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几乎都喝过“冰红茶”、“茉莉花茶”等各种茶饮料,但相对应的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今天我就给大家普及茶饮料的基础知识
定义
茶饮料液体饮料,由水、糖、酸味剂、食品香精、果汁、乳制品、植物(谷)提取物等制成。是一种开瓶即饮的方便茶叶深加工产品。
分类
根据加工工艺与分为品质划分碳酸茶饮料
非碳酸茶饮料(纯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奶茶等。)
根据加工原料不同划分
绿茶饮料、红茶饮料、花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红茶饮料等。
根据国标 《GB/T 21733-2008 茶饮料》 划分
按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茶汤)、风味茶饮料、复合(混合)茶饮料、茶浓缩液。
茶饮料(茶汤)分为: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花茶饮料等茶饮料。
调味茶饮料分为:果汁茶饮料、果茶饮料、奶茶饮料、奶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及其他调味茶饮料。
备注:
茶饮料(茶汤)
以茶叶水提取物茶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少量糖和食品添加剂,制成保持原茶汁适当风味的液体饮料。
复(混)合茶饮料
以茶叶和植物(谷物)的水提取物或其干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少量糖和食品添加剂,制成一种能保持茶原汁风味的液体饮料。
果汁茶饮料和果味茶饮料
以茶叶的水提取物和茶粉为原料,加入果汁或食用水果香精,加入(或不加入)少量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制成保持原茶汁适当风味的液体饮料。
奶茶饮料和奶味茶饮料
/>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添加(或不添加)少量食糖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
碳酸茶饮料
以茶叶的水提取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二氧化碳,添加(或不添加)少量食糖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汁应有风味的液体饮料。
制作
一、茶叶提取液、浓缩液或速溶茶制备
一般情况下,茶叶提取液直接作为生产原料最好,但现阶段我国采用最多的还是茶浓缩汁和速溶茶。

茶饮料制作流程
二、饮料配方
国家标准《茶饮料》(GB/T 21733-2008)理化指标。如图

根据加工茶的品质风味要求,需要添加的物质,如下:
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甘草酸等
甜味剂:白砂糖、甜菊糖、罗汉果提取物等
食用香精:柠檬香精、苹果香精、玫瑰香精、绿茶香精、红茶香精等。
色素:紫葡萄皮色素、β-胡萝卜素等
保健功能物:人参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牛奶等。
例如,某品牌的商品配料中:茶选的是速溶茶,里面添加了白砂糖、食用盐、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等。

三、灭菌
灭菌是加工茶饮料的关键工序之一。灭菌目前主要是高温瞬时灭菌(135℃、5s)。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正在研究其他灭菌方式。
四、灌装
灌装依包装方式的不同而异。目前市场上主要有马口铁易拉罐、铝制易拉罐、玻璃瓶
五、护色、增香、防沉淀技术
护色、增香、防沉淀是茶饮料加工与贮藏中的三大技术关键。
目前我过茶饮存在的问题问题
①原料问题
为降低成本, 国内大部分茶饮料厂家以中低档茶为原料, 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问题较为突出。
② 设备工艺问题

有的厂家对工艺缺乏了解, 盲目推广“茶饮料无菌冷灌装线”, 导致产品的安全性较差。
③ 质量问题
茶饮料行业标准在某些方面的要求还相对偏低, 尤其是内含物质成分浓度、卫生指标等。
④ 茶渣问题
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渣。随着茶饮料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张, 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茶渣显得日益重要。
个人建议:在选择茶饮料时需要注意生产企业、保质期等问题,建议少饮或不饮。
创作不易,记得点赞、收藏。