机构更重视对教学质量的监管。


毕竟,如果机构的玩法仍是为了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招大量应届生为主讲老师,短期培训后使其快速上岗,并通过大规模投放广告的方式实现业绩的爆发式增长,那么,一旦教学服务质量下滑,各项问题突出,届时机构受到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虽说平日里主讲老师与拿真金白银砸向机构的资本处于两个“世界”,但此次监管却把二者牵扯在了一起。


有些投资人更希望被投企业能尽快上市。“上市后,好让散户买股票,帮他们退出,因为监管越来越严。”陈亮直言称。


徐华也提到,受监管影响,投资人对在线大班课项目的出手会变得更加谨慎,但这对在线教育行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此外,“收紧教师资质要求”还将利好教师资格证培训行业,为后者提供更多的增量用户。“毕竟,想进K12教培机构授课的人都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李栋说。


3、百万年薪高价“挖角”

按理说,线上机构在教师资质问题上“吃了亏”,接下来势必会依规定积极整改。但遗憾的是,仍有不少在线教育机构让无证的主讲老师“违规”授课。


陈亮向「子弹财经」透露,很多线上机构都会让无证的主讲老师暗地里给“寒续春”的老学员授课。毕竟,若因主讲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就停止授课,那么,“寒续春”的老学员就会退费,这对机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


那线上机构不担心被举报吗?“事实上,机构不担心,”陈亮就此回答道,“因为只有买课的人能看到无证的主讲老师在上课,没有买课的人根本无法知晓。而老学员续报他的课,说明老学员喜欢这个老师,喜欢又何来举报呢?”


除此之外,不少机构还会让主讲老师化身“隐形人”给学生授课。


表面而言,一些无证的主讲老师的课程虽已下架,但其暗地里仍给学生上课。比如某学生的课,由三个老师上,其中一名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就起个化名,比如阿松老师,当他给学生上课时不在镜头露脸。“我有个朋友在某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任职,他在2020年就是作为一个‘隐藏’老师给学生上课。”李栋坦言。


当然,除了对监管的“阳奉阴违”,线上机构们也在持证的主讲老师的“拉新”上持续发力。陈亮表示,在线教育机构们都在加速招聘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但问题是,目前市场上很难招到211/985名校出身、持有教师资格证、具备四五年教学经验、普通话标准且气质不错的主讲老师。


“究其根本,是我们的教师供应链不足,目前全国能带1万学生的大班课主讲老师也就两三千人。”陈亮补充说道。


正因此,一场“挖人之战”在线上机构中悄然上演。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线上玩家们开始疯狂互挖有教师资格证、有流量的老师。”陈亮向「子弹财经」透露,跟谁学以100万年薪从猿辅导挖了一个在猿辅导期间已积累近200万粉丝的主讲老师。“要知道,目前在线大班课行业主讲老师平均年薪也就40万左右。”


事实上,“挖人”远非外界想象中那么简单。


陈亮告诉「子弹财经」,线上机构从竞对挖主讲老师,看中的不止是该老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以及认可他的学生,更是其背后的相关数据、资源等。


“比如,线上机构A从线上机构B那里挖一个主讲老师C,机构A通过老师C了解机构B的教研产品、学生续报数据、组织架构、战略等公司机密。而且挖对方主讲老师,很可能会把他身边的主讲老师吸引过来,如此一来,被挖机构的离职率提高,动摇的是对方的军心。”陈亮对「子弹财经」举例道。


此外,线上机构们也会从新东方、学而思等线下机构挖主讲老师。“这样做的成功率挺高,因为有些线上机构以百万年薪高价‘挖人’,这样的薪资水平往往是线下机构无法承诺的。”陈亮称。


4、结语

毫无疑问,过去一年来,疫情和资本双双给在线教育按下了加速键。而教师资质监管趋严,也暴露了狂飙突进的在线教育行业存在的弊病。


虽说让无证主讲老师开启“隐身”授课的模式,或是通过简单粗暴的高薪“挖人”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线上机构们“持证老师紧缺”的压力,但这样的方式显然不可持续。


对每一个想长期留在牌桌上的线上玩家来说,探索并构建一套完善且合乎自身的师资培养体系才是“硬道理”。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