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态环境部消息,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废纸”也在禁止之列。作为国内造纸行业的重要原料,全面禁止废纸无疑将对国内造纸原料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受此消息刺激,浆纸一体化龙头晨鸣纸业股价大幅上涨。
限制政策加码 外废进口量递减
自2017年以来,“废除令”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早期的粗放式增长也为环境和生态保护埋下了隐患。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面禁止外来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进口废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对废纸进口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化要求。
2018年,国家再次强调“到2020年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受上述环保政策影响,国外进口废纸审批额度大幅降低。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外废物进口配额为2810.8万吨,同比下降26.4%,2018年为1815.6万吨,同比下降35.4%。2019年,国外废物进口量为1075万吨,同比下降41%。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香港废纸总量约为509.81万吨,同比减少约42.46%。
纸浆缺口待补 龙头企业持续受益
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原材料自给能力弱一直是困扰整个行业发展的难题。
中国造纸工业的原料主要是废纸浆和木浆。生产废纸浆的原料长期依赖国外废物的进口。
2013年以来,中国纸浆消费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纸浆消费量突破1亿吨,此后一直保持较高需求。“禁废令”的不断加大,逐渐缩小了“洋垃圾”的进口渠道,而国货垃圾的供给远远不能填补需求缺口。有机构预测,随着“禁废令”的实施,2021年国内纸浆缺口至少3000万吨,优化原料结构的需求将使木浆供给缺口继续扩大。
在此背景下,纸浆自给能力,尤其是木浆自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报告显示,晨鸣纸业的自制浆能力约为430万吨,是国内唯一实现木浆自给自足,与浆纸产能完全匹配的浆纸一体化企业。
晨鸣纸业的浆纸一体化战略始于2005年。自2005年广东湛江第一个木浆生产项目立项以来,晨鸣纸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现了木浆整体自给。
在木浆上游,晨鸣纸业已在广东、湖北、江西建立原料林基地。截至2019年底,原料林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在林浆纸一体化的道路上,奠定了绝对优势。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造纸行业,原材料的控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环保政策升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未来原材料自给甚至有余力填补行业原材料缺口的企业,将继续受益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