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线上博物馆”、异地就医儿童的“麦当劳叔叔小屋”、老人儿童的公益科普游戏……上海的青少年公益项目,汇聚了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学校公园平凡生活的点点微光。
1月14日,“百川杯”在上海举行,争夺第二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公益创新大赛最终奖项。大赛开赛以来,共有62个爱心青少年公益项目脱颖而出。经过初审、互评、复赛,15个项目终于进入决赛阶段。
有创意、有暖意
在湖南新田县,一个赤贫的孩子,每天的衣食住行和玩耍需要多少钱?答案是19元。
在“百川杯”公益创新大赛现场,来自《苦志育才学校困境儿童慈善学校》项目的威麦科健集团品牌创始人荣荣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扶贫项目的主要支出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员工工资、食品物资支出、行政管理杂项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修建校舍是很大一部分支出。如果能利用当地闲置的学校资源,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对于无依无靠的孩子来说,义务教育只是免学杂费、免教材费,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对困境中的家庭来说仍然是沉重的负担。为确保救助活动的长期性和有效性,该项目创新性地实施“由公众共同发起和管理”。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办了两所学校,获得了很多好评。她自豪地说:“在苦志育才学校,山里的孩子也可以参观‘云博物馆’。“孩子的英语和数学已经冲到全县第四名。”
大赛成功案例有很多:在《麦当劳叔叔之家》项目中,“罗纳德麦克唐纳之家”为外地贫困儿童家庭到上海市儿童医疗中心就医提供免费住宿和看护服务,让他们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在一起就是家”;《“最潮民族风”——得物助力云南文化产业扶贫公益项目》将创意融入扶贫,让“国风”吹响“致富路”.
共青团中央副书记吴斌表示,参与项目涵盖扶贫帮扶、生态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疫情防控等多种类型。其中,有的是持续多年的老项目,有的是刚刚孵化的创新品牌。我们充分利用平台、技术、资金优势,深入偏远山区、基层社区、学校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许多企业在可持续、可复制的公共服务创新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聚人脉、搭平台
在上海,大量优秀青年就业于非公领域,他们把温暖的爱带到上海非公企业的平台上,充分诠释了“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2019年,团委首次推出“百川杯”,聚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类园区建设。
近两年来,团委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体育局等单位合作,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商务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动非公党建政策制定和落地;建立上海非公企业团建联盟;举办三人公益篮球赛、升旗仪式,组织支持浦东机场抗疫行动、冬季慰问专项行动等。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带动和引领一大批在非公领域工作的青年奔向改革发展的第一线。
“百川杯”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海纳百川”是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的概括。第二,大量非公有制企业聚集在上海,就像“海纳百川”一样。第三,每个人的公益行为,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结束后,团委举办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面对面”服务座谈会,邀请了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外联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 并向企业讲解了税收优惠、科技支持、金融支持等相关服务体系、政策和项目。 与会企业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据了解,今年团委将联合开展“青帮企业服务团”工作,为在线新经济、新产业等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共同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