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街边商店的摇床等游乐设施大多以传统的线下模式运营,丢一枚硬币赚一美元,却无人利用流量价值。有过创业经验的潘蔚看到了其中的价值。
2017年6月,潘蔚创立了摇园,其商业模式分为线下和线下两部分。线下主要载体是全国首个0-7岁儿童自助亲子游戏屋,游戏屋作为商业变现的广告空间。这些精准人群被引流到线上,姚远通过互动广告模式精准服务母婴及相关品牌,此外,还可以为品牌建立专属的私域流量。
截至目前,园区已进入武汉47个社区,注册会员5.6万人。社区0-7岁儿童家庭覆盖率接近100%,每月交易订单数超过10万笔。
传统生意的创新模式
从2015年开始,潘蔚当了两年半的“全职爸爸”,饭后带孩子散步玩耍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潘蔚经常去社区广场,这也是父母遛娃最频繁的地方。此外,社区周围还有一些小商店,有摇床等简单的娱乐设施。
父母基本上都有带孩子去坐摇车的经历。当其他孩子在玩摇车时,潘蔚的孩子会握着他的手说:“爸爸,我也想玩。”
就在这时,潘蔚突然被触动了:广场上那么多孩子,而小区广场上却没有摇车,他需要带着小区外的孩子去坐摇车。如果广场上有五六辆摇车,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游戏装备,生意会很火爆吗?如果继续延伸下去,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业务?潘蔚再次创业的想法逐渐萌芽。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潘蔚的父母在做生意。当时他不知道什么是创业,只以为长大了就只能做生意了。自2007年进入医药行业以来,潘蔚不仅创办了连锁药店,还在随后的8年里创办了医药批发公司。然而,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创新存在诸多障碍。潘孔维有一技之长,但不能施展。慢慢地,他选择了离开。但在做药店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的商业思维:人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应该在哪里!
从摇车里,潘蔚再次感到兴奋。他看到了创新的突破点:“基本上街边店铺所有的摇摆车都只按照传统的线下模式运营,丢一枚硬币赚一美元,忽略了线上的Things,却没有人利用流量价值。”
潘蔚觉得值得一试。他于2017年6月正式创立了Shake Park。商业模式分为线下和线下两部分。线下主要载体是全国首个0-7岁儿童自助亲子游戏室(无人值守形式),摆放在社区的休闲空间上,打造一个居家游乐场,一个社区游乐园。
摇摇篮的使用者基本都是0-7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精准的母婴消费者。以线下为流量入口,姚远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私域精准流量平台。"我们是一家广告公司。"潘蔚说。
秋千公园的焦点不是线下游乐设施收取的费用,而是交通。具体来说,线下的广告场景有很多种,包括背板广告屏、游戏机屏幕上的待机广告空间、游戏屋两侧的风板、贴吧广告空间等。
对于想要进入社区的品牌广告主来说,这些场景不仅在价格上比社区内的其他广告位更加合理,而且可以直接到达相应的C端用户。
在线上,耀乐源可以将平台的精准流量分发给品牌,或者为品牌做一个整体的广告展示,甚至帮助品牌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以规模取胜
基于社区场景,最常见的广告形式有
梯媒广告,潘伟认为,摇乐园模式有梯媒所不具备的优势。他解释道,同在小区业态里,梯媒做广告只能被动筛选人群。投放过后,到底什么样的人群来看,品牌方并不知道,做不到精准触达。而摇乐园的会员画像明确——0到7岁的母婴消费群体,在选择广告客户时只会选择0到7岁的母婴品牌或相关企业,这样会员都会是品牌方的精准用户。
另外,传统的广告形式无法做到与用户互动,广告的内容如何、?怎么样,品牌方都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线上线下没有打通,这也是传统广告留给行业创新的最大机会!
而摇乐园的营销采用的是“互动广告”形式:用户无论是支付还是领券都会在线上平台达成交互,借此用户也会沉淀在摇乐园的企业微信里面,形成长期的粘度与交互。
““比如说如果广告主进驻摇乐园后,我们就可以每天让用户免费玩几次,方式就是用户通过线上跟我们互动才可以领取免费游乐卷,这里面我们也可以植入广告品牌方。当用户需要领券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品牌方的官方小程序、公众号去领摇乐园免费券。 ”潘伟解释道。
将用户沉淀到企业微信里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时进行双向通信,互动反馈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的是,摇乐园的价格可以做到传统梯媒广告的1/10以下。潘伟介绍,在同一个小区按照万元比例投放广告的话,梯媒只能覆盖两周,而摇乐园可以覆盖10个月时间,而且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更有利于品牌占领用户心智。

潘伟认为,如果要跑通广告模式,核心是摇乐园要做到足够大的点位规模,覆盖足够多的小区。
快速进入小区,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起初,摇乐园采取纯商业的模式进驻小区,通过物业缴纳租金。但没有于业主们达成共识,当业主们不让经营的时候,物业调节的作用很小。所以,摇乐园过往的撤出率在最高时能达到50%。
通过不断试错,摇乐园慢慢摸索出了一些诀窍,比如在第一时间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对话,三方达成共识。如今,其撤出率低于10%。潘伟表示,未来流量业务完善之后,摇乐园会以公益的形式进驻小区,让设备就如小区的建设器材一样服务小区居民。
进驻大量小区之后,保障用户的活跃度与粘性也是重中之重。
在摇乐园,游乐设施不仅有摇摇车,还配有各种益智游戏机等设备,后期还会上线更多益智类的新型游艺设备。针对所有游乐设备,摇乐园会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清洁维护,不定期进行更换,增强新鲜感和体验感。
爆发的“临界点”
在摇乐园的联合创始人易涛看来,摇乐园竞争壁垒很特殊。“摇乐园项目经营了三年,公开放在小区里面,所有人都看得到,但事实上截至今天还没有人跟风。”
摇乐园团队自己也在分析这件事情:传统做游乐设施行业的人,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生意,这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摇乐园的竞争壁垒在哪里?易涛认为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模式上。“我们最终能够形成竞争壁垒的是规模。这个行业有个特点,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小区摇乐园进了,后来者想把我赶走,可能性很低。我们快速地占领一个市场,形成基础规模,壁垒就很容易形成。 ”
易涛还介绍道,摇乐园快速且有效建立起竞争壁垒的方法,是在每个省会城市先布下二三十个点位,对摇乐园来讲,在标准化工作已经做完了前提下,实现这个目标不是很困难。“我们在扩大发展规模方面,打的是一场防守战,而不是像攻坚战。“如果规模达到某一个量级,就能够产生广告收益,那就剩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收益在多少时间内可以等于游戏屋的投入成本?这个产生收益的规模数就是我们的临界点,摇乐园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发展速度将变得非常快!我们相信这个临界点的数量应该在200个点位之内可以实现。”易涛表示。
虽然项目从2017年6月开始筹备,但是前期的工作更多是数据验证以及标准化建设,从2018年年底摇乐园开始规模化,在1年半的时间内,摇乐园已经进入武汉的47个小区,注册会员5.6万人,进驻小区的0-7岁儿童家庭覆盖率接近100%。
另外,据潘伟透露,目前摇乐园每个月的交易订单数超过10万单,月营收达8万元,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8成水平。
目前,摇乐园正准备第一轮融资,融资500万元出让20%股份,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200个小区的拓展,完成线下游戏屋的建设,同时优化验证广告业务,以及团队建设。
在团队方面,除了创始人潘伟之外,联合创始人易涛也是位创业老兵,曾创立车洁网与新零售项目“用点心吧”,物联网硬件专家熊健曾创立中山泰然科技,拥有15年以上游乐设备智能化硬件的研发管理经验。
在项目未来的规划上,潘伟表示主要聚焦于横向与纵向两点。横向,摇乐园会加快完成规模化;纵向,除了将广告业务作为第一曲线发力之外,还会拓展电商业务,挖掘用户的深度运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