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四位创业者及其创业故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肖伟摄
制作者档案:刘思思,女,80后
创业项目:知果
(zhiguoguo.com)
地域:知识产权
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联想之星百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2015年4月,获得经纬中国和联想之星370万美元的A系列投资。
知果果:商标服务的“免费战术”
“如果你现在没有创业,或者没有加入创业公司,那么你会错过一个时代。”5月22日,刘思思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前两天,也就是5月20日,刘思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志国预计5月将完成1000多个商标业务。无论是对比传统机构还是互联网机构,“我们都会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机构。”
此时,智国果网站上线才一年。
深扒行业内幕
刘思思,法学毕业生,2007年开始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她越来越意识到她的行业还有改进和颠覆的空间。
首先,传统知识产权产业的效率越来越低。以商标注册为例,就是一个“跑腿”,互联网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以前四个人跑,现在一个人就够了。
二是行业相对封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刘思思说:“拿回扣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些机构会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交易。比如,本来客户只需要注册一个类别的商标,但是代理机构会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另一家公司打电话给客户,说我想买你的商标。你还有其他类别吗?这样,客户可以注册更多的类别,收取更多的费用。”
三是整个行业以中小机构为主,服务比较浅,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受不是很好。
2013年决定创业。那年12月18日,刘思思和三位前同事去了长城。“我们想做一个不同的动作,带着仪式感,去开始一次商务旅行。去长城不是英雄。”
“免费战术”打开市场
下定决心创业,但对于一开始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四个传统法律背景的人来说,没有明确的路径。
“互联网技术,甚至怎么建网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泡在车库咖啡(中关村创业街上最早的以咖啡馆形式出现的创业孵化器)里,询问互联网圈的人。”刘思思告诉记者,“第一次去车库喝咖啡很尴尬。我觉得离这个圈子很远。我非常紧张。我看见其他人在用电脑聊天。我不知道该和别人说什么。我转身后没有座位。我刚走。”
知识产权分为商标、专利、版权,决定从商标入手。
2014年5月4日,智国果网站正式上线。从一开始,刘思思就抛出了“杀手锏”,市场服务价格为1000元内的商标注册服务,由志国免费提供。她赌的是后续的增值服务。
一条“鲶鱼”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不满。有人说,免费知果的做法损害了市场,甚至涉嫌不正当竞争。对此,刘思思表示,“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公开透明,提供可靠的服务,消费者有选择和评价的权利。我坚持这一点,所以不怕任何批评。”
智国果网站上线一个月后,我拿到了
联想之星百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据说,刘思思是联想之星执行董事王明耀决定投资的第一位女性创业者。刘思思出名,还因为她本人出镜的一档视频节目《思聊》。节目里,她每期“炮轰”一家知名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犯的错误。
“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传播,来提升创业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刘思思这样描述她的最初想法,“我不是为了黑你,而是给你提出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验证下来,大家(被点名的公司)非常开放,愿意接受,其中不少成了我们的客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
创客档案:吴云,男,80后
创业项目:小青瓜人工智能机器人
领 域:人工智能服务型机器人
融资情况:暂未融资
小青瓜:让机器人为用户挣钱
“总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跟我们的机器人待了6分56秒。”吴云精确地记得这个时间。
5月22日,还是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吴云带着小青瓜机器人赴约。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身边的这台机器人第二天就要发到工厂去,准备量产。首批计划生产50到100台,定价3万~5万元。用户预计在8月中下旬就可以通过主流电商渠道买到。
10多家公司组成“机器人联盟”
“这个名字比较萌,而且小青瓜还代表着希望,里面有很多种子,可以硕果累累。”吴云这样解释“小青瓜”的来历。
这已经是吴云第五次创业。英语专业出身的他,前四次都在创办英语培训班,第四次已经做得不错,挣了一些钱。2014年初,吴云来到北京,认识了一群小伙伴,这一次他觉得人工智能机器人才是未来的创业方向。
彼时,谷歌以4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新创公司DeepMind;Facebook成立了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也在硅谷建立了实验室,挖来了谷歌的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 科技、媒体、通信)创业已经越来越多了。而我感觉到大家需要生活中的一个帮手、助手。”吴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4年,智能机器人领域已经掀起了创业热潮,比如导购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他曾往返多地去学习,“有的机器人要不就是样子太丑,要不就是不够智能,我觉得机器人应该是另一个样子。”
吴云果断关闭了英语培训班,开始了机器人创业之旅。不过,一开始并不顺利,他的两位分别负责硬件和软件的合作伙伴先后离开,留下了他这个压根不懂技术的创始人。
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吴云找到了十八九家机器人公司,“我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联盟,可能每一家的技术都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如果把十八九家机器人公司的力量用在一台机器人上面,那就会很棒。”吴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集成商”,每家公司做一个模块,小青瓜负责产品的最后优化并贴牌,赚了钱大家一块儿分。
打造小青瓜的生态系统
吴云自己并不懂技术,那么小青瓜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设计、用户体验,我们懂客户真正想要什么。”吴云这样回答。
他对小青瓜机器人未来的应用领域有很多设想。比如在商场,机器人会自动识别顾客性别、年龄,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荐适合的商品。
“在不久的将来,商场、酒店、车站、家庭……都会应用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实现数据互传。当机器人形成网络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生态系统,有广告平台、电商平台、健康平台和云端服务等。”吴云甚至畅想,未来机器人用户可以通过机器人来赚钱。
“你带着你的机器人到公园广场去玩,机器人会抓拍人脸,分析后推送广告。机器人用户相当于成了广告分销商,根据广告推广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收入。”吴云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
创客档案:许单单,男,80后
创业项目:3W咖啡
(3wcoffee.com)
领 域:咖啡馆、创业孵化器
融资情况:
2010年11月,获得约180名互联网投资人的种子资金;
2013年8月,获得由东方弘道和徐小平等人共同投资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
2015年4月,获得京东领投、东方弘道和清华控股跟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3W咖啡的“创业方法论”
5月7日李克强总理的光顾给3W咖啡加了一大把“糖”。总理走后,3W咖啡接连两天登上《新闻联播》,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5月17日,许单单甚至把咖啡机和吧台搬到了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布置了个“对话咖啡馆”。
如今的创业红人许单单最初也有个“凄美的故事”。5年前,3W咖啡真的就只是一家咖啡馆,开在写字楼里,230平米,装修破旧。许单单告诉记者,“最开始特别惨。我们3个合伙人本来都在大公司工作,收入还算高。但咖啡馆开着开着真的快倒闭了。物业要断水、断电。我们派女合伙人Ella去跟物业沟通。她去了就给他们递烟,说大哥,能不能不要给我们断水、断电。后来物业稍微容忍我们晚交一两天水电费,现在回头想想感触很大。”
而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杨彦茹的出现,让3W咖啡出现了转机。杨彦茹邀请3W咖啡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政府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现在的3W咖啡有1300多平方米,创业大街的作用像‘点石成金’一样。”许单单说。
今年4月,“爱喝奶茶”的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投资了3W咖啡,很多人意识到,现在的3W咖啡早已不只是一个咖啡馆了。
许单单介绍说,如今的3W咖啡已经变成3W集团,旗下有6家公司,分别专注咖啡馆、品牌传播、孵化器、种子基金、猎头和孵化器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创业生态圈。“我们并不是最开始有意地、足够聪明地创设6家公司,而是发现来咖啡馆的创业者有需求,才逐渐独立出来的。”
这6个公司中最新的一家——3W孵化器管理公司,4月份刚刚成立。许单单表示,众创空间大量出现,原先传统的孵化器也面临转型,他希望将3W的孵化经验传递到更多孵化器、产业园区里,就像酒店管理集团帮助别人管理酒店一样。
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许单单说,创业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像瞎子走路,看不清前路;第二步像傻子打架,只知进攻,不知防守;第三步像旅人口渴,创业融资只求快,不求多;第四步像张三丰打拳,更多的是在平衡各方面资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
创客档案:贾世冬,男,70后
创业项目:搜当网
(soudang.com)
领 域:互联网+典当
融资情况:
2014年11月,获得盘古创富美元基金A轮融资。
搜当网:把典当行搬上“云端”
加入创业大军时,贾世冬快40岁了,而他进入典当行业已经10年。
“‘70后’创业等的就是一个机会。刚毕业时我就有创业的心,现在我觉得自己创业的冲动仍然在迸发。”5月22日,贾世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认为对于“70后”来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时代,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再拼搏一把的机会。
行业“痛点”激发创业理念
在各行各业争相走向O2O(Online To Offline,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的时候,贾世冬更加觉得,典当——这个已经存在1800年的传统行业到了必须做一些改变和创新的时候。
在中国,设立典当行必须获得商务主管部门的许可,目前全国大约有8000家典当行,市场规模近万亿元。
“这个行业相对传统,也很封闭。2005年到2012年,全国典当行业逐渐实现信息化,此前,大多数典当行都用手写方式记账,给客户开当票,你很难相信。”贾世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传统典当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开个店,坐等客户上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严重。而典当行的主要客户需求是中小企业融资,目前小贷公司发展迅猛、P2P等多元化金融形态也在出现,也在不断压缩典当行业的生存空间。
“举个例子,按照传统的典当模式,中小企业需要融资,可能就是上网查典当行电话挨个打,或者去周围实体店挨个问:我有一套房,你给我评估、抵押,能给我多少钱,什么时候能给钱?你知道典当行账上不是一直有现金,现金在不断流转,可能你上门的这家恰好目前没有你需要的那么多额度。”贾世冬表示, 现在,用户只要通过“典当通”(搜当网自主研发的PC客户端、手机端App)发布融资需求,用户所在地区的所有典当行就会收到推送信息,“哪家有钱就响应需求、给出报价,类似滴滴打车的抢单模式。这样很好地解决了资金匹配和融资效率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会下降。”
“典当企业经营中有四个‘痛点’:寻找优质客户、风险控制管理、杠杆融资、资产处置,这些正是搜当网致力要解决的。”贾世冬说。
典当行的移动时代
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贾世冬身上充满了激情和对自己创业理念的坚持。他像团队里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一样,平均每天跑两家典当行,推介“典当通”产品,讲解如何通过“典当通”实现“互联网+”,把业务数据上传到“云端”。
“有一家典当行业上市企业,放弃了自己研发的系统,转用我们的。每年可以节约上百万元的信息化投入。”贾世冬说。
上线至今,“典当通”的用户已达数百家。他希望在今年年底能有1000家典当行用户。成为典当行业O2O的“入口”,贾世冬的这一理念迅速为他赢得投资。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进程,这个行业已经接受用云服务和大数据来做业务了,我就感觉机会基本到了。”贾世冬说,“很多典当行都提出要上门做业务。怎么做?很多企业都没有提出抓手。现在,典当行客户经理拿着手机到客户那里就可以现场拍照、录入信息、生成符合国家规定的票据信息,现场完成交易。”

数据来源:派思咨询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数据来源:派思咨询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