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国内通用CPU ——龙芯中科的龙头
一个是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翠湖科创
昨天下午
这两个单位一起工作
龙芯翠湖产业协同孵化器揭牌
这是他们共同合作的结果
此外,在昨天下午双创周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资源对接联席会议上,另外两家硬科技单位与孵化器签约,分别是爱美空间新材料硬科技孵化器、北京科技大学大兴分中心分析检验中心、北京创科邦科技孵化器、科伟国际技术转移公司,合力助力硬科技孵化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服务北京高技术经济结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
何为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
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是在中关村示范区注册的孵化器,依托专业技术平台和孵化服务资源,为科技型创业项目和相关领域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中试成熟、检验检测等配套条件,提供办公场地、创业辅导、投融资、产业对接、媒体推广等创业孵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和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去年,中关村管委会依托央企、高校、上市企业等建设主体,整合专业技术和孵化服务资源,充分联动高校和龙头企业资源。首批27个硬技术孵化器确定。在昨天下午召开的硬科技资源对接联席会议上,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翁文琪透露,截至目前,在孵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1000,基本覆盖了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硬科技产业。硬件和设施的累计投入在1500,平均达到1万元以上,团队运营相关领域具有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人数平均占整个团队的50%以上。
“翠湖科技孵化器成立半年多来,已与嘉讯洪飞、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航空材料所石墨烯创新中心等15家大型企业和R&D机构开展合作。其中一家孵化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家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扶持项目。谈起翠湖硬科技孵化器的产业模式,北京翠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超感慨万千:“去年,也是在这里,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硬科技品牌,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动力”。

翠湖硬科技孵化器与国内芯片行业龙头龙芯中科、龙芯翠湖产业合作孵化器一起应运而生。为了什么?
龙芯中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胡给出了答案。要建立产业生态,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
style="font-size:15px;">胡伟武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自主CPU的主要矛盾正在从inside到outside转变,龙芯基本完成了技术平台的补课。当前,龙芯的主要矛盾开始从CPU的性能不足,操作系统不够成熟转到产业的融合升级。我们也在做体系,目前已经有点体系的样子。龙芯翠湖产业协同孵化器揭牌,对于龙芯有里程碑的意义。
创客总部孵化项目主要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截至2018年底,共孵化400多个初创技术项目,其中160家共获得19.98亿元投资。“我们做了很多项目、东一个、西一个,管理难度大,与创客总部签约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降低管理成本。”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科威国际技术转移公司总经理谭鸿鑫如是说。
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器联合创始人CEO章品书介绍了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平台的八大孵化功能,帮助新材料早期项目突破从0到1发展瓶颈,打造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专业化孵化加速平台。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和项目180余项,孵化项目的专利数量超过400项,获得融资5500万元,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

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翁啟文表示,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主力军、主引擎,30年来一直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关村依托密集的科教资源和突出的人才、资本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截至去年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5.9万亿元。目前,有上市公司343家,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的40%,平均每天有90多家科技型企业诞生。中关村还拥有500多家创业孵化机构,600多个创新型社会组织;活跃着1800多家创投机构,天使、创投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些优质的创新创业要素汇聚,为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硬科技孵化器与行业龙头企业、专业检测机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等进行合作,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硬科技孵化器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和专业孵化能力。希望各方能够将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硬科技孵化和“高精尖”产业培育能力,同时建立市场化专业运作模式,助力大中小企业、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未来,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推进各机构间建立联系机制,调动多方资源的联动创新和共享融合,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创业服务内涵,为硬科技创业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不断完善硬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提升成果转化综合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双创升级,服务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示范引领全国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