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具有口碑的火锅食材超市 信良记火锅食材超市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2020年注定不平凡。尤其是冻品行业,从年初的生意火爆至断货,到年末的各种限制和顾虑,更是大起大落、扣人心弦。在本年度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回顾下冻品行业2020十大关键词,为这不平凡的一年做个总结。

1 抗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全球,抗疫是2020年的关键词,这是绝对没有争议的。疫情打乱了各行各业的节奏,也对冷冻制品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疫情无情深情。值得一提的是食品企业抗击疫情的亮眼表现。大家捐钱捐物,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支持一线人员,彰显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

例如,2月1日,焦作伊赛牛肉捐赠伊赛牛肉干6000份、酱牛肉腱1000桶、医用洗手液价值66.5万元;2月3日,河南省针对目前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和职工速冻方便食品短缺的情况,向湖北省武汉市捐赠火腿肠1.9万箱(39.9吨)、速冻水饺4600箱(41.9吨)、速冻水饺4600箱(41.9吨),共计2.82万箱(123.7吨)。这些支撑材料由河南知名美食“三剑客”提供:双汇、三全、思念;2月5日,前未央厨房向新乡平原示范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冷冻食品5000箱;2月6日,安井食品捐赠糕点产品2400件,价值约24.6万;2月7日,失踪食品调拨200万元速冻食品.

还有很多食品企业,比如新希望、牧原、获嘉、龙达、文生基、圣农、标点、荣达、石梅等。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

2 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食品企业于去年正月初四、初五开始复工。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大部分人选择推迟开工。然而,食品工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民生供应,食品企业在缺工、缺料、缺原料的困难情况下逐步复工复产。

艰难有序的复工复产过程几乎持续了整个春天。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判断是:湖北、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会议还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这也标志着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全面推进,国民生活步入正轨。

回望疫情,也是速冻食品行业的一次经历。许多企业在缺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情况下,经受住了流动性和弹性的考验。

3 “竞合”时代

在之前的商业活动中,我们谈到了通过竞争来抢占市场。今年这个趋势有所改变,——竞争成为主流。

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速冻米面食品的行业周期被叠加。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龙头企业展现优势,一路高歌猛进,而占据行业多数的中小企业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在特殊情况下,分工合作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竞争”

时代全面开启。


  比如,三全食品搭建产品质量伙伴联盟,助力行业企业合作共赢;福润食品提出“一站式冷链平台打造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内产外联合、厂商联动、平台复制,从而更好地服务经销商;安井、千味央厨等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等等。


4 食材供应链


  今年上半年,冻品“疫”外迎来政策和市场认知的双重利好,冻品到家业务有了爆发式增长,资本也开始加码冻品食材供应链平台


  今年2月25日,冷冻食材B2B供应链服务平台——冻品到家,完成3500万元人民币A3轮融资,由梅花创投领投,不惑创投、魔量资本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对上游工厂的整合赋能和市场扩张。


  3月25日,优鲜供应链有限公司宣布,新冻网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九合创投独家投资。据新冻网创始人、CEO李善领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梯队建设、成立新仓及信息化改造等。


  5月21日,专业预制菜研发及供应链平台——找食材,也宣布获得来自青松基金、零一创投的A轮、A+轮共计8000万人民币投资,极值资本为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加上2019年9月获得的来自银河系创投的30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找食材在一年内共获得超过1亿元人民币投资。


  行业人士认为,新型供应链平台替代传统贸易是大势所趋,会有越来越多资本关注这个赛道。


5 直播带货


  直播是这几年出现的一种业态,但在疫情期间却释放出巨大威力,最直接的就是带货能力惊人。


  小酥肉、锁鲜装火锅料、水饺、鸡排、小龙虾等速冻产品,都已被送进直播间,创造秒光的战绩。例如:正大食品继去年8月联手李佳琦,10分钟售出18吨爆浆鸡排之后,今年4月双方再度联手,秒光5万多份爆浆鸡排;而在薇娅直播间,21万包安井锁鲜装秒空,总计销售额超过330万元。


  企业CEO、明星等相关人士也走进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例如:思念食品CEO王鹏联手李晨开启直播首秀,为思念金牌虾系列带货;淘宝聚划算百亿补贴官方直播间,安井锁鲜装出现在影星刘涛(花名“刘一刀”)的推荐中;天猫Club、天猫美食、喵鲜生推出的全网首档高端料理品鉴直播中,当红主播陈洁kiki与知名主厨联合推荐了海霸王正宗台湾风味香肠;辽宁吴大嫂食品的菌汤鲜肉小云吞,则亮相京东直播间。


  不过,直播带货火爆,但也不乏翻车的案例。另外,坑位费、佣金、配送费等费用加在一起,冻品企业能否赚钱也打一个问号。所以,速冻食品厂家或经销商都在做的直播带货,该风口还值不值得追,是否值得花大力气去做,值得探讨。


6 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在两年前就被视为风口,但在2019年,发展有些停滞。2020年,一场疫情,让这个赛道峰回路转,迎来高光时刻。疫情期间,不少社区团购平台订单量暴涨,彻底将其拯救了过来。看到社区商业的新机遇,速冻食品行业也积极行动。


  厂家方面:双汇、三全、千味央厨、龙大肉食等纷纷争抢“社区合伙人”,还有很多厂商率先把冻品送上社区团购平台,销量很不错;经销商方面,一些有先见的经销商主动转型,搭建团购平台、组建团购群、招募团长……


  而随着阿里、美团、滴滴这些互联网巨头加码,社区团购的热度飙到了极点。大额补贴、低价、秒杀等夺人眼球的字眼,在吸引大量流量涌入的同时,也给背后供应商带来了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有的供应体系被打乱,经销商、商超等受到巨大冲击。


  不管是互联网巨头、食品头部玩家还是经销商,都在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求长期立足。未来,谁又能笑傲江湖,让我们拭目以待。


7 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


  选址社区门口左右,瞄准家庭吃火锅的场景,“一站式”提供所需各类食材,方便、快捷、贴心,懒人经济下,火锅烧烤食材超市业态迎风起飞。


  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禁足”在家,但吃火锅的爱好没有随之消失,只是把“锅”转移到家里了。而这股前所未有巨大需求,给火锅烧烤食材超市业态添了一把大火,一下烧出了几十个品牌。除了一马当先的锅圈食汇,懒熊、邹立国、巧乐厨、涮便利、九品锅、Hi大明、速配齐、餐便利、鼎汇丰、川鼎汇、我的锅、锅先、自然馋、鼎哆味、烟火客、信良记、草缘食尚、舌得馋猫、川小兵等众多入局者也竞相开店。


  资本青睐,疫情助推,业内人士探索这种新零售模式的热情高涨。为此,中国食品报社冷冻冷藏食品研究院、冷冻产业周刊于12月8日成功召开了“2020首届中国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大会”,荟聚新零售品牌、资本、新技术、食材供应商等相关各方资源,围绕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的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促进行业更快更好发展。


8 植物肉


  越来越多的植物肉被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今年以来,从端午节五香牛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等植物肉新肉粽,到全面上市的植物肉新月饼,植物肉食品不断提高市场渗透率。


  植物肉虽说是在资本的裹挟下狂奔,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不少厂家都已推出相关产品,比如正大、湾仔码头、必斐艾等企业都从水饺切入,向家庭消费挺进。


  巨头纷纷在中国试水“人造肉”产品,受此影响,A股市场人造肉概念版块应声走高。与火热的资本市场相反,植物肉似乎在中国并不受到消费者市场的待见。也有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市场与西方不同,人造肉并不会对传统肉市场造成冲击,只是为丰富人们餐桌提供一种营养选择。


9 预制菜


  预制菜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预制菜就与料理包一起风靡日本。2005年前后,预制菜开始抢滩中国市场,随后的十几年一直处于“猥琐发育”状态,借今年疫情才正式走红,预制菜也不再是后厨里“不能说的秘密”。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在今年8月份的千商大会上就明确指出,“预制品,将成为速冻行业发展新机遇”。


  12月10日,苏州市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将于上交所上市。半成品菜第一股的正式诞生,也将半成品菜这个蓝海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


  事实上,三全、正大、双汇等行业大佬,在疫情爆发之前就推出了预制菜产品。今年疫情期间,海底捞、盒马、西贝等餐饮、新零售巨头,也瞅准时机“杀入”了这个领域。


  鉴于目前我国预制菜占冻品市场20%左右,而在饮食习惯类似的日本则占到60%,这意味着预制菜未来将有潜力成长为万亿级市场。


10 进口冷链食品追溯


  自从多地曝出进口鱼、虾、肉检出新冠阳性,进口冷链食品成为关注焦点。截止到目前,涉及的冻品品类不断增加,从进口水产到进口猪肉制品,再到冻牛肉、鸡肉等,多个冻品品类已中招。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对进口冷链加强了防控。


  为防控可能的冷链食品风险,国家迅速建立了追溯体系,多地冷链追溯平台也已经上线,全面推进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输入风险“物防”措施。


  目前,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以“异构识别”等技术创新,突破追溯管理中面临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跨区域数据互通互认。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各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另外10%同样可以实现追溯,只不过在方式上和信息化手段略有不同,主要通过纸质台账、进货凭证等方式来记录追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