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邵表示,互联网创业的关键在于它可以大规模复制。如果只靠有地域关系的熟人资源链,没有复制的可能,也不是好项目。
本报记者周辉武汉报道
“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比如在春晚魔术表演的开场白中,我主持了一分钟的路演介绍。《同惠》是中南民族大学专场演出的前奏曲。
这个舞台的魅力,正如主持人所强调的,在于很多创业者在一分钟内获得超过百万的投资,这只是武汉各类风险投资融资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这个二线城市的周末,在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咖啡馆,以及各种酒店、沙龙的会场,与创业相关的项目路演总能保持高人气。
在创业席卷全国的大背景下,聚集在武汉东湖高新区(600133,古坝)的一批创业者或许会成为观察这个时代创业者的样本。
创业现象:全民创业
光谷?青铜汇是由武汉东湖高新区和企业家传媒承办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车来创始人兼CEO邵,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加入武汉大学任教,后在武汉创办远光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9月,《车来了》上线。用户下载安装本手机应用软件后,可以实时查询公交车是否到站以及距离。
上述活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3年初,在武汉征集创业项目进行路演需要通过当地孵化器推荐,并组织“观众”;现在只要发活动通知,很快就能收到几十个项目报名,每次活动满座,走廊都坐满了。
邵说,在坐公交车之前,他已经在武汉尝试过其他项目。2012年前后,他觉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做点什么,抓住机会都来不及”。他开始做课程和其他与校园相关的项目。后来,他偶然听说武汉公交集团在做GPS设备。他想起了学生时代坐公交的痛苦经历,开始想到做这样一个APP软件。
在武汉创业者中,邵属于受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影响的创业者范畴。
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的霍,属于对政策环境敏感的企业家范畴。2009年毕业,在武汉工作三年,准备离开武汉。后来看到武汉出台的各种鼓励创业的政策,比如2012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的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我决定留在武汉成立团队创业,创办活动策划公司。
其他企业家包括回国创业的北深,以及国企企业家。
“过去,武汉的同学没有创业。这两年有人开始创业,很多人都在犹豫。”武汉微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孟志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同学多在金融机构、国企、政府单位工作。
2014年,他从武汉一家国有投融资平台辞职。
在大学之城起步
“它们是我们二十年前的样子。”2014年,刚刚参加完光谷一次创业活动的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是东湖高新区最早的创业者之一。董事长人福医药(600079,古巴)集团有限公司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湖北最早的民营科技上市公司。
在邵看来,作为初创企业,最初在武汉进行产品开发有一定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创业早,更容易找到高校实习生参与;第二,一些相对稀缺的资源,如政府,跨
然而,许多投资者也报告称,二线城市的许多创业项目依赖于强大的关系链。虽然名字叫互联网创业,但它的生存法则是连接人和资源。
邵双灵说,互联网创业的关键是能够大规模复制,如果只是
靠区域关系熟人的资源链的项目,没有复制可能性,就不是好项目。目前其创业项目“车来了”已进入全国30个城市,日活跃用户突破150万。但初创企业进入下一个阶段,二线城市的瓶颈或开始显现。据2013年统计数据,武汉常住人口1012万,而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万,位居全球城市第一。但不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负责人均反馈,武汉实际上是缺乏核心技术开发人才的。
据介绍,车来了团队的核心技术人员,很多是从北京挖过来的,具有百度等大互联网公司工作经验。“如果你没有在百度这类公司干过,搜索核心技术细节是接触不到的。”邵凌霜说,这是高校没法交的。
除了核心技术,团队的视野和认知也很重要。在北京可能会经常有互联网大佬各种演讲活动,有一定的圈子和氛围,而武汉是比较少的,大家的视野区域局限性较强。最近邵凌霜带着团队部分成员到北京参加互联网大会,希望让大家感受下北京的技术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而武汉的企业是怎么工作的。
在武汉找钱
武汉的许多创业者谈到创业艰辛时,一个是验证产品的用户需求,另外则是找钱。
邵凌霜表示,他之前做过的项目没有成功,就是想清楚了对用户需求的判断,选择了适时放弃;后来做车来了,也一直担心用户需求的问题,包括很多投资人也质疑。上线三四个月后,经新媒体的一次推广,用户一天就超过2万,初次印证了市场需求,也坚定了他做下去的想法。
邵特别提到,在这一阶段,团队的钱也不多,当时光谷出台3551人才计划,给他们补贴了50万,这在他们创业初期起到了一定解燃眉之急。
另一个创业者刘海博士也表达同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变成商品,进入千家万户。相对在高校做研究,他认为创业能够更有效的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如何确定产品能够推向市场,并被接纳,也是艰难的过程。
他分析,高校的标准是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而市场则是先需要专家验收,然后做第三方鉴定和测试,再把产品推销给用户至少再等半年,看市场用户反馈以及市场需求量等,这才算初步完成。
完成市场需求测试后,另一个很关键的阶段,还是融资。找钱难,在二线城市找钱更难, 武汉作为老重工业城市,国有资本独大,民营经济不活跃,且资本市场不活跃,在武汉找项目融资一直不太容易。
2012年之前,武汉还很少有投互联网项目的天使投资人。
6月2日,车来了团队获得1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在此轮融资之前,“车来了”先后获得了顺位基金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以及阿里巴巴的A轮投资。
邵凌霜认为,很多人只看到结果,每一轮融资其实都不容易。融资过程中,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创业者并不了解同行业的情况。
在获得雷军的天使投资之前,他也找过不少投资人,都不太顺利。他在找到雷军聊了之后,雷军的妻子到武汉来开会,也体验了他们项目的APP,体验感不错,后来雷军就确定了投资该项目。
至于A轮投资,他提到,曾在北京支付宝办公楼附近发传单,可能正好传单发到了阿里高层手里,后来有阿里的投融资部门跟他们联系。到B轮,已经有不少机构跟他们联系,他们最终选择了宽带资本。
而武汉华汇基金投资总监杨蓬感受明显的是,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开始在武汉布点,也有越来越多的知名投资人来武汉看项目,这是以前相对少见的。
官员不讲话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融资百万千万的项目,开始在向武汉“刷屏”。
光谷青桐汇活动承办方《创业家》杂志人士表示,光谷青桐汇的投融资对接活动,一般都没有领导讲话环节,虽然领导会来现场打气,但都是完全市场化的投融资对接活动。
值得注意的,在5月31日的中南民大的青桐汇活动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整场活动,前排坐满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主持人介绍出席名单时,大家发现,这场规格不高的周末活动,后排靠中间位置还坐有包括武汉市长万勇在内近10位湖北和武汉省市厅级及以上官员,而且这些官员均没有上台讲话。
不过,武汉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创业者反馈,曾经参加一个项目路演,正在台上展示时,某官员到场,于是所有的聚光灯和掌声几乎打断了他的讲演。“本来是很纯粹的投融资对接活动,如果做成秀场,就很有表演感了。”他说。
对于武汉来说,就政策层面,从2012年开始不断为创业添柴,算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早出台密集政策的区域。
“关键是政府要找对路子,一方面要懂如何引导创业,同时要减少行政干预。”一位在全国布局多个创业孵化器的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期他先后在中部的长沙、郑州、武汉与政府对接一些创业孵化项目。让他感触较深的是,许多地方政府对政策扶持还没有找到路子,不知道创业者需要什么。
他表示,相对整个中部地区来说,武汉起步较早,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一些扶持创业的政策,为中部很多地区树立了学习模板。(编辑 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