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记者李建平通讯员邱静
十年来,新发集团新疆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发展变化:累计发电量1367亿千瓦时,铝产量1011万吨,碳产量488万吨,铝深加工462万吨,产值1657亿元。连续八年成为五家渠市第一大纳税人,为我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年来,企业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保持着“质量”的领先地位。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新疆鑫发作为民营企业,保持着高度的科技创新活力:拥有国内唯一的11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190万吨全球最大的单厂电解铝车间、国内首条全自动熔铸生产线、国内唯一的“国家绿色工厂”碳素车间,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引领行业。
10月21日,“近年山东产业援疆”采访团走进新发集团新疆公司,近距离了解这家在茫茫戈壁沙漠上建设发展了十年的企业,探寻这一行业“领头雁”的发展秘密。
不断奋斗的企业雄心:戈壁滩上有作为
新发集团新疆公司总经理李庆新(左一)深入车间了解情况
2009年,山东新发集团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鼓励下,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成立了新发集团新疆公司。数百名山东新发人西征,定居在大漠黄沙中,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建造了一座又一座钢铁堡垒。
回顾过去,新发集团新疆公司总经理李庆新用“争天争地”来形容当时的创业历程。
新疆新发办公楼一楼门厅挂着几张珍贵的黑白照片,真实记录了寄件人在新疆白手起家的艰辛。在白雪覆盖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排成一长串裹着棉衣的人,一起扛着电缆。沉重的缆绳让很多工人俯首称臣,但他们依然齐心协力向前,镜头定格了这个冬天的瞬间。这张名为《雪中拉电缆》的照片,展示的是2011年11月新疆新发员工在零下十度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电厂建设。
为了能让项目提前投产,新疆新发全体员工打破了当地基建项目冬季无法施工的历史。电缆架设当天,全体员工从上午11: 00工作到第二天凌晨3: 00,历时16个小时,最终将19吨厚的电缆在冬季-27下全部铺设施工完毕。
这个建设场景只是新发集团来新疆创业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新疆新发人充分发扬了山东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奉献的精神。他们投资380多亿元,建成电解铝厂190万吨、自备热电厂364万千瓦、炭素厂80万吨、铁路线42公里、铝深加工170万吨、煤矿众多,实现了企业的辉煌变革,促进了山东、新疆的经济和发展
技术引领的企业自信: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员工正在监控车间自动化控制技术
深入新疆新发企业车间,与普通技术工人交流,记者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技术是最好的。这是企业技术自信的直观体现。
新疆领先的ICT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自成立以来,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的原则,关键设备采用了ABB、西门子、艾默生等国际一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设备。
t-size:15px;">在190万吨电解铝集控室内,200㎡左右的房间,一面数据墙上400余个红色数据显示其上,前方分布着46块显示屏,显示着净化监控、料仓、电解槽等操作数据,集控室响着各类提示音,“3075号槽电压偏低,请手动调节”、“调试143号槽”……偌大的房间内,仅有两名工人在操作台前观察数据。在房间两侧分别放置的两块大屏上显示的内容更令记者啧啧称奇,画面中是电解铝厂八个车间内设备的运作实况,电解槽整齐排列在车间中,上方有空中吊机来回进行槽内燃料更换、炉渣清理的工作,只有三两个工人出现在画面里,手持PAD大小的操作机,监督自动设备的各项动作运行情况。
据了解,电解铝各个车间的建设长度约1.5公里,宽为38米,可就在这面积达到57000㎡的车间里,仅需20个工人进行操作即可。
李庆新告诉记者,这个集控室集中控制着电解铝厂全部八个车间所有的生产操作,车间内所有的操作动向都由集控室掌握并进行分析,再由其向车间发布命令信息,从而实现各个操作的执行。
自动化不仅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为身处基层一线的职工带来切身的好处。电解铝操作车间工段长张德栋感叹企业发展自动化让车间变化极大:“这个车间有许多带电机械,有的地方还有900多度的高温,以前所有操作都需要人力完成,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现在我们不用直接进行操作,烫伤工伤也没有了,极大保障了我们工人的安全。”
电解铝车间是新疆信发自动化水平的典型代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看到了世界级科技应用的代表——2x11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该机组采用德国GEA空冷技术,直接节水率达97%以上,这一技术应用在干旱缺水的西部更具实际意义。
这些年来,新疆信发在熔铸自动化生产线,炉前、炉后、铸棒、打捆、计量、装箱等全生产线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年产能达到72万吨,科技含量、人员配备和产能均为全国领先。
作为科技引领的行业龙头企业,新疆信发所有项目的能耗、安全、环保、效益等指标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树立为新型工业化标杆企业。
环保担当的企业良心:不计成本为蓝天

新疆信发电解铝车间一角
提到“碳素车间”,人们不禁会联想到黑黢黢、脏兮兮的车间环境,然而新疆信发打破了这一行业印象,在没有碳素行业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按照电力火电行业排放标准,投资1.8亿对碳素厂进行环保整治,2018年,新疆信发碳素厂获得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绿色工厂”称号,该厂也是全国第一家达到超低排放的碳素企业。
纵观新疆信发的十年发展可以发现,企业的环保投入与科技进步的脚步保持着同步。为了时刻铭记环保使命,新疆信发将企业排放值与铝工业排放标准的对照数字显示在办公楼电子大屏上,红红的数字时时刻刻警醒着职工和企业管理者。
李庆新介绍,建设之初公司便确立了“安全、环保、优质、高效、规范、创新”十二字发展方针,严格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力推进安全、环保工作。自成立以来,公司投入6000万元完进行厂区整体绿化,公司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为零,所有项目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化,目前正在开展一级标准达标工作。环保投入近40亿元,同时在行业中还创造了三项“第一”,一项“领先”:即所有机组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两年以上实现超低排放,环保指标全国领先。碳素厂是全国第一家达到最严的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碳素企业,信发经纬科技是全国第一家拥有危废处理资质的电解铝配套企业,铝厂是新疆第一家实施新增脱硫项目改造的电解铝厂。
“只有做好环保才有企业的经营和生存。”李庆新说道,企业发展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山东人民的嘱托,积极配合山东省人民政府驻新疆办事处的工作,把企业安全做好,把企业经营好,继续为我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