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什么是内向?什么是外向?我们通常对内向有一种误解,认为对别人挑剔、挑剔、冷漠的人就是内向。不好意思,不是内向,是明显的性格缺陷。
“外向”和“内向”性格是对不同性格简单粗暴的标签。事实上,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性格。比如有些人和陌生人说话不好听。陌生人在他们面前更矜持,但他们对熟悉的人特别开放。我们所有人都倾向于外向或内向。但是因为我们的主流文化提倡外向性格,所以内向性格的人似乎不那么健康。
事实上,它不是。《隐形人格》这本书指出,这两种性格:没有人比别人优越,但只是在待人接物和获得力量上的不同倾向。
外向性格通常是:边说话边思考,通过说话理清自己的思路。如果出了问题,效果会更好。可以从外部获得更多的力量。
性格内向通常:想好了,但在想好之前更喜欢不说话。三思而后行。很容易退缩,缺乏执行力。你可以从内部获得更多的力量。
所以性格外向的人适合做一些执行力强的工作。内向性格更适合强调逻辑思维的思维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性格,都不需要做彻底的改变,只需要调整好自己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就可以了。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符合自己个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会特别伤害人的写作。
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两种性格的人各有利弊。一个团队就像一个“剧团”,需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团队中,外向的人适合做需要和外界打交道的事情。内向的人适合做技术和决策方面的事情。让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强迫自己做所有事情更明智。
作为一个从小内向长大,创业后变得外向的企业家,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编辑
人格与创业的关系
先从我们熟悉的人说起,比尔盖茨,他喜欢独处,钻研技术,比别人相处得更好。所以,他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内向的人,但他创立了微软,并多次获得世界首富的称号。
沃伦巴菲特,他曾经是一个内向的人,甚至有点自闭。他可以沉迷于火车模型几个小时,或者静静地盯着牙刷看两个小时。
乔布斯: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他内向的性格。他信仰宗教,崇尚简单的产品概念。
以上三位名人,都比较内向,但是都创业成功了!可以说内向的人更适合创业吗?
当然不是。还有很多内向的人还在为别人打工。例如,许多作家是一些新媒体公司的编辑和经营者.他们性格内向,但在写作上却非常奔放。
所以,性格不是创业和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你适合创业还是适合工作的,是能力、资源、人脉等因素。前面提到的比尔盖茨有很强的编程能力和行业资源,而他的母亲是IBM的高级总监,他在能力、资源和人脉上都有优势,所以创业的成功率比普通人高。沃伦巴菲特和乔布斯也是,他
们都有非常厉害的能力,还有相关的资源和人脉,这些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的因素,而非性格!在过去大多数人的眼里,创业就应该性格外向,只有外向才能结交朋友,获得更多的人脉和商机。而且卖东西就得会吆喝,不吆喝怎么能卖的出东西。
后来又出现另外一个极端,很多文章说创业成功的大佬都是内向型性格。各种自媒体开始吹嘘,只有内向的人才能成功。是不是只有内向的人能成功,我暂且不说。但是我知道写这种文章和信这样文章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创业,别人给的永远只是参考,你自己的独立判断很重要。

编辑
创业成功无定式
我经常给大家说,创业能否成功,跟性格真的没什么太大关系。中国人讲究谦卑,做事低调沉稳才能赚钱。但是你看看甲骨文的埃里森,那么招摇的一个花花公子,一样做的那么成功。我见过很多老板,什么样性格的都有,外向的,内向的,嘴巴不着边的,技术宅的。这个社会给了大家很多种成功的可能,不会因为你的性格影响你的成功。
成功取决于场外因素
成功更多的时候,是取决于外部的因素。90年代,只要你搞清楚哪里进衣服就能卖出去赚钱。00年后,只要你有闲钱,肯定去买房子了。机遇,资金,资源,技术都是你成功的关键,唯独性格不是。
适合做什么和能力有关。和性格没有太大的关系。性格外向又有能力的人适合做很多工作,营销,律师,讲师,演艺行业。但不见得都能当老板。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的工作就不多了。
不要轻易地说出创业这两个字。创业一般失败的居多。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马云,许家印的。
我认为人还是务实一点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当然了,你可以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创业呢?是啊,你要非试试也不是不行的。但是一定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再加上准备做好接受最坏的结果的打算。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比什么都做还要好得多。
我认为性格内向的人从小打小闹的创业开始也挺不错的。第一风险小,第二可以慢慢积累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性格。比如开个小超市,小家电门市部,或特色小餐馆就不错。仅供参考。
创业,的本质其实是面向市场,整合资源,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典型的买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一些素质变得格外关键:
主动
这点无需强调,创业者肯定是非常主动积极的,自我要求、自我激励,不可能还等到别人来催促或管理,如果这点素质都不具备,那还创什么业呢,打工都遭人嫌弃。
创新
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别人其实都在做了。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和别人相比,有什么样的创新性,又是怎样更好地满足别人的需求,这点决定了你商业的根本逻辑啊。
坚韧
创业真的很艰辛,一切都要靠自己,而且,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你打工吧,公司倒闭了换一家就行,可是你创业的话,公司可能就是你的命根子,尤其是年龄大了些的创业者,你创业失败的话,再回去找工作,恐怕都不怎么受待见。所以,如何承担这些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就涉及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否足够坚韧了。
领导力
创业多半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因此,你能否带领团队走向前方并达成目标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领导力。领导力强的人,能够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反之,则是七零八散的,毫无战斗力。
资源
这个就和自身没有太大的关联了,或者说不属于能力素质范畴之内的了。但是,资源的重要性大家肯定都懂。倘若有资源,那么,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是事倍功半。你看,我讲了这么多,有谈到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吗?并没有,因为创业与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没有多少关联。

编辑
那创业当老板,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们最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呢?
创始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不是说你要看什么书,任何维度都需要你学习。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创始人需要梦想,学习只是必备的能力。任正非这一代人,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是成长在中国革命的年代中,这个人有一半时间受的教育是革命教育,充满乌托邦效应。柳传志也是这种类型的企业家。为什么柳传志、任正非能够做成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对企业家产生了什么结果?是坚定不移且高度发展的伦理信念、情怀,帮助他克服重重阻碍。
创始人还要有自信。自信最核心的要素是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及改变,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很多时候人的不自信就来源可能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不知道适不适合,现在的又不想放弃,就在这种纠结中,可能会错失很多时间和机会,依然沿着原有路径运行,无法突破无法改变,导致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又何谈自信呢?你对自己想要做的想要得到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会获得一种能量,变得自信,具有吸引别人信任的动力。
创始人要有简单、有效、清晰的战略。牛逼的战略是用普通的人达到非常好的结果,糟糕的战略让天才变愚蠢。而所有的战略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达成梦想最有效的战略在哪里,而且简单有效,大家听的明白。
创始人要懂得坚持,如果不坚持,什么都白搭了。坚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拿到结果,有想要成为第一的决心,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跟一个只愿意当老二的创始人在一起干,所有人都想做到老大,只是一般人不敢去想。
创始人要能共享利益,懂得跟团队去分享利益。听起来容易,其实也很难,既不能让团队饿着,也不能让团队撑死,包括期望值的管理,这是一个很系统的东西。
除了这五点,还有几点也特别重要。
创始人要有企业领袖能力,很强的饥饿感和自驱力。叫醒创业者起床的不是闹钟,是创业的自驱力。一个创始人应该有盲目的乐观精神和危机感才能够驱动团队有良好的支撑能力,把公司往前推进。最后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创业者对行业的判断力,而是创业者能不能搭建一个团队和系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适,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种能力不是创业者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慢慢学习才能得来的。
创始人能够突破思维瓶颈。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具备的特质,既能帮助我们,也可能伤害到我们。例如,创造力很强、目标很清晰,善于把握大局的人可能就会在生活细节上吃亏。我们思维的特性,很难两者兼顾。而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突破思维瓶颈。
创始人应该重视“二三级效应”。过于看重决策的一级效应,忽略二、三级效应的人,一般很难实现目标。因为一级效应和二级效应的意愿经常是对立的,容易使人做决策时犯大错。例如,健身的一级效应为承受痛苦,花费时间,这一般不是人们渴望的。而其二级效应,更健康,外貌变得更具吸引力,则是人们渴望的。自然物竞天择的过程,给我们两种结果的选项,那些傻乎乎只基于一级效应做选择的笨蛋就会受到惩罚。
创始人要有责任感。创业者的责任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不仅要对员工负责任,还要对投资人,对上、下游合作伙伴负责。在中国做企业,创始人往往就是「大哥」,该负责任的时候要负责任,船沉的时候你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找到冬天突围的方向,说服追随者们相信方向正确,并有足够的资源来激励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创始人还应该能够突破极限,承受痛苦。大自然的一条根本定律是,要想进化,就要突破极限,承受痛苦。没有痛苦一般不利于成长,所以我们应在与实现自己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承受一定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